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的海防格局,明朝海防的保守与短视,抗倭海防体系的演变

佑渊说历史 2023-04-11 23:17:0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引言

从洪武年间汤和整饬海防到嘉靖年间,杭州湾北岸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以卫所为中心的防卫系统,加上关、寨、台的设立,—个完整的海防防卫体系建立起来。明朝海防的保守与短视。只看到海上无事,官军消耗政府的经费,就认为沿海的海船军备皆是虚设,把正当海防中的屯兵看做无用之功。在沿海安定之时,沿海卫所的军务被荒废,被调拨出来运粮。

由于倭寇势力比较猖獗,造成倭患严重,而且时间长,危害巨大。在嘉靖末年,朝廷调整了沿海的海防机制,打破了卫所为基本单位的防守格局,直隶、浙江、福建、广东的沿海不再相互隔绝,各个卫所互相联系,共同抗击倭寇,形成了团结紧密的防御区域。

一、嘉靖倭乱爆发前的杭州湾北岸海防

杭州湾海防格局从朱元谭定下来后就未曾有大规模的改变。明中期,由于加强海防的需要,朝廷不断派遣官员到东南沿海整饬海防。正统四年八月在浙江,朝廷派遣指挥佥事吴凯提督浙江,派全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等选都指挥一员,提督南直隶沿海。正统七年六月,明英宗派户部侍郎焦宏前往浙江整饬海防,焦宏的权力很大,可以管辖浙江、福建以及南直隶的苏松等三个省区。

焦宏到任后,积极加强各个卫所的配合,提升战斗力。他将浙江沿海的千户所分成南北两大区块,以宁波府的昌国卫为界,上至乍浦到昌国,下至建跳至蒲门千户所,让专人负专责,这样各个卫所责任有归,边境无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他还整修卫所,用石块代替土筑,大大加强了卫所的防御力量。正统八年十月,大雨倾盆,导致各个卫所城墙有倒塌的危险,比如海宁卫。翻阅《嘉兴府志》:

“洪武十七年,太祖髙皇帝面谕信国公汤和视城,要求筑城增兵以备倭奴。和遂开设海宁卫,仍行浙江都指挥使司。委宁波卫指挥许能率军增筑四门、月城,皆以砖石为之”。

难以想象,明初的守御千户所居然是土筑的城墙,永乐至正统,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的风霜,加上海边多雨,气候潮湿,这些千户所的建筑崩坏情况可想而知。焦宏对卫所崩坏的现状深感痛心。他亲力亲为,四处巡视,对于破旧、老化的城池重新用砖石修筑。通过焦宏的努力,杭州湾沿岸卫所都建筑起了石砌的城墙。

除此之外,焦宏还调整了瞭望台、烽堠:

“焦公裁革海宁卫烽堠山寨四座,添改南北瞭望台二座;澉浦裁革二座,乍浦所六座,增设骑操马一百五十四匹,传递塘报”。

烽堠属于明朝防御体系中比较基层的层次了,负责的是传递军情。焦宏的种种措施,使得杭州湾沿岸的防御体系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整顿与加强。

正统年间,由于倭患严重,朝廷开始派遣专门治倭的官员到沿海提督备倭。这时,沿海备倭官员只有浙江都司都指挥同知。桃渚一难后,朝廷在浙、直均设立备倭提督都指挥。杭州湾北岸有督抚,主要负责一地的军政粮铜。除了督抚之外,还有些海防危机时候临时设立的官职,一旦预警解除,海疆危机就解除了。这些官职有巡海参政、巡海御史等等。

二、嘉靖后期对杭州湾北岸海防的调整

嘉靖大倭乱的爆发,朝廷先后派遣数个官员下沿海治倭,设立了一些新的官职,专门备倭。史载:

“巡检裁则总督添矣。崇祯年至蓟州保定各设总督,唐自干元以后,节度观察防御使之设,正与明代累添总督巡抚兵备相类。何者?巡检遏之于未萌,总督治之于己乱”。

和卫所制相对应的各级官制发生了改变,都指挥使、指挥使、千户、备户等官职不再设立,而总督、巡抚、总兵、副总兵、参将等官员随着形势的变化逐渐增添。浙江以前是没有总督、巡抚的,嘉靖末年为了抗击倭寇而添置。

