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归去来,不过一院子

丹南生活 2025-03-12 05:07:30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千年前的一声长叹,惊醒了无数困顿于尘网的灵魂。陶渊明抛却五斗米的俸禄,转身走向南山下的豆苗与菊花,在竹篱茅舍间寻得永恒。

今人读《归去来兮辞》,仍觉字字如清泉,浇熄了钢筋森林里躁动的火——原来最深的智慧,不过是一方院落,四季烟火。

一院藏春秋,天地皆从容

古人善于将天地气象纳入庭前:春来海棠醉风,夏至芭蕉听雨,秋夜桂影筛月,冬晨腊梅破雪。

院中草木不必名贵,但需合时令而生。墙角的野菊自开自落,石缝的青苔枯荣有时,连檐下的蛛网都结着晨露的经纬。

这般景致,恰如张潮所言"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万物皆成诗眼。

今人若能在阳台上种几株菖蒲,窗台下养两尾锦鲤,亦算对光阴有了交待。

慢火煨时光,方知烟火真

现代人的日子,总是被闹钟催促,被日程表填满,连烟火气都显得仓促。可院中生活,最宜慢。

晨起扫落叶需用竹帚,煮茶要用陶泥小炉,晾衣要让风穿过棉麻的纹理。前日腌的梅子酒刚泛起琥珀色,邻家阿婆又送来新摘的枇杷。

这样的日子里,连等待都成了修行——等一畦韭菜抽新芽,等一树柿子染霜红,等月光爬上青砖墙,等远客叩响铜门环。慢的不是动作,是心在尘嚣中扎根的笃定。

心远地自偏,院是一种心境

陶渊明真正的院子,不在柴桑,而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院可围篱种菊,却围不住一颗悠然自在的心。

都市楼宇间,有人把茶席铺在飘窗,以枯枝为花器;有人用旧木箱种薄荷,摘叶时总带着泥土香。

所谓院子,不过是给心灵留一扇虚掩的门:听得见孩童追逐的笑声,容得下独坐翻书的寂静,盛得住骤雨初歇时的蝉鸣。就像苏州园林的月洞门,框住一片竹影便是江山,摆张藤椅即是桃源。

归去来兮,不是逃离红尘,而是在心田修篱种菊,让院落成为心灵安放的角落。

往来皆清欢,无客亦自足

院中待客,不必珍馐,松子新焙、山泉初沸便是至味。老友趿着布鞋,推门而入,衣襟沾着来时的桂花雨;游子归家时,门槛上总蹲着那只叫"花花"的狸花猫。

但更多时候,院子是属于孤独的盛宴:看蚂蚁搬运落花,听秋风翻阅旧书,任茶烟在斜阳里写一封没有收件人的长信。

这般清寂之美,恰似水墨画的留白,让喧嚣止步于粉墙之外。

高楼霓虹彻夜未眠时,总有人点亮一盏橘色夜灯。或许只是在阳台种上一盆绿箩,或在窗前挂一串风铃,就让陶渊明的月光漏进了现实。

人生终究要"归去来",不是逃离红尘,而是在心田修篱种菊。愿每个漂泊的归人,都能寻得自己的院子:春水煎茶,冬雪温酒,与时光对坐时,忽觉此生不必匆匆。

- End -

来源|黛青,图片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9

丹南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