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女儿违规直播带货,谁在纵容未成年人的“生意经”?

清扬君 2025-04-16 17:53:49

近日,快手头部主播辛巴(辛有志)的大女儿被曝违反未成年人直播带货规定,在直播间公开推销商品,引发舆论争议。

据辛巴2024年透露,他于2011年有了大女儿,推算其年龄应在14岁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辛巴的母亲长期在快手直播带货,并声称原因是“辛巴不给自己钱”,需要靠自己赚钱买房等。

然而就在4月10日,辛巴的大女儿出现在其奶奶的直播间,参与带货,甚至与后妈“雪大”视频连线,炫耀自己的销售业绩。期间,辛巴的小女儿也短暂出镜。直播中,有网友留言调侃“宝贝嫁给我吧”,辛巴妈妈随即回应:“梦里啥都有,孩子才14岁!”

尽管平台明确规定未满16周岁不得参与直播营销,但此类事件仍屡禁不止。这不仅暴露出部分主播对规则的漠视,更折射出直播行业在未成年人保护上的漏洞。

流量狂欢下的灰色地带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直播平台应严格限制未成年人参与商业直播。然而,在利益驱动下,不少网红家庭仍打“擦边球”——有的让未成年子女出镜试吃、试用商品,有的甚至直接引导其参与销售话术。辛巴女儿此次事件并非孤例,此前“小马云”范小勤、“佩琪宝宝”等未成年网红均因过度商业化引发争议。

业内人士指出,这类行为背后是“家族式带货”的流量逻辑:利用未成年人的“萌态”或“星二代”光环吸引关注,进而转化为商业利益。《新京报》曾对此现象评论称:“当孩子成为带货工具,保护的底线何在?”

平台监管为何屡屡失守?

尽管快手、抖音等平台均设有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但实际执行却存在漏洞。例如,部分账号以“亲子互动”为名规避审核,或使用成人账号开播后让未成年人出镜。中国消费者协会曾点名批评此类现象,强调“平台不能以技术难度为由推卸责任”。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流量经济的诱惑。头部主播的子女自带话题度,平台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据《财经天下》周刊调查,某短视频平台对违规未成年直播的处罚仅限短期封禁,且“复播后流量反而更高”,变相鼓励了投机行为。

清扬君点评:

未成年人参与商业直播,不仅涉嫌违法,更可能对其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心理学专家指出,过早暴露于功利性直播环境,易导致儿童价值观扭曲,甚至诱发攀比、焦虑等心理问题。《南方周末》曾援引案例称,某未成年网红因长期直播带货,出现厌学、社交障碍等症状。

这种“啃小族”式直播带货,正在摧毁行业的根基。《澎湃新闻》一针见血地指出:“让未成年人充当‘流量工具人’,不仅践踏了行业规则,更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赤裸裸透支。”

人民网的警示犹在耳畔:“未成年人保护从来不是私域话题,而是必须坚守的社会红线。” 当直播经济开始“啃食”未成年人的纯真,这个行业所谓的繁荣,不过是在透支未来的根基。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把子女当“人肉提款机”的家长,和当年逼着孩子街头卖艺的“啃小族”有何本质区别?

注:本文为清扬君自媒体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或抄袭,违者必究。转载合作请联系授权。

0 阅读:1

清扬君

简介:日化财经资深评论员、行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