浙江的总督很多,按时间逐次如下:有朱执、王抒、李天宠、胡宗宪。总督之下,还有嘉靖末年设立的督察直、浙军务侍郎,但这只是临时设立的,不是常设的官员。在总督、巡抚下设官员有总兵官和副总兵。再下是参将,这是专门为武将设立的官职,一般职能是明代防卫边疆地区的总的统兵官。参将下面还设置有游击将军,游击将军的下面还设有很多把总。

嘉靖中,兵制大变后,在浙江设立四个把总,位于浙西为海宁卫总,驻扎乍浦,隶属杭嘉湖参将及兵备副使,管辖十个陆上营堡。具体见《嘉兴府志》记载:

“海盐则议添陆名五营,分为左、右、中、前、后五总,左右二营防守海盐,前营防守澉浦,中后二营防守乍浦。每营把总一员,队长一十五名,什长四十五名,正兵四百五十名,火兵四十五名,杂流五十五名。遇汛分派沿海循塘拒守,汛毕仍守城池……”

隆庆元年,因为沿海无事,各卫所都在裁剪士兵,兵制发生了改变。海宁卫的兵制改由分巡佥事管理。隆庆三年,因为屯田不行,导致卫所兵粮匮乏,不得不减少民兵,削弱了战斗力。

“海宁卫并澉乍七所军兵挑选足数。左营防守海盐,右营防守澉浦,前营防守乍浦,后营防守嘉兴,遇汛月协守海滨,汛毕退守嘉兴。各总以海宁卫指挥,统领哨官。以各所百户统领哨,军兵工食在于军储仓本所按月关支”。

卫所、沿海的水寨、巡检司也配备有军船。明初期的军船以大型海舟为主,也有一些快船。明中叶,为了驾驶方便,沿海各个卫所都逐渐放弃了大船,换成小舟。明后期,由于募兵制和兵营制度的出现,沿海的备倭任务主要由募兵担任,沿海卫所军船大为减少。到了嘉靖年间,由于停泊时间太久,又得不到修理,沿海的兵船很多都废坏了。如嘉兴府海宁卫的乍浦所、澉浦所中存留的海船就损失很多,就算幸存的海船也不见大船,多以小型军船为主。

国初,洪武十六年开设屯田,依照定例,卫所调拨兵士,在仁和等县开展屯田。浙江沿海卫所多数有屯田。宣德、正统以后,对屯田之事十分看重。卫所的都司任命都指挥一员,按察司添设官屯佥事一员,专门负责管理屯田事务。

明初期,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沿海进行巡哨制度,即各个水军划分一定的洋面作为其防守地区,分区按照春秋的汛期进行海上巡逻,明初以后,这种大面积的巡洋制度随着海防的松懈也越来越少。嘉靖后期海防格局调整之后,会哨制度才正式形成。会哨是指在相邻的防守地区的兵船在海上固定连接处相会,交换凭证,巡视海洋的制度。到这时候,杭州湾北岸沿海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巡哨制度。

巡哨可以有效地发现敌人,而且集中了军船力量,可以远洋追敌,歼敌于近海。关于当时巡哨的情况和重要性,明人郑若曾早就在《万里海防图论》说到:

“盖浙东地形与福建连壤,浙西地形与苏松连壤,利害安危,各有辅车相依之势,故上命浙江巡抚总督浙、直、福,分哨各官,互为声援,而不许自分彼已,画地有限,责任相联”。

杭州湾北岸沿海的会哨由总兵官下辖的游兵把总带领,指挥着千百户等船往来会哨。其巡哨的路线如下,苏松南边的竹箔沙兵船哨至洋山和浙江北部的马墓兵船相会;浙江南部的沈家门兵船哨至福建的烽火门,与小埕兵船相会。明代杭州湾北岸的巡哨:

