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五轮巅峰对决,兵力占优的曹操究竟败在何处

品史学家江樵 2024-08-31 08:58:31

在发起汉中之战前,刘备曾反复犹豫。

他内心十分抗拒与曹操开战。

当初刘璋请刘备入川进攻张鲁,为何刘备迟迟不愿开战,放弃了占据汉中并结盟马超韩遂共拒曹操的最好时机?除了集中兵力进攻刘璋之外,他还想和曹操之间能有个缓冲。

他不知道再次和曹操开战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是啊,除了赤壁之战中他联合孙权击败了曹操外,其余所有的正面对战,他几乎都没怎么赢过。曹操这个对手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他宁愿避而远之。

不仅刘备犹豫,连诸葛亮也深深地感到为难。当刘备要求诸葛亮由益州派遣增援时,诸葛亮一度陷入巨大压力中,在是否增兵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但现在曹操已经击溃了挡路的张鲁,并试图进军益州,从而与孙权平分天下。刘备已经避无可避。

既然再无退路,不如放手一搏。

......

这绝对是一场命运之战。

若胜,三足鼎立之势可成;若败,刘备将输光本钱,提前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此战名将如云,双方展开了激烈厮杀。

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在兵力处于劣势情况下,刘备和他的高质量谋士团队一起与曹操进行了五轮顶尖博弈,最终逆势翻盘,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

汉中之战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是东边不亮西边亮,在西北战场找回了自信。

他击溃了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联军,进而打败张鲁占据汉中。司马懿劝谏曹操可趁机攻占蜀中,但此时曹操后方发生叛乱,曹操留夏侯渊、郭淮、徐晃、张郃等镇守汉中,令他们伺机向益州方向试探进攻。

曹操这样布置,表明其仍旧对攻打益州很感兴趣。

张郃深入巴西,已经攻打到宕渠一带。宕渠已经处在益州腹地,离成都很近了。

显然曹操想让手下死缠烂打,慢慢将益州蚕食掉。

情况危急,刘备赶紧与孙权讲和,稳住了荆州局势,回头率领张飞于瓦口关大破张郃,蜀军这才稳住了局势。

赶走张郃之后,刘备开始做长远打算。毕竟四川盆地地势平坦,只要魏军打进来就能长驱直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挡在大门外。

这个大门,便是汉中。

若进攻汉中,便意味着直接向曹操宣战。

可就在赤壁之战前不久,刘备还一度被曹操追赶得走投无路。面对强大的敌人,刘备的压力可想而知。

他找人卜卦。

先主欲与曹公争汉中,问群,群对曰:“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

这个名叫周群的人,擅长天文和占卜,他告诉刘备,现在进攻汉中就算能得到地盘也得不到百姓,如果派出一支偏师去作战,必定会失败而归。

对这个结果,刘备感到不满意,于是他又找另外一个叫张裕的人咨询。

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谏先主曰:“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

张裕给出的答案更让人泄气:打汉中,必定不顺利。

......

真正让刘备痛下决心的,是法正提出的“汉中三策”。

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

法正的思路十分清晰:曹操为什么把汉中都打下来了,不乘胜攻打巴蜀呢?肯定是曹魏国有内乱,根本顾不过来了。

所以刘备需要面对的并不是曹操,而是驻守汉中的夏侯渊、张郃等人而已。以蜀汉将帅的水平,打败他们可谓绰绰有余。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并且此后蜀汉的发展方略大致有三条路可走:上策是击败曹操,兴复汉室;中策是蚕食雍州凉州,拓展蜀汉领土;下策是守住巴蜀大门,以便于长期对峙。

但无论是哪条计策,前提都必须是攻下汉中,否则蜀汉前途堪忧。

当前局势有利于蜀军,如果此时不打汉中,等曹操回过神来再打就难了。汉中关乎蜀汉的生存发展,无论有利还是不利,这一仗都必须打!

听完法正的一席话,刘备终于痛下决心。

等等,周群说偏师出击不利?那刘备就亲自率领蜀军主力去!

