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菲律宾在国际事务中的一些决策,尤其是外交政策的转向,让其陷入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之中。马科斯政府上台后的种种举措,原本期望借助外部力量实现国家的发展与壮大,却没想到事与愿违,中方的撤离、美国援助的落空,使得菲律宾在经济、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面临巨大损失,如同陷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据菲律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月该国失业率为3.8%,尽管较上月有所下降,但失业人数仍高达194万人,远超去年同期的180万人 。在就业结构方面,2月虽然批发和零售业、汽车和摩托车修理业等行业就业有所增长,但农业与林业、行政和支持服务活动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却出现下滑。这种复杂的就业态势,反映出菲律宾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不稳定。
马科斯(资料图)
贸易领域同样出现问题,中国作为菲律宾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贸易关系的变化对菲律宾经济影响深远。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自菲律宾进口的香蕉金额仅0.8亿美元,同比下降43.7%,与曾经的出口高峰期相比几近腰斩。曾经在香蕉出口方面占据优势的菲律宾,如今已被越南大幅超越。这背后的原因,与马科斯政府推行的外交政策密切相关。
马科斯上台后做出了一系列错误决策。他一头扎向美国阵营,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以南海仁爱礁为例,菲律宾长期违反国际法,违背与中国达成的共识,妄图加固那艘非法“坐滩”的破船,严重侵犯中国在南海的主权。面对菲律宾的无理行径,中国果断采取反制措施,加强海上执法监管,依法驱离非法闯入船只。然而,菲律宾原本以为能依靠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撑腰,增加自身话语权,可现实却给了它沉重一击。在与中国因仁爱礁对峙期间,美国仅仅是口头支持,在关键的军事援助和实际行动介入方面毫无作为,彻底暴露了将菲律宾当作棋子的真面目。
马科斯(资料图)
这种外交政策的转向,对菲律宾国内经济产生了连锁反应。此前,中国在菲律宾的投资众多,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但马科斯政府推行与中国对立的外交政策后,中国对菲律宾的投资大幅减少。那些依赖中国投资的基建项目,进度严重受阻,不少项目陷入停滞。这不仅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企业也面临困境,市场萎缩、订单减少,许多企业艰难维持甚至倒闭,物价也随之大幅波动,民众生活成本显著增加。
此外,菲律宾在军事方面与美国的互动也引发地区紧张局势。2025年度美菲“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将于4月21日至5月9日举行。此次军演与以往不同,参演地点选在北部与台湾岛巴士海峡隔海相望的附近地域,大有针对南海、台海的意味。军演中还出现了“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和“NMESIS”反舰导弹系统,演练科目包括模拟打击敌舰和夺岛训练,菲律宾试图在美国支持下打造立体式夺岛体系。然而,这种挑衅行为只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对菲律宾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并无益处。在南海黄岩岛问题上,菲律宾海警船多次进行“碰瓷”挑衅,妄图通过制造事端、拍摄“冲突”场景在国际舆论上抹黑中国,以争取外部支持,增强自身在南海的主权声索,但在我国海警的坚定捍卫下均以失败告终。
马科斯(资料图)
回顾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任时,他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务实,明确指出南海仲裁无效,并积极推动与中国的合作,为菲律宾在经济合作和地区稳定方面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相比之下,马科斯政府如今的决策让菲律宾陷入困境。
如今的菲律宾,在经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都深陷泥沼。马科斯政府需要深刻反思,及时调整现有的外交和经济政策,重新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只有这样,菲律宾才有可能摆脱当前的艰难处境,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否则,菲律宾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承受苦果的将是广大菲律宾民众。在国际关系中,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选择,菲律宾应认清形势,回归理性,为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寻找真正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