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人灭名震天下的三千白马义从有名将潜质的麹义为何被袁绍诛杀

品史学家江樵 2024-08-04 08:52:44

三国之所以如此充满魅力,其中原因之一或许是每个人,大到诸侯豪杰、小到贩夫走卒都在为生存而努力博弈,其中展现出不少引人入胜的故事。

就比如拿武将来说,除了吕布、关羽、张飞这类神级武将外,还有一些颇具个性的猛将:麹义、臧霸、张燕。

可能在人们眼中,这些人太冷门,甚至名字都没听说过。但这些人都颇具实力,都有着其高光时刻。

比如张燕,曾率领战败后的黄巾军余部盘踞在河北山中,与袁绍对峙14年,队伍一度近百万人;臧霸手下部队便是日后被曹操视为核心精锐的青州兵,一度和吕布打成五五开。

而麹义更是一员猛将,名闻天下的公孙瓒“白马义从”都栽在其手上。界桥之战,麹义率八百精兵迎战公孙瓒三万“白马义从”(其精锐骑兵),竟力克强敌,为袁绍称雄北方奠定了基础。

以上三位非著名武将,有不少相似之处:出身草莽、能力出众,率领独立队伍称霸一方。

他们中有人遇到了风口,比如张燕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臧霸则都督青州诸军事,封良成侯。两人都算得以善终。

但麹义却结局不佳,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为袁绍诛杀。

为何麹义实力最强、战功最大,却结局最差?草根崛起要注意避开哪些坑?

这就涉及一个有关选择的灵魂之问:当你拥有足够多的优质资源时,你是选择眼前利益而将就,还是放眼长远再等一等?

为了眼前好处而将就,或为了虚无目标浪费一生,都不是一个好主意。

不论是早选早享受,还是坚持再等等,其实都有一个原则要把握:即你的选择要与你的实力相匹配。

无论是在生活或工作,这个原则都有效。 

三国时期的草根将领

人们一般认为袁绍手下最厉害的两员大将是颜良文丑,但在正史中,颜良文丑只在官渡之战出现过一次,并且露面就被曹操所斩杀。

而鞠义则多次留下过耀眼的战绩。

鞠义,是东汉末年凉州西平郡(今青海西宁市)人。汉哀帝年间,麹氏避难西平郡,成为当地的大姓。

在家族支持下,麹义招兵买马,成为一方豪杰。

因为麹义常在生活在凉州,精通掌握羌人的战法,所以他的私兵都勇猛异常。凭着这支精锐,麹义成为冀州牧韩馥的部将。

但麹义并没在韩馥手下干多久,他试图寻找更大的舞台。公元191年,麹义背叛韩馥,韩馥亲自率兵征讨,反被麹义击败。“馥将麴义反畔,馥与战失利。”

袁绍素来有入主冀州之心,于是与麹义结盟,共同逼迫韩馥出任让冀州,从而让袁绍反客为主,成功成为冀州牧,麹义从此在袁绍帐下效力。

或许是看中袁绍四世三公的家世,麹义干得异常卖力,仗也打得十分出彩。

公元191年,南匈奴单于于夫罗,劫持张扬反叛袁绍。袁绍命麴义率部追击,在河北临漳大败于夫罗。“单于执杨与俱去,绍使将麴义追击于邺南,破之。”

这一仗便奠定了麹义在袁绍军中的地位。随后麹义成为袁绍的先锋,率领先登死士(负责率先突击的精锐部队)赢得了界桥之战的辉煌胜利。

麹义

公元191年,公孙瓒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军,兵势日益强盛,进驻界桥(故址在今河北威县境内)。公孙瓒自己任命严纲为冀州州牧,田楷为青州州牧,单经为兖州(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州牧,并配置了郡守县令,这就等于单方面宣布将袁绍的职位给替代了。

都闹成了这样,双方势必一决高下。袁绍亲自领兵迎战公孙瓒,两军在界桥南二十里处交锋。

公孙瓒以三万步兵,排列成方阵,两翼各配备骑兵五千多人,中心主力为三千“白马义从”。(即公孙瓒以白马所组成的骑射精兵)袁绍令麹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以强弩千张为掩护,他统领步兵数万在后。

界桥的地形有点特殊。它位于邺、平原、濮阳三个城之间,中间偏西南是磐河贯穿。   

当公孙瓒看到平原的地形后,便大呼胜券在握。因为平原适合骑兵快速冲击,然后绕后包抄,而袁绍的步兵行动迟缓,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包了饺子。

