探访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北京城究竟是谁拆的?

在温哥华的麦克 2025-01-13 05:02:35

前言

如今在北京崇文门东大街以北,南至北京站东街,西起崇文门旧址,东临北京内城东南角楼和东便门一带,保留着一段长1.5公里的北京城城墙遗址,同时也是原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城墙遗存,其中东南角楼建于明朝正统元年,即公元1436年,为国内现存最大的古城转角角楼,现已被辟为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关于北京城,特别是城垣的兴亡存废,以及来龙去脉,很多人并不是完全清楚,网上也基本是人云亦云,更有甚者,在无良公知和1450的煽动下,借机造谣和诽谤前三十年,因此是时候专门写篇文章,说明北京城究竟因何而建,又到底是谁拆的!

徐达拆元大都建新北京城雏形

明朝洪武元年八月,即公元1368年,由徐达率领的明军攻占元大都城,由于元顺帝是弃城而逃,因此元大都城未受炮火冲击整体保留下来。

但是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同时加强防守,避免北元残余势力卷土重来,徐达下令在原元大都城北城墙南面5里处营建新城,废弃和拆除元大都城。从1371年开始,元大都城安贞门,健德门,光熙门和肃清门全部被拆,周围城墙在失去包砖后仅存夯土遗存,这也是元大都城遗址又被称作土城的由来。

不仅如此,徐达在营建新北京城的时候,还大量拆除了元大都城内的官府建筑和佛寺道观,用里面的石刻来当作城墙填充物。上世纪五十年代拆北京城的时候,从城墙里发现了不少石刻文物,甚至包括靖康之变后被金军抢劫到北方的北宋太医院针灸刻石,现统一收藏在北京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

朱棣奠定了北京城的基础

作为曾经受封北京的藩王,靖难之役胜利后,明成祖朱棣下旨迁都北京。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紫禁城,太庙,社稷坛,景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孙府,六部衙门,钟鼓楼和环城城垣均圆满完工,和徐达营建的北京城基本重合,仅将城墙南段南移了800米,用来修建皇城,即今天的皇城根遗址公园。

从明代中期开始,由于国力衰退,北方游牧民族成为最大威胁,为了加固北京城,明英宗下旨增建九门瓮城,箭楼和角楼,明世宗下旨增筑城门和加厚城墙,而这就是北京城西便门和东便门的由来。

清军入关后,北京城被分为内城和外城,其中内城是满城,由八旗子弟居住,外城则是汉人居住区,至乾隆年间达到顶峰,此后北京城格局再也没有改动过,即使是城墙被拆后,也继承了明成祖,明英宗和明世宗营建时定下的凸字形格局。

北京城被拆始于清末民初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北京城被拆早在清末民初就开始了,而始作俑者是八国联军。1900年,英军拆除了永定门西侧外城城墙和靠近永定门方向的天坛坛墙,将京奉铁路延伸至位于天坛内的英军和美军司令部,第二年英军又拆除了永定门东侧外城城墙,将铁路终点改延伸至正阳门。此外英军还拆除了东便门东侧外城城墙,并在东南角楼开了一个豁口,作为从东便门通往通州的铁路线。

进入民国后,在北洋政府时期,为了修建环城铁路,德胜门,安定门,朝阳门和东直门的瓮城和角楼全部被拆,同时正阳门的瓮城也被拆除。同时为了改善交通,皇城也遭拆除,并在开辟和平门,建国门和复兴门等新门时一并拆除了周围内城城墙。

而在南京国民政府和日伪华北维新政府时期,北京内城和外城一些过于残破不堪的城楼,箭楼及角楼,均以经费不足为理由全部拆除,因此对于上述历史,在研究北京城的时候不能回避,更不能一股脑全推给建国后,借机指桑骂槐和别有用心。

建国后北京城存废争议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北京城被大规模拆除,不少人将此全部推给郭沫若,然而事实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综合孔庆普,朱祖希和谢辰生等文博领域专家的回忆,1951年春,北京市文物部门决定建立城门和城墙档案,同年4月由时任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分管的文化教育委员会还拨款15亿旧人民币,用于城楼修缮专款。但从1952年开始,北京市就接到了大规模拆除的命令,包括后来梁思成方案被否,也与这道命令有关。

当时主持一线工作的并不是毛主席,大规模拆城墙更不是毛主席决策的,也与郭沫若无关,北京市有领导为拆城墙一事找毛主席时,主席也明确说了党内的事由他负责,其他那些事归xxx管,包括1953年召开中央财经工作会议的时候,xxx 也提到了拆城墙的问题是他主持中央会议决定的,并指示由北京市政府负责执行。

在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主持下,从1952年至1958年,北京剩余的外城城墙和城门都被拆除,六七十年代随着中苏交恶后修建备战设施以及一号线地铁,在解放军工程兵部队的负责下,剩余的内城城墙和城门也都被拆除。

此外孔庆普还特别提到,当年北京城内有近40万人生活,即使在1952年决定大规模拆除以前,为了预防朝鲜战争美军的空袭和疏散,北京市就已经决定开城墙豁口和拆除影响交通疏散的城墙了,其中1950年10月北京市战备工作会议决定拆除内城东北和西北部分城墙并开六个大豁口时,梁思成是同意的,包括拆西便门的时候,也是专门征求了梁思成意见后才拆的。因为根据梁思成的观点,西便门城门只有3米多宽,光走一个大汽车别人都通行不了,旁边又是护城河和铁路,不拆只会影响公共交通。

总之看待历史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北京城被大规模拆除,很大程度与帝国主义战争威胁,人口增长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关,随着大环境发生改变,1979年国务院下令停止拆除城墙,进入新世纪后北京市又修缮了东便门和内城东南角楼遗存,作为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向公众开放,不仅寄托了人们对昔日北京城的乡愁,更是对北京这座古都无法割舍的情怀的寻觅和遥想。

全文完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