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再次展现 “过山车” 式波动。继周三宣布暂缓对 75 个国家和地区的 “对等关税” 后,总统特朗普次日便释放强硬信号,警告若谈判未果将重启高关税措施。这一政策摇摆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也暴露出美国贸易战略的深层矛盾。
一、政策反复:从暂缓到威胁的 48 小时当地时间 4 月 9 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未实施报复措施的贸易伙伴暂停征收 “对等关税” 90 天,但保留 10% 的基础税率。这一决定直接刺激美股三大指数单日涨幅均超过 2%,纳斯达克指数更创下 2020 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然而,仅仅 24 小时后,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强调:“若无法达成公平协议,我们将恢复原有关税。” 他同时暗示可能延长暂缓期,但未给出明确承诺。
“如果我们不能达成我们想要达成的协议,或者我们必须达成的协议,或者对两方都有利的协议,那么我们就回到原来的样子,”特朗普在周四的内阁会议上对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特别指出欧洲将作为整体谈判对象。他一方面肯定欧盟暂停反制措施的 “明智选择”,另一方面指责欧盟 “成立的目的就是利用美国”。这种 “软硬兼施” 的谈判策略,与白宫经济顾问哈塞特的表态形成呼应 —— 后者透露已有 15 个国家提交 “明确报价”,美方正在评估中。
二、政策背景:对等关税的深层逻辑特朗普推行的 “对等关税”,本质是要求贸易伙伴对美出口商品征收与美国对其征收的相同税率。这一政策源自其第一任期的《对等贸易法案》,旨在解决美国长期贸易逆差问题。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美国前 15 大贸易伙伴的平均关税税率(2.7%-12%)均高于美国的 2.2%。
但专家指出,这种 “绝对对等” 的设想存在结构性矛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屠新泉分析,各国产业结构差异导致贸易收支难以平衡,且关税计算涉及非关税壁垒等复杂因素。更关键的是,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做法,已引发国际社会反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明确表示,若谈判失败将重启反制措施。
三、博弈格局:75 国谈判与美国内部分歧自 4 月 2 日 “对等关税” 生效以来,已有 75 个国家主动与美方接洽。财政部长贝森特坦言,这是暂缓关税的主要原因。但谈判进展并不顺利:特朗普虽称 “接近达成首份协议”,却未透露具体国家;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则暗示,贸易盈余国家将面临更大压力。
美国国内对关税政策的分歧同样显著。共和党内部分议员担心政策影响中期选举,商界领袖如马斯克公开反对单边主义。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 ——4 月 10 日,道琼斯指数因特朗普的威胁言论下跌 1.2%,反映出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
四、全球影响:供应链震荡与规则重构此次关税博弈已对全球产业链造成冲击。据欧盟测算,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中期全球 GDP 下降 7%,相当于法德两国经济总量之和。具体到行业,越南纺织业因美国关税面临产能转移压力,耐克等品牌被迫调整供应链。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多边贸易体系的动摇。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警告,单边关税措施正在侵蚀 WTO 争端解决机制。而美国的 “极限施压” 策略,被专家视为 “以关税为武器的豪赌”,其结果可能加剧全球经济碎片化。
目前,各方目光聚焦 90 天谈判期。欧盟已启动对美商品加征 25% 关税的准备工作,中国则通过稀土出口管制等措施反制。这场贸易博弈的走向,不仅关乎各国经济利益,更将重塑 21 世纪的全球贸易秩序。
索引
环球网《美关税决策 “朝令夕改” 真实意图是什么?专家分析》凤凰卫视《特朗普为何 "朝令夕改"? 雷倩:市场震动远超预期 "撞南墙" 只能调头》抖音百科《对等关税》中国新闻网《东西问丨屠新泉:美所谓 “对等关税” 冲击全球》光明网《白宫:这些商品不受此次加税约束》红星新闻《一文梳理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到底打痛了谁?》海外网《欧盟通过首轮对美关税反制措施》界面新闻《欧盟暂停 90 天实施对美关税反制措施,特朗普要求其购买 3500 亿美元的美国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