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朝鲜半岛,两国之间一直维持着紧密的文化和历史联系,然而,几十年前,朝鲜和韩国做出了一个看似具有“民族独立”意义的决策——废除汉字。
至今这个决定已成为他们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那么废除汉字,真的能够帮助两国走向独立与强盛吗?还是它正悄然加速了朝鲜半岛的民族分裂?
民族主义真觉醒?
20世纪初,朝鲜的命运在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朝鲜长期以来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汉字的使用上。
自西汉时期起,汉字便成为朝鲜半岛交流的主要文字,几百年来,朝鲜的知识分子在各类官方文件、古籍文献中几乎完全依赖汉字。
这些汉字不仅仅是沟通工具,更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然而进入20世纪,朝鲜半岛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剧变,传统的文化框架也开始遭遇严重挑战。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全面控制了朝鲜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这场殖民统治让朝鲜人民深受屈辱,日本不仅强制推行日文教育,还将汉字纳入其统治工具中。
在日本统治下,朝鲜人被迫学习日语,汉字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也被强加在朝鲜的日常生活中。
尽管朝鲜文谚文的使用并未完全消失,但在政府、学校和媒体中,日文和汉字成为了主流,这个时期,朝鲜的文化和文字处于压抑和被动的状态,民族身份受到极大威胁。
然而日本的统治激起了朝鲜人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许多朝鲜人将使用谚文视为抵抗外来压迫的象征。
在日常生活中,谚文成为了“抗日”的文化武器,代表着对日本文化、甚至是汉字的抗拒。
尤其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谚文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了朝鲜民族独立的象征,使用谚文变得越来越普及,逐渐取代了汉字在文化和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汉字也被污名化,成为“日治时代”的文化遗产,许多人认为汉字是被压迫和殖民的象征。
在这种背景下,朝鲜的民族认同逐渐发生了转变,解放后的朝鲜,面对着如何恢复民族文化和重建国家的巨大挑战,选择了更加激进的道路。
金日成领导下的朝鲜,不仅通过废除日本殖民遗产来恢复民族文化,还把这一过程视为彻底摒弃外来影响的必要步骤。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采取了强硬的文化政策,特别是在文字上的决策,开始逐步推行去汉字化,1946年,朝鲜开始限制汉字的使用,并提出了“用谚文取而代之”的政策。
但是这个过程中并非没有争议,虽然许多知识分子支持这一做法,但在许多人看来,汉字并不仅仅代表着外来文化,它同样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智慧。
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朝鲜的决策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即便如此,朝鲜政府坚持实施去汉字化,力图通过完全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来塑造一个独立自主的朝鲜民族。
到了1949年,朝鲜彻底废除了汉字,谚文成为唯一的官方书写系统,这个决定,在当时被认为是朝鲜彻底脱离过去殖民束缚的一步。
废除汉字的决定并没有预见到其长远的后果,表面上看,这一政策是为了加强民族独立,建立朝鲜独特的文化认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开始意识到,这个决策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方面,废除汉字的决定逐渐暴露出其弊端。
朝鲜和韩国的文化差异逐渐拉大,两国在语言、历史甚至文化认同上都开始显现出越来越多的裂痕。
那么朝鲜半岛在废除汉字后的文化走向究竟如何?这一历史性决定是否真的带来了他们期待的独立与繁荣,还是无意间加深了民族分裂?
文化与语言的分裂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和韩国的文化和语言差异愈加明显,过去,汉字在朝鲜半岛曾是文化的共同纽带,但废除汉字后,这一纽带逐渐断裂。
虽然两国依然在地理上紧邻,但从语言到文化的变化,已经让朝鲜和韩国之间的联系变得不再紧密,甚至在一些方面,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首先语言上的割裂加深了朝韩两国的文化分歧,随着去汉字化政策的实施,朝鲜和韩国的文字逐渐独立。
谚文成为了唯一的书写工具,朝鲜和韩国的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逐渐发展出差异。
这种差异一开始可能并不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语言不仅在表达上变得越来越不同,甚至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也表现出明显的断层。
尤其是对于一些传统的书籍、历史文献以及经典文学作品,朝鲜的谚文无法准确传达汉字中的深刻内涵,而韩国即使保留了部分汉字的使用,仍无法完全恢复那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其次废除汉字的决定直接影响到朝韩两国的历史认知和文化自信,过去,朝鲜和韩国在很多历史观念上保持一致,尤其是在文化认同上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
然而随着去汉字化的推行,两国开始在文化认同和历史解读上逐渐分裂,朝鲜认为通过废除汉字,能够摒弃过去的殖民遗产,从而塑造一个独立、自主的民族文化。
但这种独立却是以失去与中国、甚至是韩国的文化联系为代价的,这种割裂,逐渐影响到朝鲜人对历史的认知和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在韩国,虽然没有像朝鲜那样彻底废除汉字,但去汉字化的政策同样让新一代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变得越来越薄弱。
现代韩国年轻人对于汉字的掌握程度远不如上一代,很多人甚至无法阅读自己祖先留下来的古籍。
尽管朝鲜和韩国在语言上保持各自的独立,但两国在文化认同和历史理解上的分歧却在逐渐加深,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彼此的文化观念和历史认知完全不相同。
这种文化和语言的割裂,不仅仅影响了朝鲜和韩国的内政和文化认同,更在两国之间的外交和合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去朝鲜和韩国虽然存在着分歧,但由于共同的文化根基和历史背景,两国在交流和合作中能够找到一些共同的语言。
然而随着文化认同的逐渐割裂,两国的合作和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在经济、教育、甚至文化领域,朝韩两国的分歧不断加大,彼此间的沟通也显得更加困难。
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两国在过去几十年间推行的去汉字化政策,在追求文化独立的过程中,朝鲜和韩国不自觉地把自己与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化联系割裂开来。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推进,朝鲜和韩国也开始面对来自外部世界的多重压力。
尤其是在中朝经济合作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朝鲜意识到汉字作为文化和语言的重要性,开始恢复汉字教育。
但即便如此,过去的文化断层依然无法轻易修复,朝鲜的年轻一代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割裂依然存在。
结语
在今天的世界,语言与文化不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回顾朝鲜半岛的历史,全面废除汉字的政策无疑是一个重大错误。
尽管这一决策是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但它却加速了朝韩两国之间的文化割裂。
参考文章
人民日报2017年4月29日《废除汉字数十年后,韩国人如今为何后悔了……》
参考信息2017年4月29日《废除汉字数十年后,韩国人如今后悔了……》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