汉中之战初期形势图

218年,下辨之战揭开了整个战役的序幕。

战争之初重点在于布局占领有利位置,而下辨就是那个关键的卡点。

下辨是武都郡郡治,处在祁山道上,可以直接挡住陇右方向南下的援军。更重要的是它能威胁来自关中的援军。

当时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栈道受损不通,魏军向汉中增援就只有走陈仓道。而下辩就在祁山道和陈仓道交汇处以西。

选择驻守下辨而非祁山道和陈仓道交汇处的河池,可以带来一个好处:若蜀军堵在河池,魏军就会全力攻打,待击溃蜀军再南下。

而蜀军在下辩,并没有堵死陈仓道,给了魏军让出了继续向汉中进军的路。但等魏军主力过去,蜀军就能从下辨出击,截断魏军的粮道,魏军就有不战自溃的危险。

所以魏军很可能在继续进攻汉中的同时,分出一部分兵力攻打下辨。那么蜀军不但能够牵制部分魏军,还能减少自己的防守压力。

为此刘备派出了张飞、马超、吴兰三员大将。前哨战就派出五虎上将中的两名,足可见刘备对此战的重视程度。

下辩的这步棋要是走好了,蜀军就能够牵制来自祁山道、陈仓道的两路魏军,甚至协助主力实施反击。

曹操也敏锐地感知到了刘备的意图,他派曹洪、曹休、曹真等将领紧急赶往下辨去“拔钉子”。

曹休和曹真都曾任“虎豹骑”的统帅,可见三员曹氏将领所率领的都是曹操手中的嫡系精锐。

接下来曹氏将领和五虎上将间展开了一段高手过招:

张飞马超迅速摸清了对手的底细,明白这次遇到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占优势的硬茬。于是蜀军并没有拘泥原先的固守方针,而是迅速改变策略。

张飞转而虚张声势,留下吴兰守下辨,自己率领一部分兵力进军固山,作出要截断曹军后路的假象,同时派人大张旗鼓地对外宣传:即将出兵切断南下曹军的后路。曹洪军队抵达下辩,因不知虚实,担心大军深入后会被张飞截断退路,竟然就被生生拦住了。  

关键时刻,曹休看出了其中端倪,他说:“张飞是在虚张声势他若真的去断我军归路,应当伏兵潜行才对。先造声势,说明其必然不会去断路。我军应趁其大军尚未云集武都,扔掉一切顾虑,急行奔袭下辩,吴兰军破,则张飞自然退兵。”

曹休清楚张飞兵力有限,不可能守住下辨的同时还发兵断魏军后路。而当下既然张飞分兵行动,那么下辨必然兵力空虚,将之拿下轻而易举。

守下辨的吴兰,本以为魏军被张飞忽悠住便放松了警惕,没想到曹休率领虎豹骑突然杀到,吴兰军全军覆没,雷铜、吴兰等战死,张飞大军失利,只能引兵而退。

有人认为张飞本就兵力不足,所以更应该集中兵力守住下辨。但就曹休的攻击态势来看,张飞手下兵力应该是极其有限,根本就挡不住曹魏大军,能将其拖住一段时间就很不容易了。所以张飞实际上是在敌众我寡的困境下实现了对魏军的牵制,已经圆满地完成其任务。

而资历尚浅的曹休,也一战成名,从曹氏第二代子弟中脱颖而出,成为中流砥柱。

下辨之战后,刘备又派遣将领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打算断绝汉中与许都的联系,但被徐晃击败,死伤甚多。

陈式能力平平,若要用他去阻断关中魏军,抵挡住徐晃,无异于天方夜谭。之所以派陈式,就是让其当炮灰,堵住张飞丢失下辨后的口子,用这支部队的牺牲来拖住魏军,继续为蜀军主力争取时间。

那么刘备所率的蜀军主力此时在干什么呢?

