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这段历史,为什么这么精彩?一段段历史为什么总能让人读来欲罢不能?因为这时期出现了太多太多的名人、贤主。在这段时期里,诸侯争霸,群雄并起,你有你的对策,我有我的权谋。
这时期的打仗,非常讲究公平。我要攻打你,那我会提前告知,让你有个思想准备,你不应战,就属于战败。你要应战,那我们就约定好时间,约定好地点,各自排兵布阵,较量一番,战败方割地。
小心眼人人都会,但大家不屑于使用。这就是春秋这段历史的精彩之处,每一个国家都有显赫的一段时期,但大家从不会为了吞并对方而刻意发动战乱。一旦无理由进攻某个国家,那么挑事的一方,一定会遭到其他诸侯联合进攻。正是因此,各方诸侯一直小打小闹,只是为夺走对方土地,而不是想让对方灭国。所有诸侯国彼此打仗有个前提,不得随便祸害百姓,点到为止,输了割地求和,赢了再把土地要回来。
01古人的气节很高,肚量也很大,尤其是齐桓公。齐桓公能够带着齐国,将齐国从一个病恹恹的国家,发展成一方霸主,与他的肚量有着紧密关系。齐桓公当了盟主后,连番在鲁国吃亏,就想着先任由鲁国折腾一段时间,反正日后有的是时间去修理鲁国。柯地会盟,长勺之战,齐桓公两次阴沟里翻船,甚至被鲁国曹沫拿刀威胁。齐桓公为了自己的大业,并没有因此记恨鲁国,反而把矛头调转到了宋国身上。
为啥突然要对宋国动手?因为宋国当初不满意齐桓公当盟主。按照实力来说,宋国是一等国家,齐国是二等国家,齐国确实不配和宋国争抢盟主之位。
齐桓公联合陈国、曹国去攻打宋国的途中,遇到一个怪人。这个怪人不是生的怪,而是说话怪。这个怪人在齐桓公路过的途中,一边放牛,一边唱山歌,怪点就在他的山歌里面。
怪人所唱的山歌中说:“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世道艰,路不平,长夜漫漫何时明?”
02齐桓公一听这山歌,立马不开心了。他命人把这个怪人叫来,然后质问怪人为啥唱这种山歌?并对怪人说:“你生活在我齐国的土地上,现在齐国这么强大,老百姓这么富足,我又是所有诸侯的盟主,只要我一声令下,哪个诸侯敢不听我的命令?
咱们齐国就是大哥,一片盛世繁荣之象,你为啥要唱这种山歌?”齐桓公也当爱较真,换做其他人,哪会管一个放牛的乡野村夫唱歌?齐桓公不知道的是,这个怪人之所以在此地出现,就是为了专门等他。怪人得到齐桓公的召见,解释说自己叫甯戚。因为怀才不遇,生活极为艰辛,得知齐桓公爱才,所以专门在此等候。紧接着对齐桓公刚刚说的话进行总结。
甯戚说:“你每次召开会议,10个只到3个,总会有诸侯不参加,你发号的施令,根本没人听从,甚至还被鲁国人拿刀架在脖子上。这怎么能叫,一声令下,无人不从呢?”
临走前,甯戚依旧不忘补刀,嘲讽齐桓公说:“人家都说你大度开明,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看来都是外界的谣传罢了,你,根本算不上盟主。”甯戚这张嘴,当真毒的可怕。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齐桓公被甯戚逮住把柄这么一顿强烈输出,竟然突然醒悟,反而觉得甯戚只是实话实说,并没有错。齐桓公因此觉得甯戚这人不简单,又让人把甯戚追回。
03甯戚被追回后,齐桓公亲自给他道歉。然后说只是想吓唬吓唬他,看看他到底怕不怕死,并不是真的想杀他。甯戚闻言,哈哈大笑,拿出管仲的举荐信说:“相国在书信中夸赞大王有气量,所以我才想趁此试一试,大王果然大气量。”双方这一番试探,彼此算是看对了眼。甯戚被齐桓公拜为大夫,随后顺路带着甯戚,一起去攻打宋国。
于是,甯戚就先进入宋国,试试宋国态度。甯戚进入宋国见到宋桓公,宋桓公听说甯戚是齐桓公刚得到的一个放牛村夫,心中十分傲慢,正眼都不瞧甯戚一分。甯戚对此并没有生气,反而十分恭敬的上前,客气的说道:“大王啊,你们宋国就要大祸临头了!”
好家伙,表面斯斯文文客客气气,一开口,就是大杀招。宋桓公一直不愿意与齐国发生正面冲突,他之所以不参加齐桓公组织的会议,就是想告诉齐桓公,宋国不认可齐桓公的盟主之位,这就是他对齐国无声的抵抗。
甯戚此话一出,宋桓公心中大吃一惊,当即猜想,难不成齐国真要攻打宋国?宋桓公心中虽然有些狐疑,表面却是风轻云淡,表现出不在乎的态度,说:“齐国只是二等诸侯国,我们宋国可是一等诸侯国,即便齐国攻打我们,我们也不怕。”
04宋桓公的话,听起来确实是这个理,但甯戚接下来,就把他怼的哑口无言。甯戚说:“即便你是一等诸侯国又怎么样?国家实力靠的又不是这些?国家实力靠的是如何治理好国家,如何让百姓生活富有。
大王身为宋国的王,对待外人傲慢无礼,这种态度,怎么让您的下属为你卖命呢?您如果一直不尊重下属,下属日后定会背叛您,那您迟早就会垮台,这不是大难临头,是什么呢?”宋桓公被甯戚这么一顿输出,心中非常害怕,觉得甯戚说的非常有道理。
甯戚说:“齐国执行的是周天子的命令,这次率领诸侯讨伐宋国,并不是齐桓公本意,只是想要宋桓公能够遵守当日的盟约。”宋桓公听完,大喘了一口粗气。赶忙命人为齐国准备厚礼,又安排人手和齐桓公重新签订盟约,并且再三保证,以后一定按时参会,听从齐桓公的差遣。就这样,甯戚不废一兵一卒,轻松达到目的。宋国公开签订盟约,就等同于带头认定齐桓公是盟主。有了宋国这个一等国家支持,齐桓公的威望,再次被推上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