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野外生存法则(三)

一口老炮 2023-10-18 08:22:25

当你把公关想成一门高大上的学问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这个行业就是由鸡毛蒜皮的做人小事组成。

灵魂所需的,没有一样要花钱去买。

最近,在陆陆续续的出差旅程中,重读了一边《瓦尔登湖》,又emo了。

眼看着,快要到四十岁了,事业平平无奇,人生跌宕起伏,没有家庭,没有婚姻,没有子女,人生处境的巨大差异,导致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少,甚至有了社交恐惧症,外人看起来潇洒自如,但是内心的空缺,只有自己清楚。

过去几年,像完成作业一样,写了三年一口老炮,回头望望,真正是发自我内心的写作,大概不足10%,很多文章在今天看来,幼稚无比,甚至给我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口碑,被扣上了各种奇丑无比的帽子。

身不由己,差不多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最难堪的一种经历,从二十岁我就开始跟自己说,要直面内心,但是努力了快二十年,凡夫俗子的我,还是无法做到。

今年,又有很多甲方爸爸们从公关岗位上离开了,有些去游山玩水,游戏人间了,有些去重操旧业,干起了自媒体,还有一些回家相夫教子,做了家庭主妇。

如何让自己更加接近自己的内心,怕是2024年,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所以说,与其研究在一个行业里如何生存,还不如研究一下自己的内心,你到底想活成什么样子。

把媒体变成外脑

这几年,越来越多“吃喝玩乐”型的公关,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混圈子”的媒体,生意也越来越差。

有几年,北京中关村一带的几家夜总会妈咪,可以说是最了解中国互联网圈的人,哪家公司有多少高管,她们往往更熟,谁谁谁昨晚才来过,听说最近要跳槽去另外一家公司,信源比媒体都靠谱。

大环境好的时候,大家其乐融融,你好我好大家好,人人都有口饭吃,现在大环境不行了,首先被淘汰的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所以,现在公关行业,最忌讳的就是被贴上只会“吃喝玩乐”的标签,用人单位会自动认知“养不起”,这几年我认识的几个夜总会妈咪,已经今日不同往日,生意一落千丈,如今人人都可能上热搜的年代,企业高管,已经没几个还敢出入这种地方了。

今年体检,身体各种数据出现问题之后,我基本上就把白酒戒了,夜总会更是一年不去一次,后来发现,生意也照样做,业务也不受影响;除了约稿之外,机智的公关人,已经开始把媒体人的大脑用起来,来帮助自己和企业做得更好。

互联网圈有位前辈,私下跟我说,他给各大公司做顾问,一年就有200个W的收入,工作内容其实就是针对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包括日常提供一些情绪价值,而南方某互联网大厂自从在一次公关战失意之后,也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专家顾问团,据说每年大几百万的预算。

看看理想在销售端的强势表现、卷高频数据的销量榜单,和车fans提供的支持和意见分不开;全网博主开车一股脑露营、一窝蜂去新疆和西藏自驾游产出内容,和韩路的意见和身体力行《韩路游记》也分不开;好的媒体外脑和会欣赏能读懂的甲方爸爸是一体两面。

宝马在摆脱暴发户负面资产的过程中,苏芒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时尚集团旗下《cosmo》《座驾》《芭莎》以及时尚慈善夜,在苏芒时代与BMW的深度结合绑定,帮助宝马在与富裕基层品牌沟通的时候,树立了年轻、时尚、有品味追求的品牌形象。

车圈某位媒体大佬,曾经连续近十年结合每年最重要的那个三月份的会,为大会代表GQ集团董事长写专题报道和内参,实打实的外脑。后该大佬退休后依然可以在流量不佳的自营媒体拿到GQ系(含合资公司)的源源不断订单。

所以说,媒体与公关之间,喝酒唱歌是最低级的狗肉友谊,能够在业务上形成互帮互助,才是高级的互舔友谊。

拿捏时间的技巧

这么多年以来,在公关圈,守时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北上广深的交通问题,是个问题,但是主观愿望才是核心问题。

