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时代》杂志的中国近代女权先驱:是她奠定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在温哥华的麦克 2025-03-08 09:22:56

前言

2020年3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推出国际妇女节专辑,将100位最具代表性的全球女性历史人物按照所属年代分别刊登封面,其中登上1922年封面的是一位共产党人,而她就是毛主席的战友,中国共产党唯一一位女性创始人,同时也是党的首位女性中央委员和女性省委负责人,第一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长向警予。

在评价向警予的时候,《时代》杂志编辑部表示,她始终致力于提高女性的权利,尤其是妇女解放的立场影响了周围很多人,并且还特别引用了毛主席的那句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不但属于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难得的客观,而且更是一语中的,实事求是地说,向警予才是中国近代女权先驱,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她的妇女解放理想由毛主席领导下得以实现!

旧中国争取女性平权第一人

1895年,向警予出生在湖南溆浦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当地商会会长,尽管家境优渥,但向警予从小就很要强,8岁入学,成为全县第一位女学生。

15岁时向警予又来到常德念书,同余曼贞等七人结为姐妹,发誓“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后来余曼贞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名字叫丁玲。

18岁那年,向警予来到长沙,就读于周南女中,并且还是新民学会的重要成员,在这里她结识了毛主席,陶斯咏,蔡畅等挚友,更结识了影响了她后半生的革命伴侣—蔡和森。

在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以后,向警予打响了女性平权第一枪,包括回老家创办小学,让女童上学,鼓励女性解下裹脚布,更首次提出妇女与男子都是国民一份子,议事殿堂应有妇女一席之地。

1919年长沙发生了轰动全城的赵五贞自杀抗婚一事,向警予大胆将苗头对准了婚姻制度,高呼“赵五贞是用自己的生命反抗罪恶的婚姻制度……难道两万万女同胞们还要在这毫无平等自由的家庭制度下忍耐下去吗?”

将女权运动同工农大众相结合

作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批女性党员,1922年向警予当选首位女性中央委员并出任第一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长,而她对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当属将女权解放同工农大众相结合。

向警予认为,妇女运动者应将眼光放在底层工农妇女身上,因为她们才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工农妇女得到解放,意味着全体妇女都将打破被压迫的枷锁束缚。

1922年8月,向警予领导了上海闸北和浦东两万余名女工罢工,迫使日商同意为女工增长工资及改善待遇,第二年向警予又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妇女运动决议案》,并深入上海开展废除娼妓,兴办女校和组织女工的工作。

随着统一战线的逐渐形成,1925年向警予在上海召开女国民大会和发起成立中国妇女协会,召集各界女性代表议事,公开呼吁废除一切歧视女性的法律,将男女平权和同工同酬作为女权运动的斗争方向和目标。

与蔡和森:向蔡同盟的自由恋爱佳话

在向警予三十三年的短暂一生中,她和蔡和森的自由恋爱佳话在当年可谓是壮举,因为在那个年代婚恋要讲究所谓明媒正娶,任何自由意志的结合被视为所谓大逆不道,但向警予却勇敢地同蔡和森走到一起,两人手捧《资本论》结婚,并在国际歌下举办婚礼。

当毛主席收到她们结婚的喜讯后,是这样评价道:“以资本主义做基础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绝对要不得的事,在理论上是以法律保护最不合理的强奸,而禁止最合理的自由恋爱……但当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却为之一喜……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

不过自从与蔡和森结婚后,向警予对性别意识更加敏感,她认为党内有人指出所谓女同志的能力不如男同志,这是一种“奇耻大辱”,她虽然一直是党的妇女工作负责人,但本人总是不甘于只负责妇女领域工作,认为女同志完全可以担当更重要的领导岗位,渐渐地和蔡和森的感情也走到了尽头,向蔡同盟以和平离婚而告终。

七一五事件后坚持留守:为革命事业献出最后一滴血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此时的向警予已从上海抵达湖北,危难之际出任中共湖北省委负责人。面对着上海中共中央希望她尽快撤离的通告,向警予却坚持留了下来,一边恢复党组织,另一边负责省委刊物《长江》的出版。

然而仅仅过去数月,由于省委地下交通员宋若林叛变,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被捕。当法国巡捕房审讯她的时候,向警予从容地用法语说道:“这里是中国的土地,你们有什么权利来审问中国革命者?你们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都忘记了吗?你们法国人不是鼓吹自由,平等和博爱吗?不是说信仰自由吗? ” 令巡捕房官员无地自容,甚至法国领事都准备停止引渡将她释放。

但是在法国政府的压力下,向警予最终还是被引渡给了国民党当局,1928年5月1日,向警予从容走出牢房,身着同蔡和森结婚时穿的油绿色旗袍,在刑场上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解放工农劳动大众,革命奋斗,流血牺牲!反动派要杀死我,可革命是杀不完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动派的日子不会太长了!”

伴随着一声枪响,向警予就这样牺牲了,时年三十三岁。

当日凌晨,一位叫陈春和工人老党员,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潜入刑场,将向警予的遗体装进棺材后偷运至汉水边,然后再用木船渡过汉水运到汉阳,秘密埋葬于龟山西段南麓的补乾亭旁,此外陈春和还先后收敛了近百名烈士的遗骨,均统一葬于补乾亭附近,命名为红色战士公墓。

1955年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红色战士公墓被迁葬于汉阳扁担山公墓,直到1978年在湖北省委和武汉市委的主持下,单独将向警予烈士遗骨迁回龟山重新修墓立碑,由邓小平题词,接受后人瞻仰和缅怀。

向警予的女权解放思想在前三十年得以实现

1949年9月,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主持制定了《共同纲领》,第一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提出妇女解放必须将私有制与夫权制同时打碎,并确认中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家庭的,社会的生活各个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在《共同纲领》影响下,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在五十年代初实现了县县都有女县长,乡乡都有女乡长,从而促成了妇女政治参与的新高潮。

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由毛主席签署命令执行,这部婚姻法第一次提出婚恋双方男女平等,结婚和离婚自由,以及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

1955年,贵州省民主妇女联合会会刊发表了名为《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酬》的文章,表彰全国实行男女同酬的第一村堡子村。毛主席看到文章后批示:“建议各乡各社普遍照办,妇女能顶半边天”,至此响彻大江南北。

最为重要的是,在毛主席领导下,新中国第一次彻底消灭了拐卖,妓院和黄赌毒,主席曾坚决地说道:“新中国决不允许娼妓遍地,黑道横行!” 仅仅12小时,北京妓院便被全部关闭,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地主,黑帮和各类反革命分子也全被一网打尽,毫不夸张地说,取缔妓院,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是新中国初期对内所交出的三份最满意答卷,不仅仅是被压迫的妓女和底层女性,全体被压迫的贫下中农和工人大众也第一次站立起来,迎来解放和新生!

“旌旗十万斩阎罗,再唱一曲国际歌,”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近代女权先驱向警予烈士。

全文完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