下辨之战

此时,刘备正在全力驱逐盘踞在汉中的魏军。

218年夏秋之交,刘备亲率大军攻下了阳平关。

阳平关,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与汉江南、北的定军山、天荡山互为掎角之势,是汉中盆地的西边门户,同时也是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是“蜀之咽喉”“汉中门户”。

占据了阳平关,就意味着刘备通过牺牲几路偏师拖住魏军援军后,自己率主力堵住了魏军进入巴蜀的口子。

虽然占据了阳平关,但局势仍旧很危险。

夏侯渊率主力在阳平关山下的平原驻守,而张郃率部分兵力驻守广石,保护其右翼。双方形成对峙。

也就是说夏侯渊将刘备缠住,而关中来援的魏军正在路上。等魏军援军击败了刘备所有偏师从陈仓道方向过来,刘备就会陷入腹背受敌。

七月,刘备亲自率军停留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相拒。曹操在许都治兵,准备救援汉中。九月,曹操率军抵达长安。

时间越来越紧迫。

刘备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打一个时间差,赶在魏军援军到来之前,最好将夏侯渊和张郃击溃,这样就能从容迎战关中之敌。

刘备选择了先攻击夏侯渊的右翼张郃。

照说张郃所率的是辅助部队,应该相对会比较好打一些。等击败了张郃,就能集中兵力对付夏侯渊的主力,从而实现各个击破。

但张郃远比刘备想象的要棘手。

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馀,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

刘备专门挑选万余精兵,分为十个波次,夜袭张郃驻守的广石。张郃奋力一搏,把亲兵都派上阵,最后竟然守住了阵地。

从这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魏军战斗素养之高,夜晚遭遇突袭,将领和士兵竟然临危不乱。

当然,结合刘备挑选的万余精兵的规模来看,可知张郃部的规模也小不到哪去。

也就是说,刘备的兵力仅仅只够防守夏侯渊和张郃,若要进攻则远远不够。更别提抵挡曹操所率的大军了。

第二次过招,刘备依旧处于劣势。照这样下去,汉中铁定没戏了。

关键时刻,刘备急令成都方面增兵。

压力给到了诸葛亮。

刘备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陷入苦战

诸葛亮或许并不反对法正所提议的汉中之战。但对汉中之战发起的时机,他肯定持保留态度。

因为蜀汉在益州立足未稳。

刘备刚拿下益州,就提出“八务、八戒、六恐、五惧”的威刑重典,让蜀地人心不安,大家纷纷表示抵触,大有将刘备请出益州之势。  

现在益州人心未稳,刘备贸然发起汉中之战,本就造成人财物的紧张。若继续向汉中增兵,不知道百姓会怎么看?

要知道后来曹魏就因为汉中之战耗费巨大引发了多地叛乱。

诸葛亮的压力可想而知。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种可能:

益州军民一致反对汉中之战,诸葛亮趁机劝刘备收兵,守住阳平关,等益州局势稳定后再攻打汉中不迟;

全力支持刘备进攻汉中,要么赢,要么死。

显然第二种做法太过于冒险了,强制征兵发往前线,一旦战争失败,这个责任他承担不起。

所以诸葛亮急需了解益州各界的态度。他征求了蜀郡从事杨洪的意见。

杨洪明确表示汉中必须要夺下,否则益州早晚也守不住,如今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紧急关头,发送援兵刻不容缓。

杨洪是什么人?杨洪是益州本土势力领袖李严推荐给刘备的。

(李)严欲荐洪于州,为部蜀从事。

所以杨洪所说,就相当于是益州军民的心声。

诸葛亮心中一下就有了底。

人心齐,泰山移。既然益州人心向汉,大家团结一心,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有什么敌人是不能战胜的?

刘备的这场豪赌,益州军民跟上,诸葛亮和他的荆州派也跟上。

援军及粮草迅速发往汉中!

