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蓝新闻报道,特朗普公然宣称:中美将在短短1个月内达成协议,而且连用三个“我认为”,语气笃定得仿佛一切已成定局。“我认为我们会与中国达成协议,我们会和所有人达成协议的。我认为如果我们达不成协议,那我们就定个目标,然后就这么定了,这样也挺好。我认为大概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周内,事情应该能全部搞定。”不仅如此,他还暗示可能降低关税,理由是担心关税太高影响商品销售。这一番言论,大家都满心疑惑:一向行事高调、作风强硬的特朗普,这次到底是手握王牌,胜券在握,还是另有隐情,只是在虚张声势?
特朗普(资料图)
回顾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自2025年4月2日起,就开始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涵盖国家、商品以及非关税壁垒等多个层面。可之后白宫的政策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特朗普还称这是灵活应变。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不仅让其他国家摸不着头脑,连美国国内的企业和民众也深受其害。
美国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6.8%,低收入家庭食品支出占比升至4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普通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日子愈发不好过。而这背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功不可没”。虽然他不愿承认,但事实摆在眼前,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实实在在地砸在了美国民众身上。也正因如此,美国民众对他的贸易政策怨言颇多,这也成了特朗普急于寻求改变的一大原因。
再看特朗普的谈判进展,简直可以用“出师不利”来形容。他首个谈判对象选了日本,本想着利用总统身份的权威性,对日本代表团形成心理震慑。毕竟日本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盟友,拿下日本,后续谈判就能顺风顺水。而且日本还是中国的近邻和重要贸易伙伴,若能迫使日本接受不利条款,既能削弱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前景,还能间接给中国个“下马威”。
特朗普(资料图)
可现实却给了特朗普一记响亮的耳光。和日本的谈判并没有如他所愿。他这边刚和日本代表团谈完,宣称取得重大进展,日本代表一回国,中方就宣布对原产于日本的进口电解电容器纸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5年。这不仅是给日本的警告,也让特朗普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又把目光投向了中美谈判,信誓旦旦地表示1个月内就能搞定。可他真的有底气吗?从他在记者会上的表现来看,似乎并非如此。他光嘴上说得好听,却拿不出实际行动,这种“打嘴炮”的做法实在难以让人信服。不少人猜测,他这么着急表态,是不是因为美国已经没什么底牌了?毕竟之前对各国“宣战”,用关税加码威胁,如今却突然态度软化,这转变也太大了。
对于中美谈判,中国商务部的回应一直很审慎。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只是简单表示“谈判仍在进行中”。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双方工作层近期保持着每日沟通的机制。从一些贸易专家的观点来看,虽然主要分歧点的解决方案初现轮廓,但特朗普提到的“其他选择”,比如华盛顿智库专家猜测的“阶段性协议”,可能只能带来短期市场提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现在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想通过减税或者谈判来缓和国内企业压力,稳定国内经济局势;另一方面,又不想轻易做出妥协,怕丢了“霸主”的面子。可中方早就看穿了他这套把戏。外交部明确表态,如果美方真想谈判,就必须停止极限施压和单边霸凌的行为。中国一直秉持着“不想打贸易战,但也绝不怕打”的态度,对于特朗普“既想要又不愿放手”的纠结操作,直接回应“从不吃这一套”。
在这场复杂的国际贸易博弈中,特朗普的宣称或许只是他的权宜之计。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未来中美谈判究竟会走向何方,是真能如特朗普所言在1个月内达成协议,还是会有更多波折,我们还需拭目以待。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始终会坚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国担当和强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