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任人唯亲、排除异己,致蜀汉速亡?《出师表》细节揭示真相

品史学家江樵 2024-08-10 08:54:32

三国之中,蜀汉最早灭亡。

有人归罪于诸葛亮,认为是他任人唯亲,排除异己,导致蜀汉后期人才匮乏,“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灭亡就成为必然。

对这个问题,不妨分为三个方面看。

其一,任人唯亲并非只在蜀汉存在,在曹魏此风更甚。比如曹操手下便有夏侯惇、曹仁、曹纯、曹真等一众名将,而曹魏大部分的精锐部队也都交到了曹氏和夏侯氏手中。

其二,荆州派在夷陵之战后,几乎就成为了蜀汉的中流砥柱。在元老派凋零,益州派蠢蠢欲动的形势下,若不倚仗荆州派,蜀汉将危若累卵。

并且,诸葛亮用人实际上是着眼全局、注重才能,遵循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关于这一点,若品读《出师表》的细节,便可知一斑。

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明确提及了费祎名字,但却未点明蒋琬之名。3年后,诸葛亮重用蒋琬,并确立了其继任者的地位。费祎反居于蒋琬之后。

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向刘禅重点推荐荆州派大将向宠,但在第一次北伐之后,诸葛亮转而重点培养来自凉州的姜维。

透过这些细节,诸葛亮用人的态度和原则便一清二楚。

蜀汉前期人才济济

对于荆州派的重用,是形势使然。

刘备得以入主益州,很大程度是得益于与荆州派的合作。

刘备白手起家,一没有根据地,二没支持势力,所以四处遁走,受够了漂泊之苦。

而到了东汉群雄逐鹿的中后期,诸侯之间比拼的主要是战略、势力和资源,刘备若再争取不到支持势力,其后果很可能就是被曹操赶到西南的大山里去。

在生死存亡的节骨眼上,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荆州派的青年领军人物诸葛亮,争得了荆襄集团的支持。

正是靠着这个支持,刘备才得以入主益州,成就三分天下。而追随着刘备复兴汉室的伟大目标,荆襄集团也在乱世中求得了生存和发展。

而诸葛亮也给出了他为刘备“量身定制”的终极方案:《隆中对》。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至此,荆襄集团和刘备在战略上达成了高度一致。

在诸葛亮的劝说下,一大批荆州豪强带资入组。他们包括:诸葛亮宗族的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等8人,南阳的黄忠、吕乂、陈震等35人,义阳的魏延、胡济、邓芝、傅肜等15人,襄阳的庞统、马良、马谡、杨仪等20人,零陵的蒋琬等9人,江夏的费祎等5人......

这些人形成了荆州派,构成了蜀汉立国之柱石。

夷陵之战前后,刘备所依靠的元老派如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人均已去世,而益州派则对蜀汉持不配合、抵触甚至反对的态度,危难之际,荆州派成为蜀汉中后期的脊梁。

刘备死后,先后执掌朝政的有诸葛亮、蒋琬、费祎、陈祗、姜维、诸葛瞻、董厥、樊建等人,其中诸葛亮、蒋琬、诸葛瞻、董厥、樊建五人就是纯粹的荆州派。

靠荆州派的强力支持,蜀汉大体稳定下来,熬过了夷陵之败后的乱局。

蜀汉四相均为荆州人士

对于人才的任用,刘备还是秉承能者居之的原则。

比如魏延和黄忠在同一时期归降刘备。同样在汉中战场,黄忠接连取得了天荡山之战、定军山之战、汉水之战等重大胜利。而魏延急功近利,仅是在斜谷追击战击败魏军。

按照战功,黄忠成为五虎上将之一,毫无悬念。

诸葛亮应该延续了刘备的这种人才观,在选贤任能上毫不含糊,有时甚至还能抛开门户之见。

下面让我们以《出师表》为例,看看诸葛亮在人才选拔上是怎么做的。

首先是对蒋琬的重用。

227年,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人才时,说了一番话: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三人,都被列为了重点培养对象。诸葛亮建议刘禅有什么事就直接咨询他们,这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让刘禅多去考核观察他们,从而从中选出个辅政重臣来。

