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北元最后一位大汗,也是北元最后一位英主。
林丹汗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他嗜酒好色,残暴不堪,却极具才能,差点就统一蒙古,还与明朝和后金长期对抗,被明朝评价为“虏中名王,尤称桀骜”。
但是,林丹汗生不逢时,他遇到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即皇太极,在皇太极的打击下,他节节败退,丧城失地,狼狈不堪。
1634年,林丹还为了躲避后金,开始向青海进军,准备直取拉萨,控制西藏的僧俗大权,从而重振黄金家族,但可惜他在半路上病死。
林丹汗死后,他留下的财产及众多美貌妻妾被后金君臣瓜分,皇太极一人就娶了两位,还收养了其中一位给林丹汗生下的遗腹子。
对于林丹汗的孩子,皇太极十分包容,不但精心抚养,还封其为王。
但是,林丹汗的子孙没有真心臣服,长大后心怀怨念,试图举兵反叛清朝,结果惨遭康熙帝杀死,林丹汗的后裔就此断绝,可谓悲壮。
一、林丹汗的崛起
林丹汗是成吉思汗后裔达延汗的子孙,达延汗是北元历史上一位雄主。
自朱元璋将元朝从中原地区赶走后,蒙古人就栖息在大漠之中,被称之为北元。
北元的实力虽然一度很强大,但它延续了成吉思汗以来的“传统”,陷入到长久内斗和持续分裂当中,黄金家族的地位也一降再降。
达延汗继位之后,一度改变了这一局面,将一盘散沙的蒙古捏成一团,但这并未持续太久,就在明朝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打压下,再次陷入到无休无止的内斗和分裂当中。
到林丹汗的祖父布延彻辰汗在位之时,黄金家族能控制的只不过是漠南察哈尔部,其他部落诸如土默特、喀尔喀、和硕特、科尔沁等等部落,都已经成为独立政权了。
1604年,布延彻辰汗去世,由于其长子,也就是林丹汗的父亲已经去世,所以由林丹汗继位,时年13岁。
当时,林丹汗虽然名义上是蒙古诸部的共主,但实际上只掌握察哈尔部下属八个部落,兵力不过数万人,人口也不过十几万。
那时候,察哈尔部非但不是蒙古诸部中最强大的,而且强敌环伺,南有明朝,北有逐渐强大的后金政权,东、西则是敌对的蒙古部落。
这样的剧本,换成谁都头大,但林丹汗的表现却让人感到惊喜。
林丹汗继位之初,为了加强自身权威,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他将察哈尔部分为六个万户,由心腹之人统领,并对军队进行扩充,将军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在做完这件事之后,林丹汗开始发展经济,主要就是与明朝取得贸易往来。
但是,当时察哈尔部比较弱小,根本没有进入万历帝的法眼,明朝的主要贸易对象是其他比较强大的蒙古部落。
这里要指出的是,明朝与蒙古诸部的贸易,其实是倒贴钱,同时每年还要给这些部落“岁赐”,以达到双方和平共处的目的。
为了能与明朝进行贸易,林丹汗多次率军进攻辽东的明军,取得了几次大胜,成功引起了明朝的重视。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对明朝造成极大威胁,为了拉拢蒙古诸部对抗后金,明朝同意与察哈尔部建立贸易关系。
与明朝贸易的建立,使得林丹汗的实力得到发展壮大,他立志继承达延汗遗志,力图以武力统一蒙古诸部,成就成吉思汗那样的霸业,并很快开启了征程。
那时候,努尔哈赤不断挖蒙古诸部的墙角,这让林丹汗感到非常生气。
1918年,明朝在萨尔许之战中惨败之后,决定联合蒙古对抗后金,林丹汗积极响应,联明抗金的局面就此形成。
此后,林丹汗多次配合明朝的军事行动,帮助明朝守卫辽东,并与后金爆发多次战争。
在此过程中,林丹汗通过与明朝的合作,不但抢走了明朝给其他部落的“岁赐”,而且从明朝得到了一百多万两白银的“安抚费”。
靠着这一大批钱,以及明朝支援的大批军事物资,林丹汗不断招纳士兵,拥有了一支人数比较可观的军队。
这一点,从袁崇焕的话中可以知道:
虎(林丹汗)带甲可数十万,强与弱,奴(努尔哈赤)非虎敌,然奴百战枭雄,虎无纪律,乱与整,虎又非奴敌。
当然了,袁崇焕的话夸张了些,林丹汗其实没有数十万兵力,实际应该不到十万,但也具备比较强大的军事力量了,被明朝认为是牵制后金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发展壮大自己后,由于林丹汗改信红教,放弃蒙古绝大多数人信仰的黄教,引起了蒙古诸部的强烈不满,他便借机开始征伐蒙古诸部。
从1628年开始,林丹汗开始西进,先后击败喀喇沁、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并与漠北的喀尔喀部结成联盟,他因此声势大振,统率“八大营二十四部”几十万人,除了科尔沁等少数与后金侵删的部落外,他几乎统一了蒙古。
二、林丹汗的覆灭
皇太极继位为后金大汗后,将林丹汗视为巨大威胁,并不断对其实施军事打击,占领了察哈尔部故地。
后来,林丹汗与崇祯帝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导致蒙古与明朝交恶,再加上他征服的蒙古部落并非真心诚服,暗地里与后金或明朝眉来眼去,最终导致他陷入四面树敌的境地。
皇太极之所以厉害,不单单是因为他会打仗,更在于他善于将军事和政治攻势相结合,这些是他从投降后金的汉人那里学到的。
为了消灭林丹汗,皇太极在对其实施正面军事打击的同时,派人对漠南、漠北、漠西的蒙古部落进行威逼利诱,迫使他们投靠后金,对林丹汗施压。
林丹汗为了获取生存空间,趁明朝内忧外患之际,对其实施军事打击,迫使明朝每年给他大笔银子的“安抚费”。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林丹汗面对虎视眈眈的后金,以及貌合神离的明朝,本就艰难支撑,这个时候却爆发一场罕见的天灾,致使林丹汗损失惨重。
这一点,在史书中是这么记载的:
插(察哈尔部)之疲甚、饿甚、穷甚.......其兵员严重减耗,插有马约备仅四万……插众不满五万。
说林丹汗的部下很多人都饿死了,其兵力不满五万,这么点人,别说对抗明朝和后金,就是制约蒙古诸部也成为问题。
之后,林丹汗对漠北蒙古实施征讨,取得了几场大胜,暂时稳住了阵脚,但皇太极于1632年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远征,在蒙古诸部的配合下,皇太极大败林丹汗,林丹汗逃走,麾下将士只剩下一万多人了。
林丹汗原打算攻打明朝,从而勒索钱财以恢复元气,但明朝见他已经落魄,非但不搭理他,还派兵驱赶他。
这个时候,林丹汗已经相当窘迫了,他的部落严重缺乏粮食,已经到了“杀人以食”的地步了,许多部众都投靠明朝或者后金,他已经无法在漠南立足了。
无奈之下,林丹汗只得向青海进发,因为他的盟友却图汗已经征服青海,他打算借道青海,向西藏进发,只要控制拉萨,就能控制西藏的僧俗大全,这样他就能东山再起了。
当时,西藏的藏巴汗、康区的白利土司月顿多吉因为都信仰红教,所以与林丹汗结成联盟,这一联盟被称为“反黄教联盟”。
林丹汗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西藏,这条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最佳选择,也是充满希望的。
但是,林丹汗实在太倒霉,他还没走到青海,就因为军中发生瘟疫,他不幸感染上了天花。
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天花虽然不是啥大问题,但至少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这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比如后来的顺治帝就死于天花,康熙帝也曾得过天花。
林丹汗的部落穷困至极,缺食少药,得不到有效治疗,最终他于1634年8月病死于西拉他拉大草滩(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死时42岁。
