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石达开遭凌迟,被剐1000多刀竟一声不吭,刽子手发狂而亡

云影诗心 2024-12-10 12:09:22

1863年6月27日,是石达开被凌迟处死的日子,下达命令的人正是他的死对头四川总督骆秉章。

行刑前,骆秉章与成都将军崇实及文武官员数人,对石达开进行了最后一次提审,他们端坐在高堂之上,而石达开和曾仕和、黄再忠等人则立于堂下,他们都带着黄色头巾,但只有石达开的头巾上绣有五色花,这是一种身份的标志。

当时,骆秉章请崇实先发问,崇实十分畏惧石达开,只是低头小声说了一句话,但没有人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石达开却对其怒目相对,他顿时感到沮丧,不敢再继续提问。

骆秉章见崇实如此胆怯,也没有驳他的面子,而是大声叱喝石达开:

石某今日就戮,为汝想,亦殊值得。计起事以来,蹂躏数省,我方封疆大吏,死汝手者三人。今以一死完结,抑何所恨。

石达开则大笑着回答说:

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今生你杀我,安知来世我不杀汝耶。

骆秉章见再继续发问,也问不出什么来,便下令刽子手将石达开等人拉去行刑。

石达开的部下对他说,“请主帅先行”,石达开便仰首阔步朝门外走去,一副大义凌然、不惧生死的样子。

石达开等人被带到成都科甲岭刑场,刽子手将他割了1000多刀,他硬是一声未吭,观刑的人无不称赞他是奇男子。

更奇特的是,石达开死后,负责行刑的刽子手不久就发狂而亡。

石达开死后,他年仅六岁的儿子石定忠也被骆秉章凌迟处死,骆秉章本来答应会好好照顾石定忠的,却再次对石达开食言。

那么,骆秉章究竟怎么抓住石达开,他又是怎么欺骗石达开的,刽子手又为何会发狂而死呢?

一、石达开出走

太平天国“首义六王”当中,石达开的地位最低,但他的才能确实最高,史书说他文武双全,16岁时就参加“革命”,19岁时领导金田起义,23岁就逼得湘军首领曾国藩投湖自尽,太平天国的半壁江山是他打下来的,可谓功勋卓越,极具传奇色彩。

并且,石达开也是“六王”当中人品相对最好的一个,他凡事以大局着想,不计个人得失,为太平天国贡献终生,直至覆灭。

但是,石达开同时也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出走从实际上造成了太平天国的分裂,有人说他是为了另立山头,也有人说他是为了开辟新的根据地,真相究竟如何?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洪秀全为了夺权,联合北王韦昌辉和燕王秦日纲将掌握军政大权的东王杨秀清杀死,韦昌辉借机铲除异己,将数万人牵连致死。

当时,石达开在外征战,得知天京事变后连忙赶回去阻止,但他抵达天京时为时已晚,于是对秦日纲的行为进行了怒斥,责备其滥杀无辜。

秦日纲认为石达开有意偏袒杨秀清,于是动了杀心,派人追捕石达开,石达开逃走,但石达开的家人则被杀死。

当时,石达开在军中很有威望,大家都支持他,他便举兵讨伐秦日纲,加之秦日纲众叛亲离,惹得天怒人怨,洪秀全便设计将其与韦昌辉杀死,然后请石达开到天京主政。

石达开入天京后,不计私怨,只追究了参与屠杀的首恶,其他人则既往不咎,尤其是韦昌辉和秦日纲的亲族得到保护,人心因此安定下来。

此后,石达开在军事上积极部署,取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稳定了局势,又提拔陈玉成、石镇吉、李秀成、杨辅清等后起之秀,为太平天国培养了人才。

在石达开的带领下,太平天国很快就从内讧的阴影走出,他的威望也越来越高,这让心胸狭隘的洪秀全再次感受到了危机,担心他成为第二个杨秀清。

为了打压石达开,洪秀全将自己的两个毫无才能、只知敛财的哥哥封王,让他们参与政务,从而分走石达开的权势。

后来,洪秀全甚至打算谋害石达开,被石达开察觉,于1857年5月为了避祸而离开天京,跑到安庆去了。

之后,石达开在何去何从上产生了思考,他本就不主张洪秀全“图保东南一隅”的做法,认为必须开拓更为广阔的根据地才行,于是率部向西南发展。

这个时候,一个问题就来了,石达开这么做,究竟是不是分裂太平天国?

