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公关做得好不好,先看能不能上桌吵一吵

一口老炮 2023-11-07 08:34:18

汽车圈会不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公关黄金一代?我认为可能性是有的,也许我们认识的很多人,会组建车圈的公关天团,会成为车圈的公关传说。

蔚来和李斌已经很久没有参与汽车圈的口水战了。于是车的销量吃亏,公司开始瘦身。

反观,口水战常客李厂长和余老师(不敢叫大嘴,怕被投诉,现在菊厂太猛了),吵的越凶,车卖的越多,一旁长期观察的何小鹏同学也终于忍不住了,要开始参与吵架大战。

于是,我们周末看了两天好戏,不善言辞的何小鹏和著名脱口秀大咖余老师,联袂上演了一出好戏,李厂长在边上直呼,不敢下场了,吵不过华为。

某车圈大佬跟我开玩笑说,现在车企有个吵架指数。

很多人觉得,好好做企业就行了,把产品做好,天天专注于吵架的企业家,注定做不好企业,以前我也被这么带过节奏,觉得,说的对,正经人谁天天吵架?后来,想想,不对,道理不是这样的。当代企业家,吵架也是一种技能,掀桌子的行业,必须要有几个“口才”好的“思想家”。

世界车圈,需要马斯克;中国车圈,需要李厂长和余老师,还有更多的大嘴。

汽车大佬顿悟了,吵架才能卖车,公关做得好不好?先让老板上桌吵一架,这点热度都没了,属于基本工作没做好。

用手和嘴把桌子掀起来

你见过人掀桌子吗?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掀桌子的那个瞬间,一定是手和嘴一起动用的,嘴巴一喊一声“问候你祖宗”,然后手就上去了,默默无闻掀桌子的人,几乎没有。

从90年代,世界数字化开始,每一个风口,都伴随着几个口若悬河的行业“舵手”,最早期,四处演讲的张朝阳老师,台下坐着马化腾,后面活跃在各大机场的马云老师,再后面还有活跃在微博的张一鸣,活跃在饭否的王兴,资本圈活跃的那几年,沈南鹏和张磊,也忍不住,站到了台前。

所以说,吵架指数,或者舆情指数,的确是一个行业的风向标。

一个行业天天吵架,这是好事,说明欣欣向荣,有利可图,你看看主播们,为什么天天互怼?很显然,每天都是几千万的生意呀,如果没有钱赚,你看看他们还怼不怼。

新能源,作为万亿大赛道,代表国家弯道超车的大赛道,我从内心里是尊重每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的,无论是李斌、李想还是何小鹏,亦或是比亚迪、长城、吉利,这些企业和企业家,都对得起这些字眼,他们赚钱,我一点也不眼红;反观,很多低俗主播,攫取了社会的巨大利润,倒是令我非常眼红,我都没骗到我爸妈口袋里的钱,反而被他们给弄走了,气人。

比亚迪的王传福老师,沉默了十几年,几乎很少露面,近两年也开始频频上热搜,“秀地铁”、“自动驾驶纯扯淡”,这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信号,风口来了,老板必须要站出来。

几千年以来,大部分伟大的企业,创始人的光环都是无比耀眼的,都是活在台前的全民企业家,任正非、柳传志、张瑞敏、马化腾、牛根生、李书福,谁不是跟自己的企业强绑定?谁又不曾在企业千钧一发的时刻,站出来承担最大的舆论压力?企业家和企业,融为一体。

像美的何享健老爷子,如此低调,企业却又如此明星的案例,少之又少。

所以,企业家发声,甚至在企业早期起步阶段,勇敢地发表意见,与友商产生理念摩擦,并不是坏事。

马斯克,一己之力,掀翻了整个传统燃油车的世界,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的争吵,就是吸引更多的流量进入这个池子里,加速新能源替换燃油车的进度,所有参与吵架的人,都是利益获得者。

所以,有人说何小鹏去挑战菊厂,是自寻死路,因为此前连李厂长都胆怯了。我却认为,如何在争吵中,维持行业的活跃度和关注度,是每一个从业者的责任与义务,毕竟G9还得有热度,还要为X9做铺垫,吵了一架,消费者都开始关注AEB了,说不好就变成了买车一个考虑因素。

李厂长,你带的头,是好样的。

吵架需要定力和系统

吵架的背后逻辑,是公关。

如果把吵架变成一种情绪的宣泄,那就是愚蠢,因为这个行为的底层逻辑,是公关带动的营销策略。

也就是说,你说的每一句话,掀起的每一次话题,都要有底层逻辑。

我上一篇文章里说了,理想之前为何与问界会有一场争执?因为理想需要守住增程式一哥的位置,给纯电赢取时间;而何小鹏又为何在这个时间段需要跟问界吵一架?因为小鹏需要让市场知道,自己在智驾上的优势和存在感,否则明明投入了那么多钱,消费者一提到智驾却只知道菊厂。