诸葛亮下定决心支援汉中,倾全力一战

蜀军援军一到来,立马改变了汉中战场的力量对比。

毫无疑问,此刻在汉中,刘备占据了绝对优势。

现在刘备将奋力一搏,谋划一场气势恢宏的反击。

一、牵制曹操援军

要想汉中之战获胜,重中之重就是让曹操不要太早率军由长安杀往汉中。

这是刘备最后一丝获胜的希望。

刘备连续下了几招狠棋:

首先,发起多路进攻

关羽、孟达、刘封等人相继在襄樊、上庸等地发动攻势。

在孟达、刘封占领上庸之后,关羽也向襄樊步步紧逼,不久后将取得“威震华夏”的战果。

若关羽攻下襄樊,就能打通汉中-上庸-襄阳的汉水航道,将汉水变为蜀国内河,通过汉水,蜀军可以实现军队、物资的快速输送,让多个战场形成联动。    

襄樊和上庸,就已经逼近南阳盆地这个曹魏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兵源地。如果关羽孟达等人继续北上,就将逼近许都,直抵曹魏的核心区。

通过这种压力,逼迫曹操不敢轻易率兵离开关中地区。

其次,引爆曹魏内部矛盾      

1、曹仁屯兵樊城期间,为支援汉中之战大肆征调徭役,致使南阳、襄樊一带军民苦不堪言。宛城守将侯音、卫开于是起兵并劫持南阳太守,抄掠附近郡县的百姓数千人,试图与关羽联合;

2、孙狼等盗贼首领在许昌周边起兵,杀县主簿,攻破县城,带领乡民南下投奔关羽;

3、金祎与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发动叛乱,趁夜攻打并占领了丞相府,胡修、傅方等地方官员,选择了响应关羽,邺城魏讽联合张绣后人,试图趁曹操大军未回发动叛乱。  

关羽一路势如破竹,引得众多地方的官吏、守将起兵响应。当时曹操刚率军抵达长安,准备前往汉中和刘备开战,这让驻守樊城防守关羽的曹仁头痛不已。跟着曹操走南闯北,见惯了大场面的曹仁,竟然慌乱之中,在自己的老根据地宛城大开杀戒。

连续遭遇内外多重打击后,曹操为了稳定国内局势,不得不选择在长安观望。

曹魏援军就这样被拖住了。

刘备已在汉中押上所有的赌注

二、发动对夏侯渊的反击

接下来,刘备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发起对夏侯渊的攻击了。

这次刘备再没有发起对魏军阵地的攻击。既然魏军已经防得滴水不漏,继续进攻只会增加不必要的消耗。

在这里,刘备运用了一个反向思维:既然魏军如此擅长防守,那么就要逼迫魏军从防守工事中走出来,主动发起进攻。

219年春,刘备命高详率少量兵力留守阳平关,维持己方粮道畅通。而刘备自己则率主力南下渡过沔水,翻越米仓山,出其不意地插入汉中盆地,出现在夏侯渊大军的左翼。

蜀军强悍的山地作战能力,让夏侯渊连呼想不到。但夏侯渊接下来也许会颇感无奈:自己兵力就这么点,哪还有力量能组建起来左翼部队?

刘备最终驻扎在汉中盆地西南角的定军山,对夏侯渊后方补给线构成威胁。

此时夏侯渊陷入了全面被动,摆在他面前的有几条路可选:

1、全面撤退等待曹操援军,但那样就会拱手让出几个重要战略支点,相当于让出了汉中的一大部分,这种失地的责任他是难以承担的。

2、直接进攻阳平关,断刘备后路。但现在刘备的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夏侯渊能不能攻下阳平关还不好说。并且夏侯渊攻打阳平关时,刘备很有可能快速从后面包抄,形成前后夹击的态势。

3、继续固守待援,但那样很可能会被刘备绕后断了粮道,甚至被全面包围。

不能退,也不能打。这几乎成了一个死局。

夏侯渊终于见识到了刘备的厉害,他一生南征北战,什么时候打过这样的窝囊仗?

