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贸领域,加拿大与中国的摩擦不断升级。据证券时报报道,2025年3月,加拿大在WTO对中国提起诉讼,请求就中国对加拿大部分农产品和渔业产品征收额外进口关税的措施进行争端磋商。然而,这一行为是对自身错误行径的“倒打一耙”。此前,加拿大不顾中方多次规劝,执意对部分中国进口商品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自2024年10月起,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对中国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 ,还计划在2025 - 2026年对中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半导体等多种产品征税。这些做法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干扰正常贸易秩序,损害了中方合法权益。
马克·卡尼(资料图)
对此,中方迅速且坚决地采取了反制措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示,中方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反制,完全正当、合理合法,并敦促加方纠正错误做法,为两国企业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周晓燕指出,加拿大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的行为,违背了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及相关规则,中国有权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商务部也对加方的限制性措施展开反歧视调查,裁定加方行为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了直接或间接的贸易限制。
在与美国的关系上,加拿大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特朗普上台后,美加关系急转直下。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铝和汽车加征25%关税,加拿大成为主要受害者之一,美国还多次暗示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第51州。面对美国的施压,加拿大总理多次表示要反制美国的不合理关税,甚至对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提出质疑,宣称加拿大准备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领袖,打造新的全球贸易秩序。例如,在特朗普宣布一系列关税政策后,加拿大总理卡尼宣布对美汽车加征25%关税,以牙还牙。
特朗普(资料图)
有趣的是,在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的影响下,美国电商平台的第三方卖家为规避关税,选择在加拿大囤积从中国进口的货物。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美国企业在关税政策下的无奈之举,也反映出加拿大在中美贸易摩擦中被卷入的复杂角色。同时,美加边境的制造企业和建筑公司因特朗普的贸易战陷入困境,成本上升、营收减少,进一步凸显了贸易战对两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在外交言论方面,加拿大也表现出强硬姿态。据环球网援引路透社报道,加拿大总理卡尼在联邦大选前的辩论和记者会上,多次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声称中国是加拿大外部干涉的最大威胁,在北极地区也是新兴威胁,还无端指责中方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炒作台海局势。然而,这些指责毫无事实依据,不过是西方长期以来的陈词滥调。中国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坚持不称霸、不扩张,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立场,台湾问题更是中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加拿大的这些行为看似“疯狂”,实则有着自身的利益考量。在全球贸易体系重新排序的过程中,加拿大试图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贸易伙伴,宣称要与欧洲、东盟以及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合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加拿大一边想摆脱美国的控制,一边又放不下跟随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获取利益的惯性思维,导致其在外交上陷入一种矛盾且激进的状态。
马克·卡尼(资料图)
另外,临近加拿大大选,部分政客为获取选票,会采取一些激进的言论和行动,卡尼渲染“中国威胁”可能就是一种拉票手段。就像阿根廷总统米莱,竞选期间声称要和中国划清界限,上台后却强调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希望深化两国关系。这种选举前和选举后的态度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政客利用国际关系问题进行政治操弄的现象。
加拿大同时叫板中美俄的行为是不明智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主流。中国市场对加拿大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在能源领域,中国从加拿大进口的原油数量在增加,为加拿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加拿大若想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应摒弃错误的外交策略,回归理性务实的外交路线,与各国平等对话、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而不是在无端的对抗中消耗自身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