笔者认为,评判这件事的标准有二,一是石达开带走了多少人,二是石达开出走后做了什么。

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就知道石达开究竟是不是分裂太平天国。

石达开抵达安庆之后,与部下谋定了进军西南的方略,不过他不想当罪人,所以将大部分兵力留了下来,交给陈玉成、洪仁常等人,让他们保卫天京,同时对浙江发起进攻。

交出部队之后,石达开以“通军主将”的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他带走的人数,一直以来存在争议,有人说十几万,有人说几万,也有人说只有数千。

笔者认为,石达开只带走了数千人,这一点从以下几个记载可以看出:

其一,清朝两江总督何桂清曾报告说,石达开率部从小镇铜井渡江,而且一天之内就渡完,可见人数不多;

其二,清将郑士魁曾在奏折中报告石达开只有几千人:

五月十八日,石达开从金陵率几千人前往长江上游时,到处张贴伪示,传谕各贼。大概是因为洪秀全对其猜忌过深,惧害脱逃。

以上两个记载都是出自清朝官员之口,而清军在报告敌军时,一般只会多报不会少报,所以石达开带走的人一定不多。

这一点在陈玉成的笔记中也有记载,说石达开出走前曾将部队交给他掌管,石达开的嫡系将领张朝爵、陈得才等人,也没有一个人被他带去西南。

跟随石达开南下的,除了张遂谋、赖裕新、傅忠信、余忠扶等几个后来投奔他的人,以及他的一些亲族之外,就再没其他人了。

这样的石达开,其出走行为当然不能算是分裂太平天国了,争议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他出走之后遭遇了失败,太平天国也灭亡了,结果他只能当“背锅侠”了。

当然了,石达开出走之后,一些愿意跟随他的将领陆续前去投奔,使得他的部队人数一度达到数万人,这一点也让人产生了误解。

石达开接受这些人的而投奔,其实是出于无奈,因为这些人只愿意跟着他,他如果不接纳,那这些人就存在叛变的可能。

二、兵败大渡河后受骗被捕

石达开出走是从大局着想,他想经略西南,为太平天国开辟新的根据地,从而挽回形势,但这只是理想,现实却很残酷。

石达开从安庆出发后,进入江西救援被困的临江、吉安,但因为缺乏水师而无法渡过赣江,被迫撤回后又进军浙江,准备联合杨辅清进入福建,从而开辟闽浙根据地,与天京联城一体。

但是,石达开在浙江的军事行动很不顺利,因为清军为了守住浙江这块重要的财税重地,调集了重兵救援,甚至起复了被闲置的曾国藩。

无奈之下,石达开只得撤退到福建,又转入江西,他建立根据地的愿望虽然破裂,但他牵制了大量清军,为太平军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后来,经过与部下商议,石达开制定了进军湖南,然后顺长江下湖北,再伺机进入四川,夺取天府之国作为根据地的策略。

1859年,石达开进入湖南,但很快就陷入孤军奋战,无奈之下只得退往广西休整。

1861年9月,石达开从广西经湖北进入四川,目标直指成都,之后他转战川黔滇三省,曾四进四出四川,与四川总督骆秉章有过多次交手,骆秉章对他恨之入骨。

1863年4月,石达开渡过金沙江,突破清军长江防线,于5月抵达大渡河。

此时,由于之前石达开屡战不利,损失惨重,又有许多将士散去,甚至投降清军,所以他身边只剩下数千人。

这么点人,想在四川站住脚跟是很难的,于是石达开派人花费重金收买了田坝彝族土司岭承恩与松林地番族土司王应元等人,希望他们给自己让道,让自己能从西昌进入冕宁。

然而,石达开不知道的是,骆秉章早就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了,在他收买土司武装之前,神机妙算的骆秉章,就已经给土司们送去的大量金银,让他们假装投降,同时许诺将战利品送给他们。

石达开更不知道的是,他进入四川前,派去当开路先锋赖裕新正是被土司武装杀害的,所以土司们根本不可能真的帮他,而是帮骆秉章对他进行围攻。

等到石达开抵达大渡河的时候,发现对岸并无清军,便打算渡河,但突发暴雨致使河水暴涨,导致无法渡河,这就给了骆秉章部署的时间。

很快,骆秉章就布下天罗地网,在石达开的北面,是太平军叛将、重庆镇总兵唐友耕;东面和西面是土司武装,南面则是清兵越西营参将杨应刚。

可以说,石达开是四面楚歌,但他全然不知,等到暴雨停止后,他就下令渡河,骆秉章趁其半渡之时发起进攻,他连续三次渡河均遭失败,而且损失惨重。

这个时候,石达开手下将士损失大半,粮草也消耗殆尽,几乎被逼到了绝路上,骆秉章趁机派遣王松林到他位于紫打地的大营劝降,为了保全将士性命,他答应投降,当时他对杨应刚说:

愿一人而自刎,全三军以投安。

很快,骆秉章就做了回应,承诺只要石达开投降,就放过他手下将士,他便带着年仅六岁的儿子石定忠及宰辅曾仕和等人,到河对面的清军大营投降。

石达开投降后,其部下三千人被王松林收编,有两千多人驻扎在大渡河对面的大树堡,这部分人是不愿意投降的,按照骆秉章的承诺,这些人可以被遣散。

但是,骆秉章对太平军恨之入骨,怎么可能放了这两千多人,很快他就一声令下,清军将其中两千精壮之人残忍屠杀,剩下的几百老弱病残没什么危害,则被释放。

石达开被捕的消息,很快传就到京城,朝廷的旨意也很快下达:

石达开勿庸槛送京师,即在四川省凌迟处死,并传首滋事地方示众。

骆秉章的本意也是就地处死石达开,在此之前他已经杀掉太平天国两个王了,即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他不在乎再多杀一个王。