至此,林丹汗结束了自己叱咤风云的一生,延续了二百余年的北元也就此灭亡。
林丹汗的覆灭,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他的外部敌人太过强大,内部又因为分裂太久,而无法实现真正统一,蒙古诸部离心离德,很难扭转乾坤。
三、林丹汗的财产妻妾被瓜分
林丹汗去世的时候,其部众、百姓尚有万余人,他的几位美貌妻妾及儿子额哲带着这些人返回河套地区驻扎,靠反黄教联盟的救济物资存活。
当时,林丹汗的妻妾有“八大福晋”,各个美貌无比,另有两个还未嫁人的妹妹,也是绝色女美人。
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以博尔济吉特·娜木钟为首,她是成吉思汗之弟别里古台的后裔,也是林丹汗的嫡妻,称为囊囊福晋,当时只有22岁。
林丹汗死后不久,钟木娜就为林丹汗生下一个遗腹子,取名为阿布奈,这是林丹汗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
除了钟木娜之外,林丹汗的妻妾中比较有地位的还有二福晋高尔土门福晋也称斯琴图福晋;三福晋苏泰,被称作哈纳土门福晋,是林丹汗长子额哲的母亲;四福晋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又称窦土门福晋。
前文提到过,林丹汗将察哈尔部分为六个万户,而成吉思汗的大福晋到六福晋,分别是这六个万户的斡耳朵,各自统领者一部分民众,相互之间比较独立。
尽管林丹汗已经去世,但作为北元大汗嫡系部落的察哈尔部,其政治地位还是很高的,因此林丹汗的财产和遗孀、子女,成为蒙古诸部争夺的对象。
首先抛出橄榄枝的是外喀尔喀的车臣汗,他向林丹汗的家人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到漠北来生活。
车臣汗的邀请让许多人感到心动,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投降后金才是最好的选择。
正当众人犹豫不决的时候,后金四路大军共四万人进攻漠南的消息传来,一时间人心惶惶,不知如何应对。
这个时候,巴特玛璪首先做出反应,她带着自己的部众和财产投降后金,代善在盛京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第二天,以代善为首的大臣劝皇太极纳巴特玛璪为妃,皇太极考虑到蒙古诸部的感受,起初比较犹豫,但代善却说:
委身顺运,异地来归,其作合实由于天,上若不纳,得毋拂天意耶!
皇太极依然很犹豫,但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自己如果纳巴特玛璪为妃,可以让林丹汗的部众看到自己的诚意,从而纷至沓来归降,于是在三天后封巴特玛璪为妃。
巴特玛璪归降后金之事,在察哈尔部引起了震动,尽管有人反对,但支持者占多数,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投降皇太极,就会得到善待。
1635年3月,也就是巴特玛璪投降后金之后一年多,多尔衮开始在漠南搜索林丹汗的部众,碰巧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了钟木娜率领的一千五百户,当时钟木娜正在赶往后金途中。
多尔衮欣喜万分,当即派人护送钟木娜前往盛京,自己则继续行军,不久后他又遇到了苏泰,苏泰也率领一千余户投降后金。
随着几位有地位的福晋投降,其他福晋也都纷纷向多尔衮投降,多尔衮在彻底占领漠南之后,亲自护送这些人返回盛京。
多尔衮还没抵达盛京,皇太极等人就得知了消息,有了巴特玛璪的案例在前,后金皇族对林丹汗留下的女眷的瓜分狂潮也拉开了序幕,甚至产生了明争暗斗。
钟木娜抵达盛京之后,皇太极让代善纳其为妃,代善却说自己喜欢苏泰,皇太极又说济尔哈朗已经“预订”了苏泰,坚持让代善纳钟木娜,但代善就是不肯。
这个时候,皇太极的弟弟阿巴泰对他说:
该福晋乃察哈尔汗正统大福晋,汗纳之为宜,不可赐给他人。
皇太极却回答说,自己已经娶了一位林丹汗遗孀了,再娶一位岂不是要被人说成贪心、好色?
