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全文约2000字,阅读约10分钟
自古红颜薄命,林黛玉最终含恨而死。
虽然不是贾家的人,但是处理后事却仍然是贾府里头等大事。
贾母是林黛玉的监护人,林黛玉死后,她的遗物必须经她过目后才可处理。
林黛玉寄居在荣国府里生活,本身没有多少金银财宝,房里即使有珍稀古玩,也是贾母所有,她只是摆设而已。
所以,林黛玉的遗物处置并不复杂。
林黛玉留下来最多的是书籍,林如海死后,贾琏将林黛玉带回荣国府,林黛玉带了纸笔和书籍回来。
纸笔分给了贾探春、薛宝钗和贾宝玉,书籍放到了潇湘馆。
书籍纸笔堆放中,一定会有一封书信——林如海病重时写信给贾府,让林黛玉回家探望。
看到林黛玉遗留下来的书信,贾母转悲为喜,细细思量后独自庆幸。
书信让人睹物思人,往事历历在目。
【1】
林如海一病不起,最终走上死亡之路。
《红楼梦》第十二回对此有过详细交待: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
贾琏负责护送林黛玉回去,一直在帮助处理相关事宜。
林如海死前一定会安排死后财产之事。
林家除了林黛玉之外,没有其它子女,对此林如海曾经说过家里之事: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去?”(《红楼梦》第三回)
所以林家财富会留给林黛玉。收留林黛玉则会名正言明收获林家的财富。
【2】
林家的财富巨大。
林家世袭为侯,几代人积攒的财富可观;林如海在巡盐御史上当官,手中过往钱财无数,积攒的家资也非同一般。
林黛玉一进荣国府,林如海为了让贾雨村尽心尽力护送林黛玉进京,不仅给他写了推荐信,还把他谋官的钱财都进行了预支。林如海在出发前,豪气地跟贾雨村说道:
“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红楼梦》第三回)
多年以后,贾琏曾经在家里跟王熙凤说过这笔财富的具体数额。
贾府没落后,宫里的太监们轮流前来打秋风。夏太监以买房子为由,派小太监到贾琏家里借钱,离开后,贾琏感叹地说:“再发个两三百万的外财就好了”。
贾琏所说的外财,就是林家的财富。
贾琏在林家期间,为了运送林家财富,派昭儿回家。王熙凤问起为何回来,昭儿这样说道::
“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服带几件去。”
昭儿回来做三件事:一是报信请安,二是“讨老太太示下”,三是带大毛衣服。
三件事当中,向贾母请示是核心之事。
林黛玉重回贾府是出发前就定下的事情,无需请示。
联系贾琏所说的两三百万外财之说,请示之事只能是遗产。
【3】
林黛玉继承的遗产,最终进入了荣国府。
对于自己遗产,林黛玉其实有过担心。
贾宝玉过生日当天,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在花园里畅谈心事,两人谈论起生活收支情况。原文如下:
林黛玉说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很多人以为宝玉所说只是安慰之语。其实不然,宝玉所说有所指。短不了两人,可以理解为贾宝玉有贾母支撑,林黛玉有自己的家私,所以短不了两人的支出。
事实上,宝玉的推测太过于乐观。
偌大的贾府,上千口人,坐吃山空,无人节俭。想要维持外在的体面,正常的开销,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有人推测,修建大观园用的是林家的钱;有人推测,贾府日常之费是林家的钱……
无论哪种推测,本质都是一样:贾家挪用了林家的钱。
林黛玉不死,只有嫁入贾家,才能圆满解决这个死结。但是林黛玉体弱,无法嫁给宝玉为妻,这个两难的处境让贾母无法解决。如今林黛玉早死,这个问题竟然迎刃而解。
人死如灯灭,林黛玉之死让贾母悲伤,但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之后,贾母为一族人生计着想,一定会转悲为喜,独自庆幸。
【4】
贾母的心理变化,只有直面过死亡的人才能接受。
生活,永远要继续下去。人死之后,一切归零。活着时拥有的一切利益,都会被重新分配,虽然这很残酷,却是现实。
应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途径:好好生活,用活者的活力对抗死者的冰冷。
愿所有看到此篇文章的人,能够好好生活。
写在后面:
阅读《红楼梦》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随着个人的思考,对社会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对《红楼梦》文本中的人和事,也就有了不断地认知。甚至对以往自己个人观点也会有颠覆性的再认识。因此,敬请各位在阅读中,保持个人独立思考,疑问精神,批判思维。短文若能引发您的思考,乃是一大幸事。若是有不妥之处,也请海涵,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权当贻笑大方了。(本文依据《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相关内容整理推测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