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一片空白。
但空是空,白是白,空与白相悖着。也许就是在虚空中,白蕴藏着一种生的寂寞。毕竟从来不会什么都没有,即便在音乐开始之前,吵杂、噪声,虽然都忽视,就如追溯一个生命诞生前会找到些许的痕迹和思绪,一段感情开始前,在空洞的周围总会有着一些期待和愿望。
日出,光扯开了一切,震颤着每一寸空间,虚空中,突然点亮了意义。小提琴声在开始前静默,在开始时开始,琴弦如光震动,一如初见,单薄的震颤,在惊奇的感受中,变得缓慢,犹如慢镜头摇动,空气浓重了起来,人却漂浮在场景之中。
婴儿第一声的啼哭,毕竟是哭,带有某种注定的幽怨,小调的悲伤,应该是预示着主题的悲剧,这悲剧就在开始与结束之间,在无限间隔的有限之间,在可以被想象的结局之后。高频的小提琴如此醒目,足以让人忘掉略带悲伤的色彩,就像孩童对世界的好奇心,不会因为天黑就暗淡。
原本伴奏的钢琴逐渐占据了主导,将主题拉回到主音,一如再灿烂的日出,再美妙的开始,再神圣的诞生,都仅仅是一个开端,随后将进入一种日常的模式。好在日常中还有笛子和单簧管,吹出些许的俏皮和童真。
孩子一日日的长大,恋情一天天的加深,似乎有很多值得记忆的东西,但却又淹没于常规的钢琴节奏里。从最初的慢镜头,速度逐渐加快,甚至中间略去了孩子的摔倒就直接奔跑了起来,省掉了不愉快的争吵相拥入眠,紧张忙碌的上午,在咖啡和茶的味道中,随着时间起舞。
音乐呈现出来的无限可能性,让人不禁想快点飞奔到后面,在时间的脚步落下来之前,赶上那个节拍,一切都如此的顺畅,好奇慢慢的被习以为常替代,仿佛加速永远不会停止,也不会有尽头。
小提琴的重新回归,并迅速的坠向下方,拉着所有的憧憬和向往,孩子总是要摔倒,恋人总是要争吵,但在这之外,还有更大的问题等待着,就像正午的阳光虽然灿烂,却依然有照不到的阴影。
短暂、急速的坠落,足以让人反思快乐的获得,反思想当然的前行,反思畅想好的一切。但音乐并不会伴随着反思停止或倒回,回到主旋律时,变得比之前厚重。孩子学会了在本能之外的思考,恋人认识到了和谐之中的尖刺,火车再次前行,节奏如初,仿佛轻快,实则沉稳。
单簧管也不再天真,小提琴隐藏在旋律背后,不断地制造着小插曲,小麻烦,也督促着冷静的反思。进入正轨之后,火车继续加速,终于到了第一个可以平稳行驶的阶段。
突然一个变奏,就像有人踹了一脚,一切的乐器同时加入,犹如蓬勃爆发的新星,百米中冲过重点的孩子,燥热湿润的男女达到了高潮,世界变得不一样了,一个新的境界,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
再次回归,荣誉一个又一个,高潮一次又一次,间歇伴随着提琴的孤独,人生在这样的半封闭的循环里滚动向前,爱恋也在争吵和欢愉交织的日常里突破着关系的界限。
最终在一个辉煌的顶点,在情绪的最高处,揭示了最终的走向,一切力量都在对主题的回归中变得激动,仿佛要在那一刻,用尽所有的一切,赌上性命,在射出的烟花爆裂的一瞬间,期盼着时间定格。
声音停止,如期待的那样,但随后最初那开始一切的小提琴再次响起,它已不像第一束光、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情侣的初见,它知道这场旅程即将结束,它也不是向外狂奔,而是渐渐退场。
在最初,也在最终,在高潮,也在结尾。用说你好的语言,同样说出再见。
在这一刻,除了不舍,还有回顾。一个主旋律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变奏,不同的和音之中,反复的呈现。就像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年,每一个大起大落,每一次大喜大悲,也如情人之间的爱恋,一种爱,换上不同的装饰,在相处中闪过。
人生的共性,就在这旋律的重复中,但重复并不是跳入深渊的死循环,而是半循环直至黑暗。一切在空白中开始,白带着生的寂寞,最终归于虚暗,黑带着死的寂寞。
但在黑与白中,一切都在诉说,成长、挫折、爱、恨、钢琴、小提琴,它们一起,表达着经历的意义,组合成人生短暂的协奏曲,在期待中开始,在意外中休止,在不可预测中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