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罗源湾可门作业区6号、7号泊位工程交工验收

张欣聊社会 2025-03-27 14:18:47

3月20日,福州罗源湾可门作业区6号、7号泊位工程通过交工验收。

该项目施工内容为新建1个3.5万吨级散货装船泊位、1个30万吨级散货卸船泊位、1座引桥及港池疏浚等相应配套设施。码头长度593米,陆域总面积32.69万平方米,水工结构到达40万吨级,是福建省最大的高桩梁板式码头。

工程建设面临浇筑构件体积大、预制构件数量多、进度易受涨潮影响等施工难点,给原本就已十分紧张的工期带来巨大挑战。

在上横梁施工期间,项目建设团队根据现场条件,创新采用了能够调节宽度的推拉式钢模板,通过任意调整钢模板的宽度与安装构件纵向梁进行有效连接,不仅能保证每次模板端头均能与止浆橡胶条贴合到位,还可快速实现上横梁模板的装拆,极大地提升了上横梁模板的安装和拆除工效。这一创新做法经过团队总结,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为降低潮水涨落对于施工进度的影响,项目团队采用创新思路,在施工前期建设了巨大的临时钢平台,实现传统的船机海上吊装作业向陆上吊装作业转变,不仅便于进行人员、物资、设备的进场施工,也大大提高了钢管桩吊装作业的现场安装效率与精确度。

为确保临建平台的安全,项目团队采用了施工平台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安全管理,进行沉降、位移、裂缝等平台结构本身的检测,同时收集外部环境的变化数据,为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当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声光报警、发送短信、发送邮件等方式传达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可根据预警信息及早采取处置措施。该系统现已申报公路(水运)工程“四新技术”推广项目。

此外,项目团队在施工方面还首创采用了免凿毛贴工艺等创新技术,助力施工任务高效圆满地完成。同时在管理方面,运用二维码信息管理系统,对人员安全教育、进场材料溯源、项目新闻宣传等方面进行了全覆盖,进一步推动了项目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强化了现场的管控力度。

凭借以上技术成果,项目团队先后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共计13项,形成包括中建协二等奖在内的QC成果共计10项,发表论文5篇。且在全力完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工作之余,项目团队秉持“以现场拓市场”理念,继续中标可门1-3号泊位扩能改造二期工程项目,现已开工建设。

项目建成投用后,码头年通过能力可达1649万吨,将有效提高可门港货物吞吐能力,增强铁矿石、煤炭等大宗散货的供应能力,助力可门作业区打造成为大宗散货集散中心,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来源 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

0 阅读:12

张欣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