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战斗机的较量,向来是现代军事竞争中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随着中国歼-35的正式亮相,以及美军F-35的持续服役,这两款五代战机的对比成为全球军事观察者热议的焦点。
它们都拥有隐身设计,具备先进的航电系统,并被赋予多功能作战能力,表面上看似实力相当。
很多人的印象里,F-35作为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五代机,已经在多个国家服役,并被称为“全球最强多用途战机”。
实际上这款战机真的很完美吗,有人指出F-35在空战能力上存在严重短板,隐身能力甚至不及中国的歼-35。
另一方面中国的歼-35作为新锐五代机,其性能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准?它是否真的可以在空战中“碾压”F-35?
同样是五代机为什么有人说它们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是歼-35的性能过于强悍,还是F-35的短板太明显?
隐身之争
现代空战中隐身能力无疑是决定战斗机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说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对方,谁就能抢占先机,而这在空战中几乎是决定性的一环。
F-35和歼-35的较量中,隐身性成为了两款战机优劣的重要分水岭,说到F-35其隐身设计一度被视为全球顶尖,但仔细分析其机身设计,就能发现它在这方面并非毫无瑕疵。
机体虽然经过了精密的隐身优化,但为了兼顾其多用途的任务需求,设计师不得不在机身内塞入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包括空战雷达,对地打击雷达以及多种电子战系统。
为了将这些高科技设备“塞”进有限的机身空间,F-35的机腹部分被设计成了凹凸不平的形态,这种设计从隐身角度来说,显然并不理想。
因为雷达散射面积增加了,而隐身效果则大打折扣,与之相比,歼-35在隐身设计上展现了更为简洁的思路,中国的这款战机专注于空战领域。
没有像F-35那样需要同时承担对地打击等多重任务,因此它的机腹设计平整,流线型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雷达反射面积。
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隐身性,也使歼-35在未来的空战中更具生存优势,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是深思熟虑的选择。
还有歼-35的隐身材料和涂层也与F-35有所不同,虽然F-35的隐身涂层技术相当先进,但根据一些公开的分析,F-35在隐身涂层的耐用性和抗损伤能力上存在一些问题。
长期使用后隐身涂层容易受到磨损,导致隐身效果降低,相比之下歼-35在这一点上做得更加成熟,通过精心设计的材料和涂层,歼-35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隐身效果。
不容易被敌方雷达捕捉到,这种隐身性能的优势,能够大幅度提升歼-35在执行任务时的生存能力,也使得它在空战中占有一定的先发制人优势。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款战机的设计细节都会影响到其在实际作战中的表现,假设歼-35和F-35在空中遭遇,歼-35凭借更强的隐身性,能够更早发现F-35。
后者却可能因为隐身效果受限,被歼-35首先锁定,战机的隐身性能不只是影响了空战中的先手优势,甚至会影响到战斗机在空中的生存概率。
推力与速度
空战中的速度和机动性一直是评判战机优劣的标准之一,战斗机的推力直接决定了它在空中机动时的敏捷程度。
速度则是决定谁能在战斗中占据制高点的关键因素,在F-35和歼-35的对比中,推力与速度成为了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现代空战中,超音速飞行和高机动性几乎成为生死攸关的胜负点,F-35为了在成本上控制,选择了单发动机设计。
尽管其F135发动机具备相当的推力,但单一发动机的配置无疑使得F-35在推力上相比歼-35有所不足。
高速飞行时单发设计导致其推力输出有限,表现出的极限速度也只能维持在亚音速区域,而现代空战多发生在超音速飞行区域。
歼-35凭借双发动机设计,无论是推力输出还是飞行速度上,都相较F-35具有明显的优势,双发动机不仅能提供更高的推力,还能够在需要时提供更强的加速性能。
所以歼-35的双发动机设计,不仅让它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2马赫以上,在飞行的敏捷性上也具有天然优势,无论是高空高速穿透,还是瞬间的机动转向。
特别是在面对高强度的空中对抗时,F-35的单发设计可能导致它在机动性和机动战中处于劣势。
想象一下如果歼-35能够利用其更强的推力和速度优势快速接近F-35,F-35可能根本无法有效反击,对于一架战斗机来说,速度和机动性是它生死存亡的保障。
有人可能会认为,虽然F-35在速度和推力上不如歼-35,但其高效的雷达系统和先进的航电设备可以弥补这一短板。
其实在高速空战中,雷达的作用是有限的,当战机处于高速飞行状态时,雷达的扫描效率会降低,隐身性能也可能被暴露。
此时推力与速度的优势往往能决定谁能率先占据制空点,谁就能掌握主动权,因此单凭F-35的多任务优势和航电系统,未必能弥补其在速度和推力上的劣势。
整体角度来看,歼-35凭借更强的推力,速度和机动性,不仅在空战中占有先手,还能够在敌机攻击的瞬间迅速规避危险并反击。
战术灵活性
作为一款被定位为“多用途战机”的五代机,F-35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执行空战,对地打击,反舰等多种任务。
美国的战术体系中,F-35无疑是一款“全能型”战机,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切换角色,这种多功能性使得F-35在各种战斗环境中都能找到适应的定位。
正是这种追求“面面俱到”的设计,反而让F-35在某些领域上失去了专注性,空战能力便是其中之一。
与F-35的多用途设计不同,歼-35则更多聚焦于空战,它的设计理念更加单一,专注于提供高效的空中作战能力,这使得它在空战时能发挥出更强的战术灵活性。
歼-35具备更强的机动性,更高的推力,更敏捷的飞行特性,这些都让它在空战中表现得更为出色。
事实上现代空战常常发生在高难度机动战中,双方战机通过极限机动来试图甩掉对方的锁定,F-35虽然具备优秀的航电系统和雷达,由于其推力不足和机动性稍差。
往往在这种高难度的机动战中处于劣势,而歼-35正是专为应对这种空战需求而设计的,在面对激烈的空中对抗时,歼-35能够更加灵活地变换战术和路线,迅速捕捉到敌机的弱。
因此虽然F-35在战术灵活性上有着其多用途的优势,但如果单论空战能力,歼-35凭借其专注性和高机动性在这种较量中占有明显优势。
未来的空战将不再只是看谁能做更多的任务,而是看谁能更快更精准地击败对方,在这一点上,歼-35无疑是F-35的一大挑战。
尽管F-35和歼-35目前各有千秋,但未来的发展才是决定它们最终走向的关键,美国在F-35的研发过程中,曾意识到其可能无法满足未来空战需求,加快了六代机(NGAD)的研发步伐。
美国计划通过六代机的技术进步来弥补F-35在空战能力上的不足,可是中国在五代机和六代机方面的迅速进展,美国的六代机计划似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结语
从F-35到歼-35,两款五代战机的对决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较量,更是理念与战略上的碰撞,许多领域歼-35凭借其专注空战的设计和隐身性,以及更强的推力与速度占据了优势。
但F-35的多用途定位虽然令其在任务范围上更广,但也导致了其空战能力的局限,未来的空战,将不仅仅是单一战机的较量,更是各国航空技术与战术理念的比拼。
参考资料
新华网2024年7月4日《美空军下一代战斗机NGAD计划为何出现逆转?》报道
环球网2020年4月29日《飞太快就会损坏,美国给F-35限速,超音速飞行不能超1分钟》报道
央视新闻2024年11月17日《歼-35真的来了!多希望他能看见……》报道
闽南网2024年11月6日《歼-35即将公开亮相!重要信息透露》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