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经典就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但你发现没有,有些曾经被尊为“经典”的东西,后来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咱们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代表。
但最早的时候老祖宗列出了“七大名著”。后来硬生生砍掉了三部,为什么呢?
其实看看这3部写的是啥,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一、《聊斋志异》提起《聊斋志异》,估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鬼故事”。但别看它写的是狐仙鬼怪,怪力乱神的背后是社会悲歌
实际上蒲松龄是在用这些奇幻故事,揭露现实中的不公和压迫。
他写了地主剥削、科举无望、官场腐败,把当时普通老百姓的苦难写得太透了,这也是它“被冷落”的原因。
这种批判态度的背后和蒲松龄的人生经历脱不开关系。
他生在明末清初,正赶上两朝更替,社会动荡,日子特别难熬。
他自己考科举屡屡失败,只能靠当私塾老师谋生。
写《聊斋》之前,他甚至摆过茶摊,用“讲故事换茶钱”的方式搜集素材。这样的背景让他的作品带着浓厚的“底层人民视角”。
书里的故事虽然精彩,但太过离奇。
尤其是在后来强调社会稳定的年代,《聊斋》的批判性和“怪力乱神”的内容显得“不合时宜”。
相比之下《西游记》虽然也写妖魔鬼怪,但更多是讲“西天取经”的励志故事,符合主流价值观。
所以《聊斋》渐渐被“挤”出了“名著圈”。
二、《儒林外史》再说《儒林外史》,这可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有讽刺意味的一部。
吴敬梓用这本书狠狠地批判了科举制度和社会风气。
书里的故事写尽了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大家都学过的《范进中举》,就把一个穷书生中举后的疯狂和世态炎凉,刻画得入木三分。
吴敬梓的家庭也算是“从富贵到落魄”的代表。他生在明末清初,家族虽然是大户,但到他这一代就败了。
他参加科举失败,再加上对家族争夺财产的厌恶,让他对社会充满了失望。
于是他用《儒林外史》写出了对科举制度的嘲讽,对人性丑恶的揭露。
说白了《儒林外史》不被列入四大名著中是因为其太“扎心”了。
书里的故事让人看了越想越难受。范进好不容易中举,亲戚朋友立马翻脸来巴结,这种世态炎凉,搁谁身上都不是滋味。
而且书里还大胆描写了男女情感,在某些时期甚至被认为是“不正经”的读物。
《红楼梦》虽然也写男女之情,但故事性更强,文笔更优美,逐渐取代了《儒林外史》的位置。
三、《金瓶梅》《金瓶梅》这本书可谓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大胆”的一部。
它不仅写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爱恨纠葛,还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很多人觉得这本书写得太直接,甚至有点“露骨”,但不可否认,它在艺术价值上是非常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金瓶梅》的作者至今是个谜。
虽然一般认为是兰陵笑笑生所著,但具体是谁没人说得清。
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却毫不含糊,既有对官场和商场的批判,也有对人性深处欲望的挖掘。
其被边缘化的原因很简单,书里写得太“赤裸裸”了。
在传统文化中,讲“男女之情”一般比较含蓄,而《金瓶梅》却是直奔主题。不少人觉得它“有伤风化”。
《红楼梦》用含蓄优雅的方式,讲了一个家族兴衰和儿女情长的故事,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所以《金瓶梅》逐渐被“踢”出了名著行列。
【写在最后】经典能不能流传下来,不仅仅看它的艺术价值,还要看它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
《聊斋志异》太离奇,《儒林外史》太沉重,《金瓶梅》太直白,它们的不幸“退场”,其实并不是因为不够优秀,而是因为它们的内容在某些时期“不合适”。
但换个角度想想,这些作品虽然没能成为“四大名著”,却依然有无数读者爱看,甚至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这不也说明了它们的价值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