传统的燃油车时代,企业家是绝对不会站出来,互相吵架的,公关也仅仅干些维护媒体关系的最低级的活,企业吵架,也是采用代理人战争,找媒体或者kol,或者几个中低层员工,再或者就是在4S店里做做动作。

现在,理想和菊厂在行业里,绝对代表了科技数码先进公关理念,理念的互联网味更浓一些,传统的车企也在研究它们,但是目前还没有学会。

比如长城,如今还没有一个能被全民所知的台前人士;比亚迪也缺少这么一个人,因为王传福的人设不适合;吉利也是如此,旗下几个品牌的操盘手,似乎并不太敢说话。

我们看看曾经蒸蒸日上的数码圈,华为上有任老爷子,下有余承东;小米上有雷军,下有卢伟冰;OPPO,背后有遥远而神秘的段永平,台前有刘作虎这种流量明星;台前台后的双重配置模式,是非常成熟的。

但是,这些老板们的背后,需要一个真正的公关幕后操盘手,阿里有王帅、华为有陈黎芳。

其实企业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先人后事,他们也在四处寻找来自互联网行业的高级操盘手。

前段时间跟一个互联网圈的公关大佬私下还在聊,他说最近有几个汽车大厂在找他聊,希望过去操盘,他问我怎么看,我说,现在应该是比较好的入局时间,确定性已经出来了,而且格局也很明确了,市场也有了基本结论,公关比市场更有效。

新能源几个玩家,都在印证了一个事实,简单粗暴投放广告的时代,过去了,微博等舆论平台,更适合用公关来撬动认知,说得难听点,微博成了中国汽车领域,最好的卖车平台。

我给我这位朋友的建议,也很直接,不要试图完全复刻互联网的打法,因为车企的业务没有平台型企业那么复杂,在建立团队架构的时候,有很大区别。

我个人有几个基本预判,国资背景的企业,因为身份和企业文化的关系,会在这一块很吃亏;燃油车时代的大企业,因为基因问题,也会很吃亏;新势力和科技跨界选手,优势会比较大。但是,目前来看,最大的主动权还是在比亚迪这些大哥手里,他们如果能把公关做得更好一些,那么,其他玩家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不过,用任老爷子的话说,把枪口抬高一寸,让友商,也活下去,也许是如今比亚迪的胸怀。

吵归吵,付钱积极点

实话实说,据我所知,汽车圈又一个最大的臭毛病,就是拖欠供应商的钱,然后供应商再拖欠媒体的钱,你们行业的风起来了,大家跟着鼓吹,甲方付钱就快点吧。

90天账期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企业了,很多账期都在一年以上,我基本上没有汽车客户,说实话,这么长的账期,我是不愿意做的。

我前段时间,跟一个汽车公关公司的合伙人,聊起这个话题,我有一个观点是,如今的公关行业,已经不可能出现蓝标这种规模的企业了,既然融资和上市都没希望,那么就是踏踏实实赚钱,赚确定性的钱,这对于客户和媒体都是负责任。

这年头,还为了赢得某汽车客户的名号,做亏钱生意,实在不划算,虽然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不高了,但是平进平出的意义何在?我宁愿做一家营收3000万,利润500万的公司,也不想做一家营收1亿,利润300万的公司,因为都做不大,还不如做点,技术含量高的活。

毕竟,这个行业,还在跑马圈地,很多企业随时都有可能倒闭,把自己的公司拖垮了,把媒体拖翻脸了,都不是好事,大家卷来卷去,把价格卷的那么低,谁都没钱赚,你想花个1000块,就吃个明星餐?这属于痴人说梦话,只能让马路小天使在脸上套个照片。

我之前,也发过朋友圈,骂过一个公关公司,拖欠我的钱,最近这种公开发朋友圈,要汽车圈的账的事情,已经开始风靡起来,我都见过四五起了,这不是一件好事情。

另外,我个人给过车企一些建议,车企不需要平台型互联网企业那么臃肿的组织架构,人员应该少而精,每一个产品线,配对一个业务PR,然后对外的媒介需要高度统一,不要一个品牌一个媒介,会乱七八糟。

也就是中后台精细化落地,前台高度统一,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是前台也分散,结果就是,一个自品牌做砸了媒体关系,一个集团都跟着遭罪,增人不增效。

业务复杂的公司,内容策划和媒介可以学习阿里,自建渠道,但是,一个企业只有几个sku的时候,还是要学会用乙方公司干活,自建渠道就是浪费人力。

然后就是把互联网圈里,常用的断言、重复、传染,用到极致,现在各个车企,经常犯的毛病是,一场发布会,改一次传播重点,结果这个车企特点是啥?消费者答不上来。

断言,与友商岔开,这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为什么吵架?那是因为,大家想到一起去了,都想要这个断言,这就是本质。

最后,展望2024和2025年,还有来自北京后厂村和西二旗区域的多位吵架高手,即将闪亮登场,加入车圈的吵架大咖秀。

新战场,老朋友,余老师可能又要遇到老对手。

0 阅读:20

一口老炮

简介:想避免网爆?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