这些年,因为守时这个话题有意思的事情,太多了,综合来看,越是级别高的公关,守时意识越是强,越是水平高的媒体人,守时意识越是强。

我十多年前,刚刚入行的时候,在机构媒体狐假虎威惯了,热衷于各种迟到,迫于机构的淫威,被我冒犯到的公关,还得陪笑脸,现在想想真是可恶;所以,这几年,我给自己最大的警告,就是约人一定要守时,时间是不可再生资源,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杀别人的生命。

我前段时间,帮一个很有聪明的小伙子找工作,推荐到一家大厂做PR,前面几次面试都不错,到了最后一关需要跟VP见面,也是我的直接朋友,按说水到渠成,但是面试那天,这小子迟到了半个小时,朋友私信跟我说,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可以迟到,此人看来做人做事非常随意了,没法用。

年轻人,最不缺的也许就是时间。

偶尔出去参加媒体活动的话,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一整车都是中老年人,早晨发车时间就会特别准时,如果有很多年轻人,发车时间就非常不可控。

关于企业守时的事情,我用两个案例,来说明两个极端。

有一年,在三亚参加某国内电脑公司的活动,媒体到场时候,因为企业老板飞机晚点,硬生生把整个会议推迟了两个小时,一般媒体中途退场回了酒店睡大头觉,最后活动也是稀稀拉拉几个铁杆媒体问了几个问题,匆匆了事。

另外一个会议,是某一年一汽丰田媒体年会,中日双方经管会4名高管提前站在门口,分两列鞠躬握手,对当时习惯了领导最后到来就坐的媒体朋友,触动不可谓不大。这种情况,我在佳能、尼康、索尼身上,都看见过类似的情景。

不得不说,在守时和社交礼仪方面,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做的最好。

就今天而言,国内大部分企业,依旧热衷于领导至上的逻辑,比如刚刚倒下的恒大,全场等待许老板似乎是一种传统。

要记住一句话,在甲乙方的关系里,当甲方用乙方的心态在跟你打交道时,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顶级人才,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靠姿态来赢得尊重,而是靠平等和实力赢得尊重。

切莫搞区别对待

这个事情,我之前说过很多次,媒体老师们,最烦的就是被区别对待,这往往会变成一场灾难。

区别对待的可能性有很多种,有时候是因为媒体的地位不一样,有时候因为老板的喜好不一样,甚至长相也可能是区别对待的原因。

多年以前,我参加过一个视频网站老板的专访,说好了半个小时,才二十分钟,该老板就开始催促尽快结束,但是有一个美女记者迟到了,等她来后,连续问问题,也没见这位老板继续再催结束,当时我就在想,MD,这不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所以,我那个时间段就明确知道,在媒体行业,美女是绝对的第一生产力!所以,现在行业里,就有一些美女如云的机构存在。

男媒体长得帅,当然也有很大优势,十多年以来,我经常会发现,媒体出国团中,长得帅的男媒体老师周边,永远都有人一路陪聊,让我等丑男屌丝好生羡慕,甚至有一次活动,直接刺激了几个老同志,半途打道回府了。

某大厂公关老大跟我诉苦过,每次组织媒体出差,最怕的就是,有媒体老师自己花钱升舱,或者自己花钱住更好的酒店,因为别的媒体会立刻向企业发难,咋地?瞧不起人是不?

其实说实话,不搞区别对待,是不太可能的,中国是一个面子社会,没有人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是区别对待,也是有技巧的,体感上不能搞,但是在工作上可以搞。

比如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会把老板用好,单独提前安排重要媒体沟通晚宴或早餐,用创造重要媒体与老板深度沟通的机会表达尊重,而不是简单的待遇区别。

再或者,就是缩小区别对待的范围,控制在一个“披萨原则”以内,今年圈内7个人的小团出去的事情非常多,保密性做的非常好,遵守这个原则的饭局,往往效果也更好,两个PR,陪7个媒体老师,完全可以控场。

0 阅读:1

一口老炮

简介:想避免网爆?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