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片来源:Youngchae Lee
此念直播预告
「此念」将邀请叶斌博士,一起探讨「人到中年,如何转危为机?」,8月7日,此念视频号19:30 直播,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导读
你是否活得非常充沛?
你有没有足够的内部动力去生活和工作?
现在在做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外部的动力,你会不会就没办法继续了?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叶斌,与我们一起一一探讨这些问题。
——cinian——
叶斌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原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01
好的教育
没有固定模板

▲ 图片来源:Elisa Marzano
叶斌:我经常碰到家长和我说,我们当年读书多自觉。但是这些家长口中的当年和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现在孩子学的英文都已经非常难了,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接受的教育,是为20年以后他生存的世界服务的。
孩子就像一片森林中不同的植物,有些人就是树、有些人就是草、有些人就是花。
不同的教育,就会形成不同的生态。所以想象一下,如果教育研究出一个标准模板,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有人都一样,这样的世界就一点都不好玩了。
毛诗篇:明明是一棵树,非要让他当花。所以作为父母如何能看到孩子到底是花、草、还是树?
叶斌:对,大家都折磨得很痛苦,说不定还枯萎了,本来生命力都被摧毁,这样就很可惜。
这就是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如果家长有条件和资源,我想象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外部刺激环境,然后家长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者。
我也支持让孩子多去尝试,因为有些孩子会有一个很偏的才艺,比如丁俊晖打桌球,还有像马术和高尔夫等。
我曾经遇到一个女生,她的梦想是弹管风琴,管风琴是在教堂里演奏的,非常小众。所以如果不让她去足够地尝试,就不可能试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相反,如果家长资源有限,那也不一定鼓励家长砸锅卖铁,万一兜一圈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保。
所以这是一个平衡,有条件就让孩子多试,然后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因为我真的见过那些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兴趣所在,马上可以从只有几分钟热度的状态到极度专注的状态,那就是非常幸运的。
我自己非常幸运的地方,从某种角度也是偶然,大概在高二、高三的时候,国内引进了第一批哲学和心理学的书,我看了以后非常感兴趣,就一定要读心理学。
当时我爸妈都很反对,因为没有看到过一个招聘启事说要招学心理学的,他们完全没听说过心理学,不知道这个专业将来是做什么工作。最后我和父母讨论,如果你们坚持我就听,但是未来我不开心,我就找你们算账,因为是你们逼的,如果是我自己找的,我就自己扛。
现在我已经学习心理学超过30年,我依然很有兴趣,而且发现很多流派还没涉及,每一派都深不可测,即使我去听课,我依然很感兴趣。
毛诗篇:所以兴趣带来的生命力和能量是很强大的,一个普通的孩子就会突然发光。
叶斌:心理学把这看成是动力系统,就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很充沛。
动力系统有内部和外部的,外部的就是别人的肯定、金钱等。
外部的问题是不确定性的,今天有,可能明天就没有。换一个老板不欣赏你这类的,你动力突然就没有了;金钱的刺激也只能往上,稍微少一点,可能就没有动力了。
内部的两个动力是最有力量的,一个是兴趣,一个是意义,这件事很有意义,甚至于你会发现有些人连牺牲都可以。而且内部的动力和好处是,它不需要一些外部的物质条件,它自身就源源不断地在驱动。
所以很多不要读书的孩子向我咨询,我通常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再过10年或者20年,你的理想生活的图画是什么?”
很多孩子都回答不上来,他说从来没有人问过他这个问题,所以他也不知道。他最多“鹦鹉学舌”,爸妈说要好好读书,考一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但是听得出他这样回答的时候是没有兴奋感,没有画面的,他也不知道好大学意味着什么,他甚至没到大学校园里走过。

