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末,雷军宣布押上人生的声誉进行最后一次创业、小米公司正式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时候,资本市场并不买账,纷纷用脚投票、弃之如敝履。
小米的股价从27一路跌到8.3,一年多市值蒸发70%,不可谓不惨烈。
雷军恐怕也迷茫了: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简而言之一句话,人们不相信小米能造好车,市场不认为小米能击败那些已经深耕新能源汽车领域多年的对手们。
然而,外界的不认同,并未能浇灭小米造车的决心和信心。事实再一次证明,雷军没有辜负米粉们的期待。
宣布造车三年后,被调侃为“米时捷”的小米su7上市,引发年轻汽车用户的追捧,销量冲上热销榜。
小米的股价也一路飙升创新高,2月27日,小米的总市值也短暂突破1.4万亿。

有媒体估算,按照手中持有的股份,雷军身价高达3400亿元,也超过钟睒睒,短暂坐上中国首富的宝座。
不过,看样子雷军并不迷恋这个位置,短短几分钟后,小米股价开始急速下跌。
但是,最终会不会坐稳首富这个位子,并不取决于雷军想不想,还是取决于小米的产品力,尤其是昨晚发布的SU7 Ultra能否再创奇迹、销量大涨。

作为企业家中最懂营销的一个,雷军在社交平台的总粉丝量,有人估计应当不下于10000万,远超绝大多数网红。
且雷军的口碑美誉度,在企业家中恐怕只有华为的任正非和胖东来的于东来等为数不多的几位可相媲美。
从程序员到中国首富的逆袭之路,让雷军的创业故事堪称中国科技界的传奇。

粉丝眼中的雷军,不但是成功的企业家,其人生履历,更是绝佳的爽文范本,无数人崇拜的成功样板。
虽然入手晚,但是深厚的供应链积累、技术研发能力和清醒的认知,还是让小米后来居上。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雷军称,他走访汽车行业的时候,大家谈的是“多生孩子好打架”、“苍蝇腿也是肉”、“东方不亮西方亮”。他走访完以后挺绝望的,这哪是做产品,这不就是靠蒙吗。
车圈内卷,不是卷技术,不是卷服务,而是想着法儿造概念,换着法儿忽悠用户买单,这样的市场,能长久得了吗?
雷军说,小米在汽车研发上的投入已经超过130亿元,再加上工厂建设、一万多名员工的工资等各项费用,总花费接近300亿元。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把车造好。
2024年,小米SU7交付量高达13.5万辆,2025年目标30万辆,是这一波小米股价暴涨的关键引擎。
而小米SU7 Ultra的上市,也被寄予厚望,有机会重塑高端汽车市场的新格局。

零百加速1.98秒、极速350km/h、1548匹马力等性能参数,刷新纽北赛道四门量产车纪录,直接对标保时捷、特斯拉。

而其低至52.99万元的定价,和2小时大定超1万台的销量,足以证明小米已具备冲击超豪华市场的技术实力与市场号召力。
SU7 Ultra的高端定位显著提升了小米品牌溢价,推动其从“性价比”向“科技豪华”转型。SU7 Ultra的上市不仅是小米高端化的里程碑,更代表中国科技企业从跟随者向全球领跑者的跨越。
当然,尽管市场反响热烈,但豪车用户对品牌历史积淀的重视、售后服务网络的完善度,以及高售价下的持续需求,仍是小米需要长期应对的挑战。
我们也可以相信,1.4万亿的小米,绝不是终点,只能是里程碑,雷军的首富之路,还有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