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讲了几件梨香苑几个小戏子在大观园里受欺负的事。通过藕官为旧爱焚纸和芳官与干娘争吵,宝玉为他们出头的事,凸显了宝玉怜惜人的本性。
当初为了元妃省亲,贾府在南方买了一批小戏子,养在家里。这年元宵节过后,宫里老太妃去世,朝廷有旨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许嫁娶。于是王夫人想把家里的戏班解散了,放唱戏的小姑娘们出去。
这些女孩大多因为家里贫苦才被卖了,在贾府锦衣玉食惯了,都不愿意离开。于是被拆散了分在大观园里。正旦芳官给了宝玉,将小旦蕊官送了宝钗,将小生藕官指与了黛玉,将大花面葵官送了湘云。
大家都知道她们从小只学唱戏,其他的也不会,不怎么指责她们。戏子们在舞台上,演的是千娇百媚的千金小姐,年轻有为的后生,不免把舞台上的娇气也带到了生活中。得罪了不少园里的老妈子们。
藕官和芳官,就因为自己的言行不符合大观园的规矩,遭到管家婆子们的欺负,多亏宝玉帮忙才得脱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戏子情深,离奇的缘分感动宝玉
宫里的太太妃去世了,凡诰命等都要入朝随班,替老太妃守孝。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长辈早出晚归,家里没有长辈,就有些乱了。五十六回说到王熙凤休病假,李纨、探春、宝钗暂代管家职务,于是贾母特地请薛姨妈住进来帮忙照料。
宝玉误以为黛玉要回苏州,大病一场,身体还未康复。除了去潇湘馆看黛玉,很少出门。这天袭人让他出去走走透透气。
跟着黛玉的藕官在大观园里偷偷烧纸,被一个婆子撞见了,非要拉着她去回凤姐。私自烧纸钱 ,在贾府是不允许的。宝玉看婆子对藕官那么凶,就站出来说藕官是为她烧的,老婆子不甘心地走了。
宝玉劝藕官,园子里不允许烧纸,如果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情可以跟他说。藕官不肯讲出真相,只说这件事只有芳官和蕊官知道,宝玉去问芳官就好了。
宝玉从芳官的口中得知,藕官是为一个情投意合的同性朋友芍官烧的纸。藕官和芍官在舞台上扮演夫妻,在生活中也惺惺相惜,非常亲密。后来芍官去世,藕官哭得死去活来,时常烧纸祭奠她。
蕊官成了藕官的新搭档,藕官对她非常体贴,以至于别人都觉得藕官喜新厌旧。
蕊官对说这不是喜新厌旧,开始新的生活并不意味着已经忘了前人,过好现在,反而是对前人的尊重,原文是这么说的:
‘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藕官的“男子丧妻必续弦的感情观”,给懵懂的宝玉一定的启发。这也是为后四十回黛玉去世后宝玉接受宝钗做铺垫。
在世俗的观念里,戏子惯于逢场作戏,无真心、真情可言。藕官对芍官的思念恰恰反驳了这一点。藕官痛失爱人,心里挂念,却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放弃生活,而是珍惜新的搭档,继续在舞台上表演。生者好好活着,这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安慰。
宝玉病重的时候与宝钗成婚冲喜,黛玉去世。大家都担心宝玉知道黛玉已逝会受不了,宝钗反而跟宝玉说出了真相,也是基于“生者好好活,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安慰”来劝宝玉的。
有了藕官的故事做铺垫,宝钗劝解宝玉的时候并不费劲,宝玉慢慢接受了黛玉已逝,自己已为人夫的事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2.破除偏见,勇于抗争
贾府上下佣人无数,等级森严,三等及以下的佣人只负责外围的工作,不能接近大观园内院。戏子们解散后,都给指认了干妈,叫他们府里的规矩和做事。在这些干妈看来,这些外来的戏子,除了长得漂亮,一无是处,不会干活,还心高气傲的,很看不起她们。
看着戏子们得宠,待遇那么好,不免有妒忌之心。如今被遣散了,少不了要欺负她们。芳官的干娘就不是个省油的灯。霸占着芳官的月钱却不好好教她。自己女儿用过的洗头水才给芳官用。
芳官气不过就跟干娘闹起来。袭人等人见了就替芳官说话,芳官看有人撑腰,演得更起劲了。最后麝月出面把芳官的干娘训了一顿,事情才平息下来。
宝玉说这些干妈太黑心了,既拿着月钱压榨她,还不对她们好点。袭人公道地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可恶,小的也不是省油的灯。
从袭人、晴雯的角度来看,芳官也有那么点可恶,占着自己长得有几分姿色,就真当自己是戏里的千金小姐了,说到底,只不过是做梦,梦做久了,就脱离了现实生活,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芳官不愿意受制于人,不为世俗所困,勇气可嘉。奈何当时的社会等级分明,最受人唾弃的戏子,何来尊严可言。
宝玉让芳官告诉藕官,以后要祭奠朋友,并不一定要在清明烧纸。“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诚虔,就可感格了。”思念重在心诚,而不在形式。
在宝玉的眼里,藕官是重情重义的人,他能包容同性的感情,就像自己对秦钟、柳湘莲的情一样,只要干干净净的对人的爱就好。
用现代人的眼光评价宝玉博爱,是中央空调,是不妥当的。宝玉的深情,是《红楼梦》的精髓所在。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