杭嘉湖参将:参将率水兵一支,主要负责游哨。下设中军民色把总一人,率领大小战船共计十九只,士兵共计二百五十九名。

但是这种游哨的作用和巡哨不同,这种由长官带领的游哨在汛期里跟随参将驻扎在白塔山港湾内,不断巡哨滩许、羊山等海洋,还负担策应督查各游哨兵船。海宁把总,所辖三只水兵为羊游哨,许山哨及乍浦守关水军,驻扎海宁卫,下辖陆兵四总。随军部队驻扎乍浦所城,主要防守澉浦。汛期巡哨的时候驻扎在乍浦梁庄,向东巡哨的路线是从大营地方出发,后营下设名色把总一员,下设哨官四人,共计民兵四百三十七人,随军部队屯驻海盐操练,防守乍浦。汛期巡哨的时候屯守乍浦西海口。向东巡哨至牛桥地方与前营官兵会哨,向西巡哨至海盐白马庙地方,与左营官兵会哨。

嘉靖倭患严重之时,金山卫也添设游击将军一员,统领马步、游兵,从南北两个方向来往海洋巡哨。这样以来,北到江,西到乍浦沿海的各国守卫的营堡之间,都能得到巡哨制度的保护。

嘉靖三十二年,明朝在金山卫设立副总兵,管理地区从辖沿海至镇江,凡吴淞江、浏家河、福山港、镇江、团山五总添设游击兵众,具听从金山副总兵调遣。与狼山副总兵水陆相互接应。金山卫调整后的建置如下:

下辖六十二个墩台。金山卫沿海每六里筑一墩,拨一军,在墩台设立守军,朝夕瞭望,每见外洋船只往来,即举火相应,互相传报。

如果探查发现确实是倭寇侵犯,即整军驾船出海迎敌。金山卫下辖三营,两个堡,分别是金山营,江门营,独树营堡,蔡庙港堡,胡家港堡。金山卫本就和嘉兴府交界,其中,独树和江门营寨与嘉兴府相连,互为守备。

三、民间力量的招募

明初没有形成正式的募兵制和征兵,所有士兵均是世代为兵。但洪武年间也有民兵。“洪武初,立民兵万户,捡民之壮勇者,编列队伍而以时校阅之。有事从征事,已复还为民,功成与军兵一体升用”。

招募民兵始于王抒、张经招用客兵。募兵制始于正统年间,嘉靖年间,由于卫所士兵逃跑严重,而不得不调集外地军队和招募本土军队,募兵制正式形成。在嘉靖后期,出现了诸如戚继光等非常有军事才能的将领,戚继光废弃原有的卫所军队,在义乌招募乡民成为新的军队。戚继光本意就在于借用义勇训练乡兵,给予恩惠,并且和士兵们打成一片,再加以严格的训练,独创的鸳鸯阵法,在抗击倭寇的时候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力。

戚继光在义乌招募军队,矿工和农民纷纷踊跃报名,立志为国为民消灭倭寇。经过训练,募兵组成的军队发挥了强大的力量,成为抵抗倭寇的中流砥柱。比如嘉兴府的嘉善县就开始招募民兵:

“明正统十四年九月,令各处招募民壮就命本地官司,率领操练遇警调用,事完为民,嘉善始选三百名。天顺元年,令官给器械,皆照粮点充,未征工食……嘉靖十九年,定为三百人按田编佥,每里一人,随正军操演,保障城邑”。

这中招兵和募兵就是从正统年间开始,民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于此相对应,朝廷改变了沿海的卫所和相应的职官制度。原有的卫所用营哨代替。

结语

随着嘉靖倭乱的爆发,海防松弛的危机暴露无遗。一是卫所的防卫松懈,士兵逃跑者众多,屯田因为各种原因被废弃。二是明初建立的水军不再发挥主要作用,战船破损。更严重的是,巡哨制度被荒废。面对这样的危局,朝廷也开始调整海防格局,杭州湾北岸的海防也得到了修补和完善。卫所、巡检司、海军和兵船共同守卫的沿海防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后杭州湾北岸逐渐建立了海上巡逻、沿海预警、陆上守备的三位一体的海防防御格局。

在此之下,若分支都能够得以正常运转,是可以对倭寇的入侵进行有效地抵御的。明嘉靖年间的爆发的倭寇大乱,在以前海防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建立了水陆并举,军民结合、相互联防的机制,这相对于国家海防是一个十分大的进步。浙江建立了新的四参六总的兵制,加强了水军和陆军的力量,使得倭寇不敢再轻易进犯。重新修补的海防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明史》

《筹海图编》

《江南经略》

《杭州府志》

《明会典》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