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纳卡梦碎!

国际新视野站 2025-03-28 16:18:50

2024年1月1日,未被国际承认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宣布解散,成为一段历史的终结。而就在几个月后,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再度给民族主义者泼了一盆冷水:不要再幻想纳卡地区会回归亚美尼亚。他在议会中明确表示,“我们不应再继续推动‘纳卡运动’。”对于一个三十多年来把“纳卡归属”视为国家认同核心之一的民族来说,这样的发言无异于掘墓之语。但帕什尼扬的发言,也真实反映了当下亚美尼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梦碎了,而现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冷。

纳卡问题曾是亚美尼亚民族主义者赖以动员群众、凝聚认同的精神支柱。从1988年纳卡自治州试图脱离阿塞拜疆归入亚美尼亚开始,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的全面战争,亚美尼亚曾一度控制该地区,并建立起事实上的“纳卡共和国”。但长期未被国际承认,加上阿塞拜疆近年来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全面反攻,这个“事实国家”从2020年战争的惨败,到2023年阿军一天之内完成的军事打击,最终彻底崩溃。俄军维和部队的存在也未能阻止阿塞拜疆重新控制纳卡,而大量亚美尼亚族居民也在军事行动后被迫大规模逃离。帕什尼扬在2023年已表态准备承认阿塞拜疆在苏联时期边界内的主权,这本就已经是政治坐标的重大转向。如今他进一步强调不应再推动“纳卡运动”,彻底宣告亚美尼亚对这一争议地区的历史主张和民族情感的政治退让。对民族主义者来说,这当然是“背叛”,但对于帕什尼扬本人而言,这是一场现实主义政治的自我救赎。他深知,亚美尼亚国力已不足以支撑纳卡争端的长期对抗,而继续抱守这个象征性的“国家伤口”,只会让亚美尼亚进一步陷入被动和内耗。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亚美尼亚面对的不只是纳卡的丢失,更是整个地缘格局的彻底改写。在过去数十年中,亚美尼亚一直依赖俄罗斯为其安全保障国,尤其在面对阿塞拜疆和土耳其这两个传统敌人时更是如此。然而在2023年的军事冲突中,俄罗斯不仅未能阻止阿军的行动,甚至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这彻底动摇了亚美尼亚对“俄式安全”的信任。而美国和欧盟尽管口头支持“和平解决”,但在军事和战略上从未实质性介入。亚美尼亚所面临的是孤立,是战略抛弃,是被现实抛入大国博弈边缘的真实写照。

这场事件表明,当今世界并非按照理想主义教科书运行,而是仍旧遵循赤裸裸的力量逻辑。而亚美尼亚,作为一个地缘夹缝中的弱国,早已无力改变战场规则,只能在大国的沉默与敌国的进逼中被迫妥协。从民族情感角度看,帕什尼扬的表态注定会在国内引发新一轮政治动荡。对于那些数十年投入血泪捍卫“纳卡归属”的老兵、难民与青年而言,这种公开放弃几乎等于自毁国家认同。但在现实政治中,继续幻想“收复纳卡”不只是毫无胜算的口号,更可能带来持续的战争、经济崩溃与外交孤立。帕什尼扬所做的,是残酷现实下的战略转身,也是对历史幻想的一次国家级清算。

值得注意的是,帕什尼扬的转向也将深刻影响整个高加索地区的战略格局。在俄罗斯受制于乌克兰战事、自身战略资源被压缩的背景下,土耳其与阿塞拜疆的联盟迅速填补权力真空,格鲁吉亚则继续拉近与西方的距离。亚美尼亚若不迅速完成外交战略再平衡,不排除未来更大的边缘化风险。而这场“纳卡梦碎”,其实正是亚美尼亚能否走向现实主义国家转型的分水岭。放弃纳卡,是帕什尼扬选择与历史对抗、与民族神话告别的艰难决定。这不是一个政治领袖的个人转向,而是整个国家在失败现实面前不得不吞下的苦果。

正如他所言,“我们不能继续推动‘纳卡运动’”,因为那是一条只通向牺牲、孤立与崩溃的道路。民族情感当然宝贵,但当它成为国家战略的枷锁时,勇敢地放手或许比盲目坚持更具尊严。帕什尼扬用一句话终结了亚美尼亚长达三十多年的一场地缘梦想,也许这场清醒来得太迟,也许这口代价太重,但正视失败,从来比幻想胜利更有价值。历史不会倒退,格局不会迁就。现实只给留下来的人一个选择:要么认清真相,要么被真相吞没。

0 阅读:1978
评论列表
  • 不去抱美西强盗的大腿也不会有这事!绝对是罪人!

  • 2025-03-29 10:19

    是亚美尼亚先和美西方勾勾搭搭,然后还想俄罗斯出兵出力帮你亚美尼亚打领土,有这么好的事?

  • 新号 14
    2025-03-30 10:47

    帕什尼扬亲美,想赶俄罗斯走,阿塞拜疆侵略时,美俄都置身事外,导致丢了纳卡

  • 2025-03-30 13:37

    伊教徒很猖狂呀,阿塞拜疆是土耳其大突厥联盟的一部分,土狗在全力支持,就凭这一点亚美尼亚根本打不过!

  • 2025-03-29 01:59

    纳卡问题只不过是俄罗斯为了牵制阿塞拜疆搞出来的,在中国版的地图上那片地方一直都是属于阿塞拜疆的

国际新视野站

简介:用全新视野观察世界,发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