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主要讲了三件事:其一,紫鹃用林妹妹要回南边的谎话试探宝玉,宝玉因此犯病,这个玩笑间接把宝玉对黛玉的真心宣告天下;其二,薛姨替薛科做媒,定下了邢蚰烟;其三,宝钗母女探望黛玉,提出要替她做媒,向老太太挑明宝玉和黛玉的感情。
从后面的情节来看,薛姨妈这时候说要向老太太提把宝玉和黛玉的事情定下来,纯粹是话赶话,并没有真正地想替黛玉做主的意思。毕竟自家的宝钗还没有着落呢,怎么会先帮着黛玉。
紫鹃冒着毁名声和贾母责怪的危险,试探宝玉对黛玉的真心,引发了宝黛二人生离死别般的真情告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得从贾府的老规矩说起。
黛玉寄居在贾府,老太太疼,众人捧,表面上风风光光的,实际上,生活得很心酸。贾府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那些管家婆子、丫鬟多精明而又世故,黛玉的衣食住行这些小事,都是由贾府的管家婆子、丫鬟们具体管理的。
黛玉空降的领导,没有权利调配贾府的佣人,加上年纪小,别人都只是看着贾母的面子照顾她。黛玉要维护姐妹们日常的应酬,要应付旁人的非议,要打点做事的下人,从苏州带来的两个人,明显不够用,跟贾府的派头不符。贾母把自己身边的一个大丫鬟分给了黛玉,这人后来改名为紫鹃。
紫鹃是贾母调教出来的,相当于贾母放在黛玉身边的特别助理。有紫鹃在,下人们对黛玉,是必须恭恭敬敬的,紫鹃代表的是贾母的权威。
丫鬟们的命运,跟主子息息相关。小姐们出嫁,贴身的丫鬟作为嫁妆一并要跟到夫家去。黛玉父母去世,婚姻大事无人做主,紫鹃等人的前途也一片渺茫。
在宝玉的心里,女孩子们都是需要人呵护的,他一直守护着她们的纯真,她们的美好。在大观园的日常生活中,宝玉每天要无数次打卡潇湘馆。
与怡红院拼命往宝玉身边挤、试图上位的丫鬟们不同,紫鹃一心向着黛玉。
眼看着黛玉和宝玉情投意合,却无法正大光明地走到一起,紫鹃非常着急。如果贾母未能替她定下宝玉的事,这段缘分不会有结果,失去贾母照顾,她在贾府的处境会更可怜。紫鹃想替黛玉试试宝玉的心,看看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到底到什么程度。
这天宝玉又来找黛玉,看紫鹃在外面穿得单薄,提醒她担心着凉。紫鹃故意说现在大家年纪大了,要注意点分寸,林姑娘让她们跟宝玉保持距离,独自走了。宝玉听了紫鹃的话后,如五雷轰顶,在花园里犯病了。林妹妹和大家都要离开他了,生活还有什么意义?他的存在不就是为了守护女孩子们吗?
雪雁看宝玉在犯傻,回家跟紫鹃一说。紫鹃不忍心,回来劝宝玉。第四十五回,宝钗说黛玉的病吃燕窝调养比较好,主动说每天送一两燕窝给她。宝玉得知后,觉得让宝钗拿燕窝不好,马上在贾母那里帮黛玉申请到了燕窝。
紫鹃说谢谢宝玉费心,让老太太送来了燕窝。宝玉回,吃个两三年,说不定妹妹的病就好了。紫鹃不经意地说:现在吃习惯了,以后回家吃不上怎么办?林妹妹以后要嫁人,终究是要回南方的。黛玉已经把宝玉从前送的东西收拾好了准备还给你,你你回去收拾收拾,把妹妹以前送的东西也送来,这也就两清了,大家桥归桥,路归路。
宝玉瞬间“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什么话也说不出。紫鹃就是想挤他说出来,他去跟老太太讲,娶林姑娘。父母在,婚姻不能自主,这是当时社会的传统。就算是到了贾赦那样的年纪,想要个好点的妾,都得贾母点头,更何况初婚的宝玉。
宝玉从没想过要跟林妹妹分开,对她用情极深,但在他受的正统教育里,自由恋爱是违背礼教的。宝玉开不了口,没办法去求老太太。林妹妹没了父母,他们要想名正言顺地在一起,没有长辈的主导,难如登天。
4.