他决定做最后的困兽之斗:在定军山与刘备决战,阻断刘备的包抄。

刘备迫使夏侯渊南下在定军山与蜀军交战

接下来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定军山之战。

公元219年,刘备从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来抢定军山。

刘备派军趁夜火烧夏侯渊军队的外围鹿角。夏侯渊派张郃守东围鹿角,自己率兵守南围鹿角。等夏侯渊一分兵,刘备调一万多兵马分为十部,猛攻张郃。

夏侯渊不得不再度分兵去救援张郃,兵力又一次被削弱。此时刘备便突然派黄忠率一支军队绕后攻打南围鹿角。此时夏侯渊以为刘备进攻重点在东边,所以亲自率领400曹军正修复南围鹿角,黄忠乘着地势高,鼓噪大喊,一战就将夏侯渊斩杀。黄忠又趁机攻向十五里之外的夏侯渊军营,夏侯渊军队因为丧失了主帅而迅速溃败。

有人或许会疑惑:修补鹿角,这是基层军官都会做的小事,为何夏侯渊会亲自去?

夏侯渊的这一举动也恰恰说明他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了,稍有能力的将领都派去支援张郃,到后来无将可派,夏侯渊便只能自己动手。

仗打成这样,夏侯渊估计内心早已绝望。

占据战略主动和兵力优势的蜀军,已经对汉中的魏军形成了降维打击。夏侯渊之败几乎就成了定局。

就这样,驻守汉中的主帅夏侯渊被斩,剩下魏军残部隔着沔水和蜀军对峙。

汉中魏军危在旦夕。曹操再也无法坐视,他决定亲率大军南下,力保汉中不失。

黄忠取得关键胜利

219年三月,曹操大军从长安出发经过褒斜道南下,经过近一个月的艰难行进后,终于在四月左右抵达汉中,接近阳平关附近。  

曹操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凭借优势兵力,迫使刘备主力决战。

曹操若攻下阳平关,刘备的补给线就会被断,蜀军处境危险;为此,刘备就不得不前往救援,到时曹操就能围点打援将刘备的主力援军彻底击溃。

眼看阳平关就要被曹操拿下了。

以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於阳平。

在这个生死关头,刘备率军回援,他和他的蜀军将士们殊死一搏,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打到最后,刘备宁愿拼命都要夺取胜利。

这一次,他成功反杀,战胜了曹操。

随着阳平关战斗结束,曹操也失去了挽救汉中的唯一机会。

他只能速战速决,不可能和蜀军对峙拼消耗。因为关羽对襄樊的进攻,以及国内频频发生的叛乱,显然更为致命。

这汉中,越来越像是个鸡肋。长期对峙消耗毫无意义,好似鸡肋食之无味。但丢掉又觉得可惜。

但有什么办法呢?既然得不到,就不如早些放弃。

正在此时,赵云黄忠的攻击为曹操的撤退铺下了台阶。

曹操将数千万囊粮草搬运到北山囤积,这便引发了汉水之战。

黄忠见曹操运送了这么多粮草,建议赵云可以去劫取。但曹操的囤粮重地,应该有重兵把守。

出于谨慎的想法,赵云与黄忠约定期限,先让黄忠领兵去劫粮,赵云率领轻骑前往接应。

黄忠劫粮果然遇到麻烦,逾期未归。赵云便前去打探虚实,突然就与曹军主力相遇,曹军紧追不舍,直到赵云营前。赵云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赵云设有伏兵,引军退走,赵云趁机反击,曹军惊骇,自相践踏,死伤极多。

汉水之战过后,魏军的士气跌至谷底。  

看到魏军已显露颓势,刘备开始主动出击,试图诱使曹操率主力决战,从而取得更大的胜利。曹操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刘备派副军中郎将刘封于阳平关前叫阵,曹操大骂刘备常派义子出战,称自己可用黄须儿曹彰来与刘封一战。曹操于是派人去召北中郎将曹彰来援汉中。

到此时,可以发现曹操开始怯战,甚至以召曹彰为借口避战。

五月,曹彰日夜兼程,赶至长安。但曹操已经开始撤离,从汉中回师长安。

曹操的救援为时已晚

汉中之战,终以刘备的胜利而告结束。

此战,几乎将曹操打出心理阴影,使其再也没有进犯巴蜀。  

败得多惨?司马懿曾说:“昔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

汉中之战后,刘备得以完全控制益州,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所提“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为之后蜀汉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219年秋七月,刘备称汉中王,鼎足三分之势已成。

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