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堪称工业的血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推动力就是煤炭和石油。
在90后们上小学的时候,课本上都明确写着,全世界的石油储备预计在2035-2050年将会枯竭。
但是等我们长大后,经常会看到全世界可探明的石油储备不断增加,石油甚至越用越多。这让很多人甚至都怀疑石油的有机生成论。
在传统的地质定义中,石油也就是原油,其重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而碳氢化合物是就是有机物。之所以将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大分子叫有机物,是因为这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是生命组成的核心元素。
所以这种孕育出生命的化合物也就是有机生命的摇篮,也叫有机物。
我们一般认为,如果在某个地方发现大量的有机物,那就证明这个地方曾经存在过大量的生命迹象。
而石油是典型的有机物,科学家自然而然地就认为石油的形成来自远古的生命残骸。
现在的主流地质学界,一般认为石油来自远古时期动植物,藻类,蜉蝣动物的遗骸。它们至少经历了数百万年的酝酿才变成原油。所以从这种观点来看,石油就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当然,这种不可再生的意思并不是说地球不会再形成新的石油了,而是在人类可预见的未来,石油形成的时间尺度对人类来说是遥遥无期的。
这种观点目前是主流的看法,所以大众对石油的未来是悲观的,但是现实好像是相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最近十几年了,全世界新探明的石油储备越来越多,新开采的石油也越来越多,石油貌似开采不完。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石油每年的开采量已经超过了新发现量。所以当时就有人呼吁不要多度开采石油了,一旦开采量持续超过新探明量,那在未来50年,石油必然枯竭。预期到2035年,人类将无油可用。
但是现在距离2035年只有13年了,石油的开采量不但没有下降,新探明的可开采量反而越来越多。
那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难道是地球内部可以源源不断形成用之不竭的石油吗?
仅仅只是中国,最近几年就发现大量的石油储备,比如我国塔里木盆地的顺北油气田已经发现671吨石油当量。
位于黑龙江大庆市的大庆油田,在2021年通过全新的技术已经探明到地质储藏12.68亿吨的页岩油。
按照我国每年5亿吨的石油消耗量来计算,这些页岩油足够我们使用整整两年。但是作为战备资源,这些石油会慢慢开发,会作为大国利器的杀手锏。
以上还只是陆上的油田,还不算渤海湾和南海的海上油田。
除了我国,世界各国的石油探明量基本上也是越来越多。
所以就有人主张放弃石油的有机生成论。因为有机生成论不符合石油越用越多的客观现实。
这种理论就是石油的无机生成论,这个理论最早是由俄罗斯科学家在1850年提出来的,但当时并没有获得学界的认可。
而最近十几年又被重新提出来了。这种理论也叫非生物石油假说。并认为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气这样的有机物并不是来自远古生物的遗骸。
比如,土星其中一颗名为泰坦星的卫星上就包含大量的甲烷。
甲烷是典型的有机物,但是泰坦星上并没有发现生命,那为什么也能形成大量的有机物。这就表明有机物的形成并非一定需要生物的参与。
该理论认为天然气这样的有机物,是由于地幔深处温度和压力极高。这会导致大量无机物分子碰撞,直到形成较为稳定的有机物为止。而且现在大量研究也发现地幔区域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物。
但是学家并不认可这种说法,虽然地幔存在大量有机物,但是其浓度降低。所以地幔的有机物并不是天然气的主要来源。
2009年,瑞典的科学家找到关键性证据,用于支持石油的无机生成论。这些科学家在实验室通过模拟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居然成功制造出来有机物!这就表明,石油完全是可以不通过生物就可以形成。
当然,作为人类的一份子,我们都是希望石油的无机生成论是对的。毕竟这就证明,石油是可以从地幔深处源源不断地冒出的。只要不是生物生成论,那就意味着石油是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不断再生的。那这对人类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但事实总归是事实。目前主流学家虽然已经认可石油是可以通过非生物形成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就目前人类开采的石油来说,这种石油到底多少来自生物,又有多少来自无机物,这个还说不清。
石油当然可以通过无机物来生成,但是无机生成可能只占了极少一部分。主因可能还是来自生物。所以这对我们来说,石油依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