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1 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美商品加征关税至 125%,并明确表示 “若美方继续加税,中方将不予回应”。这一表态标志着持续七年的中美贸易战进入关键转折点。从政策逻辑看,当关税税率突破 60% 阈值后,国际贸易的经济理性已被彻底破坏。美国对华 145% 的关税叠加中国 125% 的反制税率,实际上已形成 “硬脱钩” 的贸易壁垒。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进一步的关税升级都将沦为政治表演,难以产生实际经济影响。
特朗普政府虽在 4 月 11 日表态 “希望达成协议”,但其提出的前提条件却暴露了战略虚伪性。白宫要求中国 “先让步”,甚至宣称 “不会主动接触”,这种傲慢姿态与其所谓的 “谈判意愿” 形成鲜明对比。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海关系统在加税次日即发生崩溃,导致海量货物免税入境。这一戏剧性事件不仅凸显美方政策执行能力的低下,更暗示其关税政策的实际效力已大打折扣。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面临来自党内和商界的双重压力。共和党内部对中期选举的担忧日益加剧,历史数据显示,总统所在党在中期选举中平均会失去 27.5 个众议院席位。而商界领袖的态度更具代表性:特斯拉 CEO 马斯克私下劝诫特朗普 “悬崖勒马”,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则公开呼吁 “通过谈判达成双赢协议”。这些声音反映出美国企业界对供应链断裂和市场萎缩的深切忧虑。
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不仅未能让中国 “屈服”,反而引发盟友的强烈反弹。加拿大紧随中国对美汽车加征 25% 关税,欧盟也酝酿对美报复措施。国际社会的普遍批评集中在美方违反 WTO 规则、破坏多边贸易体制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中方反制既是维护自身利益,也是捍卫国际公平正义。这种立场得到发展中国家广泛支持,形成对美施压的国际舆论场。
中国在反制的同时始终保持对话大门敞开。2025 年 4 月 9 日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互利共赢的经贸理念。即便在本轮加税后,中方仍将税率控制在低于美方 20 个百分点的水平,释放出明确的谈判信号。这种 “斗而不破” 的策略,既彰显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也体现推动合作的诚意。
五、历史镜鉴与未来展望特朗普政府似乎选择性遗忘了 2018 年贸易战的教训。当时美方对 25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 25% 关税,最终导致美国企业成本上升、消费者负担加重,而中国对美出口额仅下降 12%。如今的情况更为严峻: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占比已从 2018 年的 47.5% 降至 2024 年的 24.6%,这意味着关税战的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效应更加显著。若美方继续执迷不悟,不仅将损害自身经济,还可能加速全球产业链的 “去美国化”。
当前,中美贸易战已进入 “临界点”。中方的反制措施既符合国际法原则,也体现大国担当。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对话必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任何极限施压都不会得逞。未来的破局之道,在于美方能否摒弃零和思维,以务实态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否则,这场关税闹剧终将成为美国霸权衰落的注脚。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白皮书、美国中期选举历史数据、桥水基金声明、加拿大反制措施)
贸易战是美国发起,自己拉的屎,自己擦,讲什么前提条件?
回复 月夜狂人 : 不管苹果涨多少,我也会买,因为我喜欢苹果,毕竟再大单手的握持感也还不错,苹果的配色也很讨喜,红的绿的都有,喜欢256g的,更喜欢512g的苹果!毕竟个头大!对了,512g的苹果是选山东红富士还是新疆阿克苏?爱我中华支持国货
没见得!如果他想结束,他一开始就不会开贸易战。他是实打实的想把工厂拉回美国去。但他想不到东大也会不断的加税。最后只得一个结果:双方想要做生意,必须在对方的国家建厂,因为关税已经付不起,付了关税就没有了市场优势。关税在短时间内还是会保留。
跟我别提任何条件。只有屈服认栽。
为了防止投机取巧,以第三国作为中转站,还会对部分企业列入清单,就是严禁出口,有可能直接扼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