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刘慕侠护送马鸿逵遗体回国安葬的留影,被人搀扶步履蹒跚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4-10 03:41:40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70年1月16日,台北松山机场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跑道上泛着淡淡的光泽,微凉的空气弥漫四周,一架飞机平稳降落,舱门缓缓开启,一个身影出现在舱门口。

她穿着及膝的大衣,脸上戴着墨镜,甚至头上都包裹着头巾,面容在阴影中若隐若现,脚步虽显沉重,却带着一丝的坚定。

两名随行人员立即上前,稳稳地扶住了她略微摇晃的身体,这位被搀扶着、步履蹒跚的女子,正是民国时期军阀马鸿逵的遗孀刘慕侠,她正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将丈夫的遗体安全护送回故土。

作为宁夏地区的军政要人,马鸿逵曾经掌握着显赫的权力,在当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政局变迁,这位昔日的实权人物最终被迫离开故土,过上了流亡他乡的生活,在美国离世之际,他留下临终遗愿:“愿归故土长眠。”

1970年1月12号,刚做完手术出院没多久的马鸿逵,正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就觉得呼吸变得特别困难,胸口闷得慌。

他心里好像有预感一样,使了使劲儿,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让家人扶着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床上,就那么静静地等着生命走到尽头。

马鸿逵把夫人刘慕侠叫到跟前,他说话已经不太利索了,断断续续地对刘慕侠说:“我走了以后,你……你一定要把我的尸骨送回……送回宁夏去……”

没一会儿,他的眼皮越来越沉,慢慢地垂了下来,鼻尖上冒出了冷汗,嘴唇也不停地动着。

一开始,旁边的亲友还以为他在默默地背诵《古兰经》呢,刘慕侠心疼地把耳朵凑到他嘴边,这才听清楚,他反反复复念叨的是“我死也要回去……”

就这么一直熬到了14号凌晨,马鸿逵带着对故乡宁夏那刻进骨子里的眷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客死在了异国他乡,终年78岁。

这位昔日政坛风云人物,在生命终结之际,没有留下复杂的嘱托,仅仅表达了对归葬故国的深切期盼。

刘慕侠与马鸿逵的感情,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有着独特的色彩,刘慕侠年轻时是一位京剧演员,身姿婀娜,唱腔婉转,在舞台上有着别样的魅力。

马鸿逵恰好是一个极爱听戏的人,某次观看京剧演出时,他被舞台上的刘慕侠深深吸引,从此便将她纳为了四姨太。

刘慕侠虽说出身戏子,还是有点文化的,而且,由于在戏院里演出,她见过不少形形色色的人,这也使得她为人性格外向,善于交际。

在成为马鸿逵的姨太太之后,她更是凭借着自己的这些特质,在马鸿逵的身边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马鸿逵对她可谓是言听计从,极为宠爱。

她还和宋美龄拜为干姊妹,照片中就是刘慕侠和宋美龄的合影,刘慕侠确实有些美貌,站在宋美龄身边也毫不逊色,有了这层关系之后,她的活动范围就更加广泛了。

经常乘坐飞机,往返于南京、宁夏等地,俨然成了马鸿逵的“外交夫人”,在一些重要的社交场合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在马鸿逵的政治生涯中,刘慕侠不仅是他的伴侣,更是他在政治与社交场合的重要助手,她既充当了温柔贤妻的角色,又在智慧上出色地帮助丈夫解决问题。

马鸿逵1892年在甘肃河州出生,他爹马福祥,先是当上了清政府的西宁镇总兵,还兼任阿尔泰护军使,后来又成了绥远都统,甚至还当过国民政府的委员。

马福祥特别会来事儿,交际能力一流,给马鸿逵进军界、混政坛铺好了路。

有自己亲爹罩着,马鸿逵自然是顺风顺水,一路高升,1930年,蒋介石把他所在的部队扩编了,还让他当上了总司令。

三年后,他又当上了宁夏省主席,这一当就是17年,党政军大权全攥在他手里,大家私底下都叫他宁夏的“土皇帝”。

1931年1月份的时候,马鸿逵的部队被调到河南去,参与了攻打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行动。

到了1933年初,马鸿逵正式当上了宁夏省主席,再到1936年9月,他还被授予了陆军上将的军衔。

后来抗日战争打响了,马鸿逵又当上了第8战区的副司令长官,还兼任第17集团军的总司令,等到了1945年12月,他又被任命为西北军政的副长官,以及西北行辕的副主任。

然而,马鸿逵在宁夏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宁夏执政期间,通过独裁统治牢牢把控着地方政权。

与此同时,其大肆敛财、苛捐杂税的行径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与愤慨,这种高压统治与贪婪腐败的双重特征,构成了他在宁夏主政时期的显著特点。