那么当时有没有提到蒋琬呢?也有。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当时蒋琬的职务,就是丞相参军,他仅仅在文中被一笔带过,并没有抛头露面的机会。

可见当时蒋琬的地位是低于费祎的。

但三年过后,情况出现变化。

230年,费祎被任命为中护军。中护军是“护军之官,总统诸将,主武官选”,它的两个最重要的职责一是统领禁军,二是负责选拔武官还有监督之权,地位极其重要。

而当年,蒋琬也迎来了提拔,被任命为丞相长史,加抚军将军。

此时蒋琬和费祎的地位便已接近。

又过了四年,蒋琬实现了反超。

蒋琬在筹集粮食,组织运输,补充兵源等方面干得十分出色。诸葛亮比较两人的业绩,认为蒋琬更胜一筹。

诸葛亮常说:“蒋公琰忠心耿耿,雅量宽和,应该与我一起复兴汉室。”

诸葛亮之后还密表刘禅:“臣如果出了什么意外,军国大事可以全部交给蒋琬。”这就相当于是诸葛亮确定选择蒋琬为自己的继任者。

费祎和蒋琬,一个是江夏郡鄳县人,一个是零陵湘乡人,都是荆州派的新生领军人物。

诸葛亮没有因费祎曾被刘备赏识而格外高看他一眼,最终选择了能力稍胜一筹的蒋琬。  

诸葛亮选人独具慧眼

《出师表》中还向刘禅推荐了一员武将,叫做向宠。

向宠,襄阳宜城人,是正宗的荆州派。他的叔父向朗,少年时师事司马徽,与徐庶、韩嵩、庞统甚有交情,是蜀汉的重臣。

诸葛亮在北伐时,需要迫切需要一个性情稳重、多谋善虑且富有军事才干的将领在后方坐镇。而处事谨慎的向宠便进入他的视野。

夷陵之战蜀军损失惨重,精锐部队耗费殆尽,马良、沙摩柯、程畿等多名将领阵亡。但唯独向宠和他的军队全身而退,“秭归之败,宠营特完”,向宠部队却无人身亡,完整保全,先帝刘备称之曰“能”。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也对向宠赞誉有加,有意将其当作未来蜀军的统帅人选。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此处也用到了“悉以咨之”,足可见向宠受重视程度和费祎相同。227年当年,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向宠被提拔为中领军,职级比三年后费祎的中护军还高,可谓前途大好、未来可期。

但向宠有没有成为蜀军的掌门人呢?并没有。

228年,诸葛亮军出祁山,在天水收获了一位军事天才:姜维。

姜维的出现让诸葛亮感觉如获至宝,在当年诸葛亮就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这一年,诸葛亮还曾给张裔、蒋琬写信称:“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察他的才略,李邵、马良等人也不如他。此人,是凉州上士。”又称:“应该先让他训练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对军事很有领悟力,他既有胆色义气,又深懂兵法的意理。此人心存汉室,而才气过人,等到军事训练完毕,再让他觐见主上。”

而向宠在被提拔为中领军后,接下来在职位上便再无进步。

之后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240年,姜维完成了军事生涯的个人首秀。当年他率军攻打陇西,进展一度颇为顺利,最终引得魏军西线防务总负责人郭淮出兵抵抗,姜维方才退军。

正始元年,蜀将羌维出陇西。淮遂进军,追至强中,维退。

而在同一年,向宠则战死在讨伐蛮夷的战场上。当时汉嘉地区蛮夷发生叛乱,向宠率军前往平定,在混战中身亡。

延熙三年,征汉嘉蛮夷,遇害。  

无论如何,与魏军主力作战的强度,应该远大于与蛮夷兵作战。姜维超强的能力通过了实战的检验。

在蜀汉毫无背景的凉州人士姜维,胜过了荆州派新生将领向宠,成为了之后蜀军的主帅。

选将出征

通过《出师表》中的细节,我们可以发现,诸葛亮在人才选拔时,完全做到了“任人唯贤,举贤不避亲”。

至于说他过多地使用了荆州派人才,只是因为当时在夷陵之战后,出于稳定局势的考虑而不得不为之。

由此看来,诸葛亮用人并无明显局限,而是公正务实、独具慧眼,在识人用人上颇有水平。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