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自然生态循环,看中国经济如何华丽转身

围炉话今朝 2024-12-23 10:18:44

自然生态历经数十亿年的演化,形成了一套精妙而稳定的资源循环利用规律,这无疑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我们迫切需要学习自然生态的规律,构建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契合的社会生态,以确保资源能够永续利用,支撑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回溯地球的历史,自寒武纪以来,地球上逐渐演化出了三大类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植物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出有机物质;动物则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依赖植物提供的养分生存,并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排泄物;而这些排泄物回归土壤后,微生物发挥分解者的作用,将其转化为简单的元素,再次供植物吸收利用。如此一来,资源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循环链条,这便是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与稳定的关键所在。

这种自然生态的循环规律给予我们深刻的思想启迪: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应遵循类似的循环模式。只有实现资源的重新利用和循环往复,我们才能使有限的资源持续地为人类服务,推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中国而言,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格外重大且紧迫的现实意义。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与能源匮乏问题,人均可耕地面积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五六十,煤炭储量仅占世界的百分之十二,而人口却占到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人均煤炭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六十。与美国相比,差距更为显著,美国的煤炭储量是中国的一倍,人口却比中国少四倍,这意味着美国人均煤炭储量是中国的八倍之多。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资源的储量同样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循环经济成为中国破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在工厂层面,企业应致力于自行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实现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然而,鉴于单个企业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难以独自应对所有的废弃物处理问题,因此产业园区的模式应运而生。在园区内,众多不同生产目标的工厂集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产业共生网络。一家工厂的废料可以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通过这种巧妙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在园区范围内实现资源、能源和投资的优化配置,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便是循环产业园区的魅力所在。

近年来,中国在再生资源回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市垃圾被形象地称为 “城市矿山”,蕴含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庞大的回收大军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使得部分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再生资源的高端利用领域,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在利用再生资源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再制造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潜力。以轮胎为例,当轮胎表面花纹磨损后,并非意味着整个轮胎已经完全失去价值。通过先进的再制造技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回收和修复。首先,运用无损探伤技术,如X光检测,对轮胎内部的钢丝等结构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其质量可靠。然后,为轮胎添加新的橡胶套,并通过硫化机进行加压硫化处理,使其恢复到接近甚至优于原有轮胎的性能状态。这种再制造过程不仅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彰显了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精神。因为它要求在整个生产流程中,从原材料的检验到最终产品的出厂,都必须遵循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再制造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循环经济不仅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降低对进口资源的依赖,增强国家的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还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将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为了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携手共进,形成强大的合力。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社会公众也应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将能够在资源约束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走出一条经济繁荣、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拥抱循环经济的时代,开创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文本来源@金涌院士的视频内容

0 阅读:4

围炉话今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