1947年在宁夏,有张马鸿逵和他四姨太的合影,从照片来看马鸿逵的体重得有200斤吧,瞅瞅他那体型,确实壮实得很,膀大腰圆的,说不定就是因为他太贪心了,最后才吃得肥头大耳的。

1949年,这是中国历史转折的一年,也是宁夏“土皇帝”马鸿逵命运逆转的一年,这一年,马鸿逵的一张留影被历史永远定格。

照片上的他,肥硕的体型几乎占据了整个沙发,一手叉腰,一手还正漫不经心地剔着牙齿,他的脸上,肥头大耳,表情臃肿而傲慢,充满了对权力的无限贪婪。

在宁夏地区,马鸿逵长期鱼肉百姓,为祸一方,他的贪婪和残暴,让宁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还公开纳了五个姨太太,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彻底丧失了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良知和道德底线。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国共双方随即陷入内战状态,在此期间,马鸿逵固守宁夏地区,持续运用其掌握的军事力量,企图维持对西北地区的控制权。

他仗着自己手里现有的那点武装力量,在宁夏这块地盘上负隅顽抗,一门心思地想继续把持着在宁夏的统治权。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战场上吃了败仗,局势越来越不利,最后实在撑不下去了,只能慌慌张张地撤离宁夏。

他带着家族这么多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巨额财富,没办法,只能逃到台湾去避难。

1949年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那是一败涂地,蒋介石也被迫灰溜溜地逃到了台湾,就在这个时候,马鸿逵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处境十分艰难。

但是马鸿逵这人早就有先见之明,早早就给自己在台湾置办好了房产,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到了台湾之后,一开始他住在“行政院”给安排的房子里,后来就搬到台北和平西路他自己的房子里去了。

可马鸿逵到台湾没多久,就摊上麻烦了,“监察院”有人提了个弹劾案,弹劾他和马步芳,说他们贻误军机,把防地都给丢了。

这弹劾案在台湾报纸上一公开,可不得了,好多人都开始议论纷纷,有人就说了,全国那么多省都丢了,为啥就弹劾他们俩呢?

还有人说,还不是因为他们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是地方势力,所以才被弹劾,甚至还有人调侃说,整个大陆都搞丢了,那又该去弹劾谁呢?

虽说那场弹劾案到最后也没个明确的说法,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没了下文,可马鸿逵心里头始终七上八下的,总觉得蒋介石对自己没安好心。

他寻思着,要是长久地留在台湾,指不定哪天就会遭遇不测,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于是,他咬了咬牙,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到别的地方去安身。

可那时候,蒋介石把台湾管得那叫一个严实,要想离开这儿,谈何容易啊,马鸿逵眼珠子一转,想了个主意。

他对外宣称,自己的四姨太刘慕侠身体不舒服,得去香港看病,就这样,他先把刘慕侠送到了香港。

接着呢,他又借口去香港探望病人,跟“副总统”陈诚请假,陈诚也没那个权力做主,就去跟蒋介石汇报。

蒋介石寻思着,马鸿逵就算出去不回来了,也掀不起什么大浪,蒋介石就点头同意他去了。

马鸿逵赶紧收拾行李,去了香港,这一去,他就再也没回台湾。

到了香港之后,马鸿逵就住进了自己早些年在英皇道辉浓台1号买的那栋房子里。

他在香港一待就是一年多,这期间可没少花钱,到处托人、想尽办法找门路,最终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把出国护照给办了下来。

1953年的时候,马鸿逵带着一家人从香港出发,搭乘飞机前往美国旧金山。

在旧金山住了一阵子后,他又举家搬到了洛杉矶的郊区,到了那儿之后,他干脆开了个牧场,靠着养马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不得不讲,马鸿逵在美国那日子过得可真舒坦,他的姨太太刘慕侠,专门负责照顾他的吃喝拉撒、日常起居。

这张1956年在美国拍的照片里,只见他穿着长袍,大大咧咧地坐在沙发上,身形壮实得很,旁边站着他的姨太太刘慕侠,正亲手喂他吃东西呢,瞧他那模样,还挺享受这份伺候。

去了美国之后,蒋介石好几次发电报叫他回台湾,可他理都不理。

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文化也不一样,马鸿逵特别不习惯,他天天都想家,盼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再加上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他的思乡之情越来越浓,常常偷偷抹眼泪,跟别人说:“恐怕此生回不了大陆了!”

遵照马鸿逵的临终遗言,他去世后,刘慕侠只身护送马鸿逵的遗体去了台北,将尸体埋葬在了台北的三张犁回教墓地。

参考信源:

西安晚报——宁夏王 马鸿逵2006-06-11

大河网-河南商报——病死洛杉矶的“宁夏王”马鸿逵2007-05-20

0 阅读:15

叨叨小科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