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我的批判反思是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

宁拙说 2024-07-28 18:36:46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是对思维的思维,是对他人或自我已有的思维成果,进行再思维,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成果。

教师最需要的是批判性思维,最缺失的也是批判性思维。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鲜活而有个性的学生,教育总是追求辩证平衡的策略,过激的手段不仅不能解决学生问题,反而伤害师生感情,所以最需要批判反思,不断积累辩证智慧。

教学方法也同样追求批判思辨的策略,教师总是在教与学之间,讲与不讲之间寻求智慧的妥协,也就不能不养成批判反思的习惯。

可是教师缺失批判性思维,在简陋的经验轨道上滑行,尽管教学效果差,师生关系疏远,仍固守陋习,拒绝对自我习惯批判反思,也就无法发现自我问题。不少教师之所以无法造就,就因为缺失对自我习惯的批判性思维。

优秀教师自我批判的两大视角:

1示范时是否讲得过多

教师是方法的指导者,示范是重要方法。有的方法从没有用过,学生就茫然,必须示范。教师示范很忌讳单向讲授,必须师生互动。教师示范与启发自学有机结合,边示范边指导,激励学生运用方法自学;在自学中受到挫折,教师针对问题再指导:示范与指导结合,指导与自学互动。

我把这种示范称为手把手教学生,示范是谨慎地走一步,指导必须激励学生多走几步。示范过程始终是带领学生独立行走,而不是单纯的示范。

教师反思批判的是,示范是否在最需要的时机,是否侵占学生自学的空间;指导是否明确思维方向,点拨是否打开思维的死胡同,学生自学效果是否显著。

课堂上,总是忌讳表现欲,避免精彩讲析,禁止淋漓酣畅。反思时总是告诫自己,讲出结论就是遗憾,讲得吝啬,学得慷慨,唯有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结论,才是切实的收获。

2学生是否生成新情感新思想

反思批判自我时,总有一个标准,学生是否在独立研读中发生感染,进入审美体验,生成新情感;是否用笔提炼出对情感的理性认知,生成新经验。

反思教学,寻找学生可靠的反馈信息,有力证明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获得新经验。学生的反馈信息包括研读时的寂静氛围;展示研读成果时,情感和思维的深度;评价成果的积极性争议性等。

学生认知突破源于情感体验的深度,没有深刻感染,深度角度扮演,思维就没有深度,发现的思想就肤浅,表达的准确性就不够。

新经验的创造与中心任务的创设息息相关。反思批判就是对阅读中心任务的反复琢磨,生成的新经验质量不够,是否任务指向的深度不够,切入角度不够好。

教学设计时,中心任务的提炼煞费苦心,反思批判也绞尽脑汁,是发掘教育智慧的焦点。此外,师生关系也是批判反思的重点,明天再细讲。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