以为黛玉要离开自己了,宝玉伤心,整个人像丢了魂一样。贾府上下都惊动了。袭人怒气冲冲地去潇湘馆问罪。
黛玉听说宝玉不好,急火攻心,“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让紫鹃跟袭人回怡红院。
宝玉看紫鹃来,才清醒过来,拉着她不让走。紫鹃一番解释,大家才知道宝玉这般是误以为黛玉要回苏州。
心结解开了,宝玉的病也就好起来了。紫娟把要这么做的原因跟宝玉托盘而出,说:我知道你对林姑娘好,但以后你娶了亲,那里还有她的位置。这些事情你没办法做主,林姑娘以后该怎么办?
宝玉回“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紫鹃看宝玉态度坚定,暗自替两人谋划。
回到潇湘馆后,把自己的担心、宝玉的誓言一一讲给黛玉听。黛玉听了,伤感不已。
5.
经过这一番折腾,紫鹃想通过自己的办法,帮宝玉和黛玉。这天薛姨妈来看黛玉,说林妹妹这么招人疼,宝玉也是,不如跟老太太说把黛玉定给宝玉,这样就谁也不用离开贾府了。
紫鹃在房里听到薛姨妈的话,激动得跑出来说“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这丫头哪里明白,薛姨妈的话并非真心。如此上赶着求人,反而坏了黛玉的名声。
紫鹃的话,反而给薛姨妈提了个醒,原来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兄妹。有薛蟠这个活招牌,宝钗的婚事多少会受影响,薛家没有宝钗,以后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宝玉懂得怜惜人,守规矩又孝顺人。如果宝钗嫁的是宝玉,有王夫人撑腰,还能帮扶娘家,两全其美。自己的女儿尚且没有着落,薛姨妈怎么会有心思替不相干的黛玉操心呢。
一场闹剧,暴露了宝玉对黛玉的真心,长辈们的心思各不相同。贾母表面说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也是正常的,内心深处,对宝玉和黛玉的将来,举棋不定。宝玉肩上的责任,决定了他的婚事需要考虑政治因素。王夫人失了贾珠,对宝玉寄以厚望。
黛玉是宝玉的心头肉,于宝玉来讲,知根知底,情投意合,是极好的。于贾府的未来来讲,林家虽然有好名声,可对宝玉的将来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宝玉不喜欢读书,甚至讨厌仕途,黛玉也是如此,这样的组合,贾府将来的命运可想而知。贾政、王夫人,甚至元妃,对宝玉的婚事,有着与老太太截然不同的考虑。
元妃端午节赏赐,明显地偏向了金玉良缘。元妃关心宝玉的婚事,虽然不了解黛玉和宝钗的为人,但通过王夫人、贾政等人的话,已经做了选择。
第二十九回,按元妃的旨意贾母等去清虚观祈福,张道长提出为宝玉说亲。后来宝玉和黛玉因为这件事大闹了一场。宝玉和黛玉亲密,这是贾府公开的秘密。因为有贾母支持,贾政等人也不敢有什么意见。可对宝玉羡慕嫉妒恨的赵姨娘,时时在想法子毁宝玉。
宝黛的感情,是最能毁灭宝玉的法宝。“不才之事”是正统、封建家长最痛恨的事情。贾政打宝玉、王夫人检抄大观园,遣散宝玉身边的漂亮女孩子,都是因为耳边有人吹口风宝玉可能在男女关系上犯错。
贾母作为这个家的主心骨要平衡贾政夫妻,要考虑赵姨娘等人的嫉妒,还要考虑黛玉的将来。老太太在想万全之策。可黛玉的身体已经等不到贾母的安排。连宝钗都看出黛玉的因为成年吃药伤了身体,要服燕窝补气。如果真想养好黛玉,不会连宝钗的觉悟都没有。
由此看来,紫鹃不顾被人指责的风险,千方百计的替黛玉谋划,实属难得。看黛玉为了宝玉,丢了半条命,她心疼。有血缘关系的长辈,尚且不能替她考虑,紫鹃这样不相干的人,却为了黛玉奋不顾身。怪不得黛玉视她为姐妹,嘱咐她以后把自己送回原籍。黛玉是有头有脸的千金小姐,孤苦离世,更何况紫鹃等籍籍无名的丫鬟。她们的命运只会更惨淡。回归到生命的本质,人赤条条而来,必然也是赤条条而去,这中间经历的美好与苦难,如一缕青烟,人去烟散。珍惜当下,或许能少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