如此看来,这又将成为公孙瓒白马义从的一场围猎。

但公孙瓒忽略了一个问题,白马义从只是擅长骑射的轻骑兵,打打普通步兵还行,遇到了重装步兵就像隔靴搔痒一样,难以产生有效杀伤。

战斗开始时,公孙瓒让白马义从直接冲,“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但此时袁绍军步兵方阵没有乱,轻骑兵又没法像重骑兵那样直接冲击步兵,只能寄希望通过包抄让袁军军心大乱。

可这次他们遇到了一支像铁塔一样的重步兵:麹义的先登死士,他们根本不怕轻骑兵的包抄。“义兵皆伏盾下不动”,也就是说白马义从在包抄过程中的射箭攻击,全部被重型盾所抵挡。

但等白马义从靠近,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恐怖的伏击。

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

也就是说麹义让他的八百先登死士先示弱装怂,引诱白马义从来包抄。可等到白马义从离先登死士不到数十步的距离后,便进入了弓弩兵的射击范围内。

此时先登死士们突然起身,然后扬尘搅乱公孙瓒军的视野,并通过大叫制造心理压力。

白马义从等冲过来才发现并没有给对方造成有效杀伤,但如此近的距离想跑也来不及了。因为轻骑兵缺乏防护,在袁军弓弩几轮齐射下,像割麦子一般成排倒下去。

麴义的军队则越战越勇,临阵斩杀了公孙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斩杀千余人,又乘胜追到界桥。公孙瓒企图守住界桥,但再次被打败了。麹义一直追击到公孙瓒的驻营地。 

这一战以少胜多,影响深远。它改变了公孙强袁弱的军事格局,双方整体开始形成均势。白马义从全军覆没,让公孙瓒实力大为削弱,公孙瓒由此转攻为守,直至最后被袁绍所灭。

所以此战堪称是袁绍称雄河北的关键战役。

界桥之战

此后麴义再接再厉,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公元193年至公元194年,麴义跟随袁绍征剿黑山贼寇干毒、张燕等人。

绍乃出军,讨干毒。遂与张燕战于常山,连战十余日。

公元195年,麴义在鲍丘一带击溃公孙瓒的部队,追击中斩敌两万余人。

乌桓峭王与麹义合兵,破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级。

可以看到麴义经历了袁绍几乎所有的重要战役,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在这些战役中,麴义由先锋到高级将领,再到独当一面的指挥官,身份地位是节节攀升。

要知道袁绍本人并不善战,在界桥之战他在麴义后方指挥数万步兵几乎无所作为不说,他和随从还差点被公孙瓒逃散的二千骑兵给围剿掉,后来还多亏麴义率兵解围才得以脱险。

但袁绍善嫉。他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麴义和颜良文丑等人不同,他是半路带着私兵投奔袁绍的,在袁绍眼中其忠诚度就打了个折扣。而之后又如此能征善战,地位节节攀升,未免就有了尾大不掉的嫌疑。

而麹义在接连获胜后,也有点飘起来,忘了袁绍本就不信任自己的现实问题,试图以功臣自居。

本来就是忠诚度堪忧的“二五仔”,却如此能打以至于“功高震主”,袁绍的反应自然就是欲除之而后快。

麹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

袁绍最终抓住麹义骄纵不轨的把柄,将其杀之。

本有名将潜质的麹义却被袁绍所杀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果和张燕、臧霸比起来,就能够理解麹义有多惨。

张燕本姓褚,出身平民。当黄巾军举义时,他就和一帮青少年到山中当了麻匪。

他手下人马很快就达到了万余人之多。可黄巾军仅仅撑了9个月就失败了。张燕和部属果断放弃城市热点区域,转而进入太行山。

太行山脉四通八达,张燕将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的黄巾军余部联合起来,大家形成一个整体,在战略上相互配合。黑山军由此成立并发展起来。  

他们在山谷中建设了星罗棋布的防守设施,被称为“壁”“保”或称之为“坞”,既能防守也能生产。有了这些设施,黑山军的防守能力又上升一个档次。

但张燕知道自己战斗力弱的天生短板。他在防守中默默地将对手看不上的沟沟壑壑全部填满。等到朝廷注意到山谷里的黑山军时,它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发展到近百万人的规模。凭借巨大的体量,张燕向朝廷请求招安。朝廷很痛快地封了他一个平难中郎将,职责就是管好他在山谷里的一摊子人。

公元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后,东汉朝廷对于关东地区失去了掌控力。中原地区成为群雄逐鹿的激烈战场。

