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5个小时的飞行,唐琪抵达了刚果(金)。当地的机场与国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县城小车站“神似”。昏暗的灯光下,“两眼一抹黑”,这是唐琪对自己驻外工作地的第一印象。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唐琪一样“瞄”上了驻外工作,他们离开舒适、熟悉的家乡,远赴非洲大陆寻求新的就业机遇。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的就业率下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仅为78.5%。选择在非洲“上岸”或许是他们人生的新机遇、新方向。
01 大学毕业,
他们“瞄准”了非洲
一年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雨鱼(化名)来到了非洲刚果(金)东南部的一个省份。
他毕业于国内一所一本院校的法语专业,本着“是央企、大平台、待遇好”的原则,雨鱼目标明确地通过一个法语外派微信公众号,很快找到了一份法语翻译的工作。
很多公众号都有法语外派招聘的信息
雨鱼记得,当时的面试过程相当顺利。在经过驻外意愿和个人情况两个问答环节后,他又参加了一轮法语听力和口语对话测试,便和公司签订了劳务合同。
和雨鱼相比,2022年毕业的唐琪(化名)选择驻外的原因则有些特别。唐琪本科获得了经济管理和旅游管理双学位,自学法语本来是准备去法国留学,但由于留学手续中的留服认证出了差错,她需要在国内再等一年。在这种情况下,她将目光转向了寻找驻外翻译的工作,“纯粹是认为在国内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太难了。”
唐琪说,她的理想工作很具象:朝九晚五、能双休、月薪6k左右,“但在我的老家,语言方面的工作很难达到这个标准。如果涌向大城市,又必须接受每天超长的通勤和‘内卷’的消耗。”唐琪说,选择非洲,意味着自己可以告别“内卷”。
为找到一份理想的驻外工作,唐琪也做过很多功课。她了解到,提供驻外岗位的大多是大型央国企、上市公司和一些知名外企等,挑选公司则需要着重看安防能力、驻地位置和安保制度。唐琪还了解到,就法语从业者而言,非洲的就业工资算是“天花板”级别。目前,刚果(金)的法语翻译应届生月薪大概是1.6万元到2万元。而且只有和公司总部签订劳动合同,回国后才会有岗位分配,如果签订的是劳务或劳务派遣合同,外派结束后回国,只能自己另找工作。
从投简历到接到刚果(金)法语翻译外联方向的offer, 唐琪等待了一个月的时间。工作定下来那天,在欢欣鼓舞之余,她的“出国恐惧症”也被触发了。唐琪只能反复安抚自己:“干两年就去读书,第一年:前半年享受充满新鲜感的工作,后半年再坚持下就可以回国休息一段时间!第二年,着手准备留学,完成考试、申请学校,时间很快就会过去!”
唐琪收到了面试成功的通知
02 “就像到了非洲人
比较多的中国城市”
6月14日,唐琪从成都出发,在埃塞俄比亚转机,经过大概15个小时的飞行,才抵达刚果(金)。她印象里,当地机场比较破旧,有点像国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县城小车站。昏暗的灯光下,唐琪看到的全是黑色皮肤的人,“两眼一抹黑”。
好在辗转来到工作驻地后,干净整洁的单人间小公寓让唐琪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宿舍有热水器,水压还非常足。这里还有中国厨师,餐食也非常不错。”在工作地,生活上的一切都让唐琪觉得舒适,工作内容和节奏也相当惬意。
唐琪在埃塞俄比亚转机
由于唐琪是新人,她被安排的工作十分基础,在翻译之外,偶尔承担一部分零碎的行政工作。不过她更看重的是薪资和工作强度的匹配度,比如能够保证早8晚6、准点午休,“大家忙完手里的活就能‘放飞自我’,周末的娱乐活动也很丰富,比如唱KTV、按摩、吃火锅、逛中国超市……”
有趣的是,国人的聚集带来了地理边界的模糊感。在雨鱼看来,在刚果(金)工作和在中国工作给他带来的感受差异并不大,“虽然是翻译岗位,但在公司内,需要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场合并不多。大多还是和中国同事交流,对中国领导汇报,文字材料也是中文的。”雨鱼说,因为是在中资企业工作,公司给他们提供的餐食、用品都和国内无异,工作地点也有几百个中国人。
驻外工作期间,业余生活也很丰富多彩
雨鱼的岗位需要经常外出,但他发现,外部的中国超市、中国旅馆、中国商店都会连成片,“中国人无处不在,恍惚间,我会觉得我只不过是在非洲人比较多的一个中国城市工作。”
对于这一点,唐琪也有相同的感受。她来非洲一个月,甚至还没有过想家的时刻,“从国内空运物品,基本4天就能收到,炸鸡、奶茶、蛋糕……任何我想要的,在这里都能买到!”
刚果(金)的中国超市
驻外工作纵有千般好,这些年轻人也要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与挑战。比如找工作时遇到的合同纠纷,或是当地发生战乱、出现新病毒蔓延等等。驻外年轻人需要揣进行囊的,还有勇气。
前几天,唐琪不小心患上了伤寒感冒。她独自面对半夜发烧、昏昏沉沉、鼻涕不止,还独自一人到医院输液。一周后,整个人才终于恢复了精神头儿。经过这次事情,唐琪更加注重照顾自己:刚果(金)冬季的白天要加衣,做好保暖。
唐琪独自一人打点滴
03 趁年轻多尝试,
也许就能遇到好出路
一年来,雨鱼时常在社交平台和有意向找驻外工作的年轻人交流,分享招聘信息和他在海外工作的经验。他能明显感受到,最近一段时间,找他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了,其中绝大部分人是应届毕业生,“他们不是在国内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有极少数人是因为想到国外看看。”
在雨鱼看来,去非洲求职是一个可尝试的出路,“与其说这是一种逃避,不如说是另一种选择,但前提是个人能够适应异国的生活,且能找到一家合适的公司。”
唐琪则认为,像她一样的00后,正因为生活压力相对较小,所以才能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不管是挣钱后去读研,还是攒些钱回国,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等到30岁,我可能就不一定有勇气来到非洲,也没法实现我环游世界的目标了。”唐琪说。
唐琪拍摄的当地街景
唐琪的驻外工作时间为两年,她丝毫不会为未来就业焦虑,她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外派结束再去法国读研两年,她就28岁了,过了艰苦和疯玩的时间节点,也该在国内稳定下来了。那时候,她希望能进入一家外企,或是考编成功,让自己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在非洲工作的一个多月以来,唐琪把日常工作生活以日记和指南的形式分享到社交媒体上,有出发准备篇、心理建设篇以及应届生防踩雷指南……她希望通过这些信息,让大家对非洲工作的认知变得更清晰和全面,“不要过于敏感,也不能太理想化。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难以找到100%满意的工作,混迹职场,苦涩与甜蜜同在,重要的是坚守本心和保持内核稳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婧懿
统筹/林艳 张彬
图片 |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