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似乎想说,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但心里明明白白,这种感觉,不知道你有没有。陶渊明的诗《饮酒》的最后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是这样的感觉。
当站在这个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情景里的时候。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这种真意。
那一刻一切自然而然,不需要纷争,不需要安排,不需要纠结。
太阳从早上到晚上自然的减弱,直到退下。飞鸟也逐渐结伴飞,飞了回来。
虽然是一个动态,但是,却极其的安静,这种安静,是一种包含了动静却超然于动静的安静。
里面没有片刻的焦虑,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所谓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所以他站在这里融入到这种景观当中,一下子就领悟了。
想去描述,想去表达,已经发现不需要了,发现找不到什么词语或者说法来表达了。
当你对于世界,对于自己的人生际遇,对于当下所见所闻,不需要表达什么了,
那,很好,这就是欲辨已忘言的感觉。似乎有话可说,却实际上无话可说,再一感受发现根本无需说啥。
这种感觉,一般人也能有,比如你和多年老友相聚,两个人坐下来喝杯酒喝杯茶,坐着对视一笑,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话要说,说啥都觉得刻意多余。
或者你到了一个绝美的景色,看着那风景,你已经融入进去了,连那句:好美啊,也没有必要说了。
陶渊明的这种感悟的方法。有点类似于禅宗的赌桃花而悟道。
桃花花开花落,当看到那一抹桃红,无常生灭于空中的时候,确实就到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如果还能够找一大堆华丽词藻或者组织一些语句去表达这个境界,那么这已经不是那个东西了。
这其实是人进入了一个不需要启动思维的状态,纯粹只是以心来融合所处之境。什么是心来融入,也不必管,你只需要停止思维的乱动,心就自然在作用了。
好像有时候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左思右想总是无法解决没有灵感,只好放下,停止折腾,然后去喝茶去做其他事,脑子里空空的时候忽然灵感来了,或者哪个其他的事触动了,一下想到了关键。这就是心的作用。
善用这个心的作用,可以常常进入欲辨已忘言的感觉。欲辨已忘言,为什么欲辨已忘言,因为此中有真意啊,这眼前这一幕已经包涵真意,包涵天地自然之道,何必再去分析阐述和研究一番。
所以,修行人应该学习一下陶渊明,适当放松自己,别把自己总搞的那么紧张,遇到个啥就想一大堆,研究分析判断个没完没了,这样下去,又怎么能进入那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妙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