02
找到兴趣和意义
最有力量的动力来源

▲ 图片来源:Elisa Marzano
叶斌:我个人是支持多元价值观,比如我不反对虎妈,只要不要把孩子逼跳楼,因为也有成功的,她追求成就没错。包括我也有传给孩子的价值观,因为我们夫妻都觉得独立思考很重要,所以我的孩子从小就变得不容易管。
但是另一方面,那就是我想要我的孩子变成的样子,我想让他独立思考,那这是你要承受的代价。甚至反过来,孩子正按照你的想法在成长,所以价值观其实可以很多元。
如果我的孩子最后发现他是某个领域的天才,那就意味着我们可能要花很大代价去支撑他。因为老天给他一个天赋,浪费了总觉得可惜,他万一音乐好,就是要买一个很贵的琴,或者支持他找很好的老师。
但是如果他只是一些小聪明,对人类也不见得有什么太大影响,那只是个人生活得好或不好,那就健康一点就好了。剩下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将来要自食其力,这些做好以后,至少已经托底了,就不会怎么样。
接下来,我们就持续观察,他有没有天赋需要我们支持,如果没有,那就让他按照自在的方式成长就好了。比如他有一天跑来说,爸爸我想要那个,你觉得可以支持就支持他,你也可以告诉他,你自己去创造机会。

03
看到孩子的天赋
看到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 图片来源:Elisa Marzano
叶斌:在每个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问他们为什么是天才?他说我的孩子会背唐诗。他不知道,每个孩子都会背唐诗,因为他没有参照,没有比较。
以前如果一家生了四个孩子,家长心也挺平的,四个孩子里有一个出类拔萃,一个蠢一点,两个中等,这符合概率,家长也不指望个个都很好。
但是现在大多数都是一个孩子,完全没参照系,只要孩子一出生,就想象他是一个天才,然后给他设计所有的路,但是没有什么依据。
人群中永远是正态分布的,那些能力不够的就会被逼的很惨,所以这都是家长给孩子很高的要求,是家长自己的想象。
心理学有一个理论叫“多元智能”,智能有很多种,读书只代表其中的两、三种而已。有一种智能是灵性智能,就是适合做神学家、宗教研究者,这种就和考试完全没关系。
还有一种智能叫“人际智能”,就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经常被批评,有些小孩成绩很不好,老师说那是差生,大家不要跟他玩,但他就有能力有一帮兄弟围着他,说话也很有分量。
从心理学的角度,他的人际智能一定很高,但是我们的评估体系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如果他很早谈恋爱就更惨了,家长和老师都会打压,但是这些人如果熬到进入工作,也许一下子就出类拔萃了。
社会的评估系统是很不一样的,人际智能高的人可以做很好的销售、公关,跟人打交道的工作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是他可不可以熬到那一天,可能前面就被整到完全厌世,或者心灰意冷、自卑。
现在社会,其实是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多元智能环境的。以前,想要有一个好工作,好生活,就要在大机器里做一个螺丝钉,或者搭上一艘好船。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单枪匹马创造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因为网络,可以开网店、做网红,有很多原来并不存在的机会,现在都有了。
整体上,中国家庭的财富也在增加,我们的父辈是为安全感在奋斗。理论上如果家长看到这些变化,他的教育观念应该有所调整,但是大多数家长不看这些。
我经常碰到家长说他们当年读书多自觉,我想你的当年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孩子有多难。最重要的是,你的教育是为他20年以后生存的世界服务的。
毛诗篇:哪些能力,能支撑孩子在20年以后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叶斌:有一些能力是最基本的,就是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从现在到未来一二十年,一定是高速变化的。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都有可能迎来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你可不可以快速适应?可不可以扛住那些压力?因为每个适应本身就是所谓的压力。
- END -
此念直播预告
「此念」将邀请叶斌博士,一起探讨「人到中年,如何转危为机?」,8月7日,此念视频号19:30 直播,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50个寓言故事,
回应了当代年轻人的种种困惑。
聆听叶斌老师的
《心理医生的故事盒子》导读课,
一起阅读思考,
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挖到属于自己的
珍贵宝石。
50堂音频课,
叶斌老师将带你抛开理论和方法,
聚焦当下,回归本心,
找到自己的生命答案。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课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