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全文约2000字,阅读约10分钟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宝玉看《西厢记》,被黛玉发现。
二人共读西厢,情浓之际,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后,扬言要去贾政面前告状,吓得宝玉马上求饶,林黛玉见他害怕,忙又笑着打趣:“一般也吓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苗儿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银样镴枪头不林黛玉所创,而是借用了《西厢记》里的词话,书中第四本第二折中,红娘骂张生时说道:“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
银样镴枪头是指一个人中看不中用。
林黛玉为何这样说贾宝玉呢?因为她试过三次,每一次都是同样的效果。
1.林黛玉第一次试宝玉发生在薛姨妈家里。
《红楼梦》第八回,薛宝钗染病梨香院。贾宝玉私下里前去慰问;他刚刚到薛家居住的梨香院,林黛玉就随后赶来。
薛姨妈盛意挽留,并让贾宝玉喝酒解馋。喝酒之时,李嬷嬷便上来阻拦,宝玉央道:“妈妈,我只喝一钟。”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
贾宝玉喝过三杯酒后,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屈意央告,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
贾宝玉的表现让林黛玉大为恼火,她冷笑训斥李嬷嬷以下犯上,有意使薛姨妈难堪,才让贾宝玉重新有了喝酒的兴趣。
林黛玉为了维护贾宝玉的体面,巧妙运用语言。
2.林黛玉第二次试宝玉是史湘云入府当天。
《红楼梦》第二十回记载。史湘云进贾府,受到众人的热情款待。
贾宝玉在薛宝钗房里闲坐,得知史湘云前来,两人一同前往。林黛玉见此情形,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
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
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林黛玉回屋,贾宝玉跟随前来,百般解释,说出“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至理名言,含蓄表达自己对林黛玉的感情远超过对待薛宝钗的态度。
但是说归说,贾宝玉说过之后,并没有付诸行动,反而与史湘云关系越来越近,并没有在追求林黛玉的道路多走一步。
3.林黛玉第三次试宝玉发生在两人共读《西厢记》之际。
林黛玉读完《西厢记》后,贾宝玉情难自禁,借用书中的话表达自己对林黛玉眷恋。
林黛玉借助身份,假意嗔骂,并提及请贾政为自己做主。
贾宝玉听到提及父亲,吓得连连表态,口口声声地称:“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贾宝玉如此惊慌之下,竟然也没敢说出想娶林黛玉之事。
感情发展到水到渠成的地步,贾宝玉竟然临阵退缩,没有做出与袭人偷试之举的事情,没有顺水推舟达到林黛玉对他的预期。
他的软弱无能,让林黛玉又爱又恨,所以借助书里之言,嗔骂宝玉。
贾宝玉怯懦如“银样镴枪头”,并非只林黛玉一人定性。
考试贾府一半以上男人的多姑娘也给出过相似的结论。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记载,晴雯被王夫人撵走后,在哥哥家里等死。
贾宝玉前来探望,被多姑娘发现。于是起了异心。贾宝玉要与晴雯告别之际,却被多姑娘拽进了里屋。贾宝玉百般抵抗,让多姑娘完全失去了兴致,见识过贾宝玉的本事,多姑娘说出一句更加形象的话:
虽然闻名,不如见面,空长了一个好模样儿,竟是没药信的炮仗,只好装幌子罢了。
话糙理不糙,多姑娘的说法与林黛玉的说法完全一致:贾宝玉是个怯懦之人。在林黛玉眼里,是苗而不秀;在多姑娘眼里,就是没药性的炮仗。
4.贾宝玉为何怯懦?
表面上看,宝玉的性格偏向于女孩子。他的审美观念也是如此:“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很多人认为,这是贾宝玉对女人的赞美。
其实,从更高的维度来看,这是贾宝玉自身的价值取向。这句话表明他不具备男性的象征,更不具备男性雄起的力量。
贾府历经百年,男子们花天酒地,不务正业,读书不行,守业不行,只能靠着贾母、王熙凤、贾探春等一行女人来支撑。在这种氛围里,男人的角色不是担当,而是享受。
阴盛阳衰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男人不是贾琏这种登徒子,就是贾宝玉这种“娘炮”。
“娘炮”不担当,缺乏阳刚之美,是假男人。所以,林黛玉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是苗而不秀,中看不中用。
写在后面:
阅读《红楼梦》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随着个人的思考,对社会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对《红楼梦》文本中的人和事,也就有了不断地认知。甚至对以往自己个人观点也会有颠覆性的再认识。因此,敬请各位在阅读中,保持个人独立思考,疑问精神,批判思维。短文若能引发您的思考,乃是一大幸事。若是有不妥之处,也请海涵,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权当贻笑大方了。(本文依据《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相关内容整理推测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