至于用什么方式杀掉石达开,骆秉章是有惯例可循的,即对太平天国重要将领,一般采取凌迟处死的方式,以达到震慑人心的目的。

于是,骆秉章建议将石达开凌迟处死,但特意交代要采取“鱼鳞剐”,并嘱咐要备足生石灰,出血就撒上,避免石达开过早流血而亡。

三、石达开死后刽子手发狂而亡

石达开等人被押送到刑场的时候,神气凌然,毫无惧色,行刑时刽子手一刀刀割掉他的肉,鲜血直流,一共割了一千多刀他才死去,他全程默不作声,这要是换了别人,早就痛得哭爹喊娘了。

石之死处,在成都城内上莲花街督标箭道。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反观同样被凌迟处死的曾仕和,刽子手只割了他一刀,他就痛得大声叫唤,但他并没有求饶,而是一心赴死,他之所以喊叫,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清朝对于凌迟之刑的实施是有严格规定的,刀数没有达到,犯人是不能死的,否则行刑之人要受到处罚。

因此,实施凌迟之刑,对刽子手的要求很严格,必须是老手才行。

当时,负责给石达开这样重要的犯人行刑的刽子手,是一个叫做余宝的人,余宝是清朝著名刽子手段一刀的徒弟,经验丰富,据说他足足剐了石达开1003刀,石达开才断气。

整个过程持续的时间很长,石达开一流血,余宝就洒生石灰止血,然后接着行刑。

这样残酷的刑法,石达开竟然一声不吭,其英雄气概比之关羽的刮骨疗毒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愧是太平天国一代名将。

石达开被凌迟时的表现,让观刑的四川布政使刘蓉十分佩服,于是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而另一观刑的湖北布政使黄彭年则说:

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

可见,石达开虽然被认为是“贼首”,但其英雄气概和冲天豪气,连他的敌人都感到佩服。

石达开死后,骆秉章曾让余宝给石达开验尸,余宝小心扒开石达开的头发,竟然发现石达开一双眼睛睁得大大的,目光如炬,充满了杀气,这把余宝吓得不轻,认为自己杀了一个不该杀的人。

经余宝之手被处死的人很多,但像石达开这样虽死犹生且保持怒目相视的人,他却是头一次见,毫无心理防备的他,当即吓得瘫坐在地上,好久才起来。

回家之后,余宝久久不能释怀,他跟着了魔似的,不吃饭也不睡觉,几天后突然发狂,在大街上四处奔跑,边跑还边说,“我有罪,有罪......”

大家都以为余宝是疯子,是个要饭的乞丐,都不搭理他,两个月之后,有人在成都府南河畔的草地上发现了他的尸体。

四、石定忠的结局

石达开接受审讯的时候,骆秉章曾许诺饶过他的儿子,但他以骆秉章失信杀俘而不相信,他作好 了儿子也被杀的准备。

只不过,石达开不知道的是,清廷会被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实施残酷的凌迟之刑!

事实上,骆秉章曾就石定忠之事请示清廷,当时他在奏折中是这样说的:

其子石定忠,现年五岁,例应监禁,俟及岁时照例办理。

所谓照例办理,即按照清朝的律法,谋逆之人的儿子,如果年满11岁,要送到内务府,内务府对他的命根子“做手术”之后,或送入宫中为奴,或送到偏远地方给兵丁为奴;如果未年满11岁,则将其关起来养大,等到11岁再送内务府。

可见,按照清朝法律,6岁的石定忠是不用死的,骆秉章起初也确实不主张不杀他,但他最终还是被凌迟处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文献显示,对石定忠下达凌迟处死命令的人是慈禧太后,但慈禧太后是听了骆秉章的建议,才决定杀掉石定忠的。

原来,石达开被杀之后,石定忠非常想念父亲,也很痛恨清军,于是大呼要为父报仇,这让看守他的官员十分恐惧,于是将此事报告给骆秉章。

骆秉章本打算留石定忠一命,当他听说石定忠年纪这么小,就知道要为父报仇,这还了得!便产生了杀心。

后来,骆秉章经过深思熟虑,认为石定忠作为石达开的儿子,可以称作“少主”,这样的人不同于一般的罪犯,影响力很大,会被人利用。

况且,石达开在太平军中很有威望,即便死掉了,依然有许多人继续打着他的旗号造反,石定忠如果还活着,肯定会被太平军残部盯上。

于是,骆秉章给慈禧太后上了一份奏折,说明了利害关系,建议杀掉石定忠,慈禧太后表示同意。

于是,在骆秉章的安排下,石定忠被秘密实施凌迟之刑,最后惨死狱中,他死之后被胡乱葬在庆云庵旁的一块荒地上。

凭借杀掉石达开的功劳,骆秉章得到升迁,被封为太子太保,时人还将他和曾国藩并称为“东西相望,天下倚之为重”,是“晚清八大名臣之一”。

石达开死后四年,骆秉章也因病去世,他生前镇压太平天国有大功,死后入贤良祠,成为西川人膜拜的对象,将他治理四川的功劳与诸葛亮、韦皋并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