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江西南昌地标建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个普通的木箱。然而这个木箱却是国家一级文物,它的主人是郭沫若。事实上郭沫若也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如果他后来跟随大部队上井冈山,那么1955年授衔具备元帅资历,从而令开国将帅名单中再增添一颗璀璨的将星……

从诗人向革命者的转变
1914年,22岁的郭沫若东渡日本留学,并于二十年代初拿到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文凭。但是受新文化运动影响,郭沫若却对文学更感兴趣,还去京都帝国大学文科专业旁听。1921年郭沫若发表了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女神》,并同郁达夫一起成立了创造社。

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和胡适也是在这一时间段结识,胡适极其欣赏郭沫若的诗作,1921年8月胡适在日记中是这样写道:“ 沫若在日本九州岛学医,但他颇有文学的兴趣,他的新诗颇有才气。” 后来郭沫若回国后,还同胡适,徐志摩,成仿吾和田汉等人聚餐,当天大家都喝的大醉,胡适在日记中写道:“ 我说起曾取《女神》读了五日,沫若大喜,竟抱住我和我接吻。”
当然对于这段历史,公知要么是真不知道,要么是故意装糊涂。
同样是在日本,郭沫若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熏陶。1922年日本共产党成立,郭沫若得以读到日共创始人之一河上肇的著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深受触动,最后立下志向“深信社会生活向共产主义制度进行,如百川之朝宗于海,这是必然的路径。”
返回国内后,1926年3月,郭沫若奔赴广州,由瞿秋白介绍,不仅先后出任广东大学文科学长和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还结识了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朱德,陈延年和恽代英。从那时起,郭沫若就和毛主席相谈甚欢,非常赞同主席的农民运动理论,认为革命才是农民的唯一出路,因此建国后郭沫若紧跟毛主席革命路线一点都不奇怪,而且公知大肆攻击郭沫若,到底是针对谁,答案早已是不言而喻。
在此期间郭沫若第一次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由恽代英代表组织谈话,认为不如去国民革命军参军,这样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郭沫若投笔从戎,由邓演达安排,出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北伐军行营秘书长。由于郭沫若擅长宣传和动员工农大众支援北伐军,因此也受到了蒋介石赏识。

从广州出师北伐,郭沫若一路跟随北伐军占领长沙,兵临武昌城下。由于攻打武昌是一场硬仗,郭沫若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托成仿吾给妻子郭安娜发了一封日文电报:“ 我军以破竹之势进逼武昌……大约在三日之内便可以攻进武昌,攻进武昌之后便万事顺利了,祝你健康,也祝小孩子们健康。”

北伐军进入武昌城后,郭沫若升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由蒋介石亲自授予中将军衔,代表蒋总司令和邓主任全权负责江西一带的政治工作,抵达江西后郭沫若又结识了方志敏,并在方志敏组织农民暴动的时候提供了很多帮助。
参加南昌起义:郭沫若于最危险的时候正式入党
但是从1927年起,蒋介石通过同英美大资本谈妥和得到了江浙财阀的明确支持,开始逐步策划反革命政变,当年3月,在郭沫若辖区的江西赣州,总工会委员长,中共党员陈赞贤遭国民党右派杀害,紧接着由国民党左派主导的九江市党部也遭到右派捣毁,甚至就连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也遭到冲击。
而在调查过程中,蒋介石通过中间人试图收买郭沫若,甚至许诺由郭沫若来替代邓演达,但郭沫若却不为所动,并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真相。3月31日郭沫若写下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前第一个喊出“打倒蒋介石”的人,正式同蒋介石决裂。

蒋介石闻讯后大怒,不惜亲自执笔先后两次签发对郭沫若的通缉令,享受到这一待遇的,当时除了郭沫若外,还有毛主席和朱德元帅。

同蒋介石决裂后,郭沫若支持武汉国民政府的讨蒋行动,并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兼党代表,而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是张发奎,参谋长是刘伯承,下辖第十一军副军长叶挺,党代表聂荣臻,第二十军军长贺龙,第九军副军长兼军官教育团团长,南昌市公安局长朱德,总指挥部警卫团长卢德铭。就凭这耀眼的资历,假如郭沫若从南昌起义开始一路出发,中途没有失联,1955年授衔授予元帅军衔是正常,最低也是大将军衔。
但是张发奎无意讨蒋,也拒绝执行武汉国民政府的东征命令,对此郭沫若十分失望,转而参与谋划南昌起义:“ 真正的革命核心……突破那些已腐或将腐的果皮果核,进而迸发出新的根苗来!”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起义军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名义成立起义领导机构七人主席团,郭沫若同贺龙等人位列其中,并被任命为宣传委员会主席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当时郭沫若在九江驻防,收到消息后当即启程,于8月4日追赶上起义大部队。途中郭沫若还遭遇了朱培德部溃兵抢劫,与主任秘书李一氓一同受伤,不过两人依旧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出了一副对联:“ 郭主任腹面受敌,李秘书上下俱伤。”
要知道那时起义军内部已有人动摇,第十师师长蔡廷锴率领部队在谋害党代表后出走去投靠国民党军,被列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名单的于右任赶紧登报划清界限,基层官兵甚至出现了退党和逃跑潮,但郭沫若却于8月5日在江西瑞金,同贺龙一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表示:“只要党相信我,我一定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好,” 正可谓铁骨铮铮。

9月起义军抵达广东大埔一带,经历了极其惨烈的三河坝战役,郭沫若幸免于难,同年10月起义军余部又在汕头被打散,郭沫若在普宁躲避了十天后,乘船经香港前往上海。1928年郭沫若再度前往日本,至此同组织失联,直到1958年才重新入党,恢复正常组织生活。
在日本期间,郭沫若潜心研究学问,凭借《卜辞通纂》奠定了甲骨文大家地位,更完成了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次提出古代中国是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948年在胡适和傅斯年的推荐下,郭沫若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至于所谓郭沫若力主拆北京城墙和发掘定陵,这当中有太多的以讹传讹,更被公知和1450夹带私货,借机抹黑毛主席和前三十年,有机会会专门写一篇文章。但就郭沫若的革命生涯,无愧于邓小平在1978年为他所致的悼词那样,即“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贞不渝革命家和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全文完
没可能,军事才能都没有,还想当元帅。搞笑。
洗地文章越来越多了,这作者名称还看不出来?
为郭老正名的好文章,赞一个。公知抹黑郭老,其心可诛。
郭老为人民军队创立做出的贡献,我们应当永远牢记!当时的职位相当于第一任的总政治部主任。
在给我党第一次受衔时,他就被授予中将,跟彭总持平,在党内仅次于朱总司令,比林帅等后来的其他八位元帅还高。
想多了,赏个摸金校尉正合适[呲牙笑]
摸金校尉合适!
郭老敢于和敌人做斗争,铁骨铮铮,曾经和周总理一起在最危险的国统区工作
确实是做出过贡献的,但是说元帅,恐怕有点过了,只能说是有可能吧。
洗白文章
还能在高调点不?从郭老最热爱的事业来说,我觉得他喜欢的职称不是元帅!
不知如何评价你那张嘴,郭有贡献不假,但离着元帅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严厉打击历史虚无主义!!!
以前大家都说,近看郭沫若,远看一条狗!现在想想,有点过分了!
你猜他能指挥几个兵,能打几场仗,
抹黑郭沫若的都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敌人,妄图否定中国人民的抗日和解放事业,妄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