逐鹿中原的主要势力包括:占据冀州要地的袁绍,北方劲敌公孙瓒,聚集在青州的黄巾军,在河北山里的张燕。

张燕联合比袁绍稍弱的公孙瓒,通过松散的结盟,“联公制袁”。

经过三四年的平衡,张燕成为了与袁绍、公孙瓒等顶流人物分庭抗礼的人物,声望和实力直线飙升。

均势让张燕大获成功。后来公孙瓒被袁绍攻灭,袁绍被曹操所替代。但张燕依旧在太行山从事山贼这个有前途的行业。

公元205年,幽冀的大小割据势力基本上被消灭,或是投降曹操,此时中原的平衡不复存在。看清天下大势后,张燕选择率众十余万归降曹操,曹操封张燕为安国亭侯,张燕安享晚年,笑到了最后。

自公元184年至公元205年,张燕纵横太行山近20年,最终上岸成功。   

张燕的成功秘诀,就在于远离那些竞争激烈的核心区,撤到并不惹人关注的边缘地带,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默默发展。最后厚积薄发、超越自我。 

张燕的黑山军

臧霸起兵时也是草莽英雄,黄巾起义时,臧霸从属陶谦,击破贼众,拜为骑都尉。后来臧霸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

公元197年,臧霸因劫掠吕布盟友的辎重而招致吕布的讨伐。

吕布这么大的腕儿。一般人巴结都来不及呢,怎敢轻易得罪?

但臧霸摆明了不惹事不怕事,他登城拒守,射出药箭,让吕布手下将士十分畏惧。吕布见打不赢臧霸,只得引军退回下邳,并不得不提出与臧霸和解。

198年,吕布击破刘备,臧霸等泰山诸将与吕布联合。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等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隐身匿藏。然而曹操点名搜索,寻得臧霸,一见之下大悦,便使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等,往见曹操。曹操厚待臧霸等人,割青、徐二州委任于臧霸,又任命臧霸为琅邪相。

官渡之战期间,袁绍鼓动曹操后方人员投降袁军,曹操后院起火一度情况危急,而关键时刻臧霸率领精兵在青州驻守,让曹操不用顾念后方之事,专心应付袁绍。

臧霸获得曹操信任,随其四处征战,因功拜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

臧霸的成功,就在于他不卑不亢,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从而最终得到曹操信任,成就了一番事业。

臧霸

为什么张燕和臧霸成功了,而实力更强的麹义却失败了呢?

在三国时代,对于草根将领而言,最实际的上升模式无非就是专精业务,开拓地盘,寻求贵人提携,然后实现自我价值。

麹义用他辉煌的战绩证明了自己,前两步走得比张燕、臧霸更好。但在栽在了第三步。

张燕、臧霸看起来似乎并不急于向上社交。他们没有急于找吕布或是袁绍之流做靠山,而是积极地积蓄实力,让自己的队伍变得更加庞大。等遇到真正的强者曹操时,再选择投降也不迟。

而麹义似乎更急于借助贵人来打通向上的渠道,先是投靠韩馥,然后又归降袁绍。而显然他这两次投靠都没看准人,先是和韩馥闹翻互殴,而后又被袁绍嫉恨杀害。

也就是说,麹义着急寻找的贵人和平台,根本就没有多大的成长空间,支撑不起他的梦想。

是因为麹义智商和眼光不行吗?显然不是,只因麹义图一时之利罢了。为了眼前的利益,他草草归顺,在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平台还争风吃醋最终导致无妄之灾,到头来是自己限制了自己。

相比之下,张燕、臧霸的眼光就独到得多,他们不因为自己势力尚还弱小就轻易找吕布、袁绍当靠山,而是不断强化自身实力,最后选择曹操,并实现了成功转型。

也就是说张燕、臧霸在了解自己、选择平台上的能力,远远胜过了麹义。

有人也许就会问,难道对于草根麹义来说,选错了就再没机会了吗?

也并非如此,比如荀彧起初投靠袁绍,但之后他发现跟袁绍混并没有前途。在从“度、谋、武、德”四方面比较曹操和袁绍的优劣后,荀彧果断地选择放弃袁绍,辅佐曹操。

只为眼前的短期利益,那么长远发展很可能就堪忧;而只有着眼长远,才能兼顾长短期利益。

在没有合适选择时,也没必要为了短期利益而将就,而是不断增强自身价值。等到有合适选择时,再果断把握,从而顺利上岸。

如果用通常的话来解释,那便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与其做选择,不如做增量。

由此可见,选择大于努力,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均是如此。

1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