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回导读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是生与死的对照。前半部分继续大观园里无阶级差距,无身份差别的宝玉生日宴的狂欢,后半部分,感情基调反转,讲的是贾敬去世,尤氏张罗丧事的场景。
在古代,婚丧嫁娶都是大事,这是宁国府继秦可卿去世以来,第二次办大事的场景。元春得宠,省亲盛会后,秦可卿自尽;群芳祝寿,宝玉得意之时,贾敬修仙意外去世。两次生与死的对照,并非偶然,是曹公精心的安排,
蒋勋说,生命本来就是两面的,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感悟到生命的爱恨、生死,其实都是一体两面的东西。所以他每次在写到极度繁华的时候,就会写出另外一个幻灭的状况。
盛极必衰,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规律。但贾府在四五代人的荣耀后,逐渐没落,人为因素也不能小觑。从这一回贾珍父子在贾敬的丧事期间的表现,我们可略知一二,请看下文。
2 离谱的父子情谊
第五十七回说道,宫里的老太妃去世,贾母的有封号的女眷要去宫里守孝。长辈要进宫,王熙凤又生病了请假,安排了李纨、探春、宝钗代职管家。
虽然没出什么大乱子,但整体的管理上,比贾母等人在家时松懈不少。宝玉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生日。
外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宝二爷,大观园的门一关,就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文儒雅、风度翩翩的读书人。他心存善心,怜惜弱者,唯恐冷落了身边任何一个青春女孩。
在传统的封建礼教里,女孩们的命运,不在父母手上,就在夫君手上。像宝玉这样,不含身份差距,不含偏见,平等地对待异性,是少有的。宝玉对女孩们充满了真情,却很少有欲,并没有现世的占有性。
贾珍父子就是另一个极端,在他们的眼里,女人如玩物,丝毫没有尊重可言。秦可卿的丧礼上,作为夫君的贾蓉,几乎没有场景。几回后,贾蓉娶了新的夫人。
宝玉生日过完后,贾敬去世,贾珍父子开始办丧事,可办丧事期间,贾蓉的yin就表现出来了,非常的肉体,与宝玉的纯情截然不同。
贾珍父子听闻丧讯,急忙赶回家。尤氏已经安排妥当,把贾敬的尸体停放在铁槛寺。凤姐病了,尤氏在铁槛寺忙丧事,不能回家,便将他继母接来在宁府看家。
贾敬离家多年,一心守早道观里炼丹修仙,对子孙们的情谊也很淡薄。而子孙辈,在灵前嚎啕大哭,多半也是因为礼教的约束,而非真的伤心。这点从贾蓉回家后调戏尤二姐的场景可以看出来。
尤老娘嫁给尤氏父亲前,有两个女儿尤二姐尤三姐。这次也一并带着在宁国府居住。古代有烈女情节,尤老娘带女儿改嫁,并非社会容易接纳的行为。老母亲对两个女儿的教育,也并不尽心。
听闻尤氏姐妹在宁国府,贾蓉喜不自禁,庚辰本在这里:贾蓉当下也下了马,听见两个姨娘来了,便和贾珍一笑。程乙本来是:他一听二姨娘来了,“喜的笑容满面”。虽然表述上略有差异,但主旨是相同的:尤氏姐妹对贾蓉父子来说,绝不是亲戚这么简单。
贾蓉到家后与尤二姐调笑,完全没有丧亲的悲伤情绪。后来看贾琏对尤二姐有意思,还积极地撮合二人。后文中还有,在他们守丧时期,贾珍跟子弟暗暗地召那些相公来陪酒狎玩,居丧期间,你看他对他父亲,其实心中没有感情,也没有敬意,宗法社会的规矩,有时候也变成一种虚伪空洞的仪式。
贾珍轻薄儿媳秦可卿,与尤二姐有过往,这些在贾蓉的眼里,并非大事,甚至上行下效,宁府的风气臭得不得了。可见,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扭曲的,离谱至极。
3 万恶yin为首
宝玉身边那么多女孩,下至丫鬟,伶人,上至宝钗黛玉,除了袭人,他甚至都没有产生过肉欲。与黛玉惺惺相惜,却从未想过占有,疼爱晴雯、芳官,也从未动过邪念。他的感情里,包含对生命的尊重。
贾赦父子和贾珍父子,却是另一个极端。他们的情绪,更多的是对身体的欲望。
贾琏的父亲贾赦,曾因为想强娶贾母的大丫鬟鸳鸯为妾,闹得贾母破口大骂。原文中有这么一段: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做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得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在家和小老婆喝酒。
贾赦放下狠话,自己得不到鸳鸯,其他人也休想。贾母去世后,鸳鸯为保清白悬梁自尽。
再看看贾琏,有正妻凤姐,有小妾平儿,拿不上台面的烟花柳巷不必说,调戏府里轻薄的丫鬟、姨太太更是数不胜数。被凤姐抓包的就有好几个。连贾母都说他什么脏的臭的,都往房里拉。
宁国府这边,贾珍父子更为荒诞,老奴焦大酒后吐真言,道出“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贾珍与尤二姐有一段过往,父亲不在家的时候,贾蓉不顾身份差距与尤二姐调情,从辈分上来讲,尤二姐可是贾蓉的姨父。
宁国府后来被抄家,贾赦也被发配边疆,其中牵扯到张华的死,鸳鸯的死等几宗命案,都与贾府子孙的yin欲有关。
贾府里面的淫乱,是他们后来衰败的基本原因。不论宁国府也好,荣国府也好,宁国府是贾敬,荣国府是贾赦,都没有好好地把家业撑起来,家规乱了,不能齐家,家运当然就衰了。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