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裁之下,俄罗斯“东转战略”这一步走对了。2022年1-10月,中俄贸易额达到1539.3亿美元,仅仅是10个月的数据就跟去年年度记录一个水平了,年底甚至可能提前完成2024年定下的2000亿美元目标,这对于急需回血的莫斯科而言是好事。不过中俄贸易增长虽势头猛劲,想要长期发展却还得克服几个难题。
首先,这次的数据公布后暴露出一个问题——中俄贸易极度不平衡。今年俄罗斯的出口量增长50%,总额约为950亿美元,但是中国出口仅有600亿美元,大约只增长了13%。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其实,中俄贸易之所以增速快,是因为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被迫向东转,其能源物资今年尽数往中国、印度输送,因为给了友情价,中国市场自然会多多买入。就拿煤炭来说,8月份俄罗斯对中国的煤炭交付量达到了840万吨,大约为2月份的三倍。
不过问题就出在这,中国进口量猛增,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俄乌危机这一框架下的。一旦冲突问题趋于缓和,俄罗斯也不可能一直低价做买卖,届时中国市场的吸入量也会随之放缓。如今的贸易额,看起来就更像是“昙花一现”,不够稳定。
加之俄罗斯虽然说着欢迎中企,但还没有给够足够的红利吸引中企入驻,也没有留下更多的市场给中国商品。假如俄罗斯一味想靠往中国输送能源回血,但是却不给中国市场更多机会,恐怕会给未来的合作埋下一个随时会炸的雷。
那么想要改变现状,就要从“病根”入手,先得“治好”中俄不够健康的贸易结构。要知道,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商品多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则是以能源为主,单一的贸易结构,无疑限制了双方进一步的合作。
说到这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中俄间单靠能源合作恐怕难以更进一步?答案很简单,“中国永远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事实上,这些东西不仅我们中国人明白,俄罗斯人也同样发现了。比如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高级分析师伊戈尔·尤什科夫,就在评论中俄经贸的一篇采访中,直言不讳的提到了这句话。这一点,恐怕俄罗斯比谁都明白。
毕竟中国的能源供应商有很多,除了俄罗斯以外还有沙特、伊朗、安哥拉以及委内瑞拉等国,现在俄罗斯把能源价格压低,中国的买入量突增自然是意料之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未来也只能跟俄罗斯做生意。
作为能源进口大国,我国2021年能源对外依存度大概是20.6%,这么大的市场体量,将所有的能源贸易都押注在一个国家身上,不理智也不现实。而且靠着“一带一路”加持,我国这几年已经跟很多国家建立了能源合作机制,这也说明中国走的是进口多元化路线。
有了这层因素,就注定中俄之间单靠能源贸易往来,恐怕早晚有一天会触到瓶颈。中俄间还是要打通除了能源之外的其他贸易,才会迎来双赢局面。
说完结构弊端,还有一个棘手问题摆在中俄贸易面前,那就是运输。中俄的生意做的很红火,但有一段时间中国的进口量却出现了下滑趋势,其实还真不是中国买的少了,根本问题是俄罗斯的基建跟不上。俄罗斯的铁路关键时刻掉链子,积压了一堆货物,也就导致了进口数据下滑。
不过归根结底,造成这种局面的还是俄罗斯自己。俄罗斯常年把欧洲当成主要市场,无论是几大主要码头,还是那些关系到经济命脉的管道,都是“脸冲西面”去修建的,对于东方一贯冷淡,也导致其面向亚洲的基建较为落后。
对比一下,俄罗斯之前可以克服种种技术壁垒在水下建北溪管道,修建一条通往中国的铁路却用了好多年。所以说,这种向往西方的心理,也导致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制裁时退路太少,假如俄罗斯以前就注重通往东方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现在亚洲方向的贸易与交流只会更多,不会少。
总结起来就是,如今中俄贸易虽然势头正盛,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乐观。毕竟中俄贸易之间还存在很多缺陷,只有填补了问题,才能保证双方的贸易合作一路稳定向好。换句话说,想要再创贸易记录光靠中国还不行,俄罗斯的改变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