其实,皇太极是很喜欢钟木娜的,因为钟木娜作为林丹汗的嫡妻,美貌也是众福晋之首,只不过她的财富不多,不如苏泰,所以代善不愿意要她,只想要苏泰。
大家也知道皇太极的心思,于是劝他说:
此非贪欲强娶者也,乃天之特赐,汗不可不纳之。
皇太极见大家这么给面子,便将钟木娜笑纳了,他因此一人就取了林丹汗两位福晋,这两个人在皇太极称帝后成为五大妃之二,其中钟木娜排在第四,巴特玛璪排第五。
林丹汗的女眷陆续抵达后,引起了后金皇室的震动,众人展开了激烈地争夺战,最终济尔哈朗得到了苏泰,阿巴泰得到了七福晋俄尔哲依图,豪格得到了八福晋伯奇,代善得到了林丹汗的一个美貌妹妹。
林丹汗的其他福晋,有几个在投降前就已经改嫁或者逃走,唯一一个投降后没有被瓜分的是六福晋苏巴海,皇太极曾单独在宫中召见她,还赏赐了宴席,据说她当了皇太极没有名分的妃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皇太极担心臣子们不满,所以将其藏匿。
与林丹汗家眷一同被瓜分的还有他的财产,主要是一些金银和大汗御用品,这些东西被当作战利品瓜分。
另外,多尔衮从苏泰处得到北元历代传国玉玺,最后被他送给皇太极,皇太极因此于1636年称帝。
四、林丹汗子孙的结局
林丹汗去世后,他的大儿子额哲成为察哈尔部名义上的首领,后来跟随母亲苏泰投降后金,因献传国玉玺有功,被皇太极封为察哈尔亲王,并娶皇太极之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为妻,在义州居住。
由于额哲是林丹汗的长子,所以他拥有十分特殊的政治含义。
1636年,皇太极称帝之前,曾召开推举皇帝大会,额哲作为全蒙古的代表出席,并投下了支持的一票。
当然了,额哲是代表不了全蒙古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作为黄金家族的后裔,是整个蒙古最具最具统治资格之人,因此份量还是很高的。
不过,额哲是个可怜之人,他归顺后金没几年就去世了,由于他没有儿子,所以他的爵位由弟弟阿布奈继承,当时阿布奈只有6岁。
阿布奈的身份十分特殊,因为他是林丹汗的儿子,又是皇太极的继子,并且他的母亲还为皇太极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他同母异父的弟弟博穆博果尔。
也就是说,阿布奈不具备清朝皇室血脉,却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本人又是亲王,统领着察哈尔部,因此称得上位高权重,而皇太极对他也还不错,拿他当亲儿子养。
1645年,按照蒙古的收继婚制度,阿布奈续娶了哥哥的妻子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为妻,两人婚后十分恩爱,生下两个儿子布尔尼、罗布藏。
清朝入关之后,顺治帝对察哈尔部予以充分优待,给予阿布奈许多特权,阿布奈处境应该说是很好的,无论是生活待遇,还是政治地位,都是比较高的。
但是,在阿布奈内心当中,一直为先人的耻辱耿耿于怀,对清朝充满敌意。
在这一思想的作祟下,阿布奈长期不到京城朝见皇帝,顺治帝选择了容忍,但康熙帝亲政之后为了立威,于康熙八年(1669年)罢黜其爵位,将其关押在盛京,爵位由长子布尔尼承袭。
不过,布尔尼与父亲阿布奈对清朝的态度一样,阿布奈被囚之后,他更加痛恨清朝。
三藩之乱爆发后,京城空虚,阿布奈认为脱离清朝控制的时机到了,于是积极谋划,准备举兵反清。
但是,阿布奈的计划被一位嫁到察哈尔部的公主发现,这位公主派人告知康熙帝,康熙帝与孝庄太后商议后,任命图海为将,出兵讨伐察哈尔。
当时,京城并没有多少兵力,图海便召集八旗将士的家奴,组成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为了激发这些将士的士气,图海所到之处就让士兵们抢掠百姓,又以察哈尔部藏有大量金银作为诱饵,激发士兵们的战斗力。
最终,在图海的带领下,清军战胜了察哈尔部,布尔尼、罗不藏被射杀在草原上。
怕乱平息后,康熙帝余怒未消,将囚禁中的阿布奈处死,并将其全族杀掉,参与叛乱的察哈尔部首脑人物则全部被逮捕处死。
至此,林丹汗的后裔就此断绝,黄金家族就此淹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