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际,他出生于太行山区的偏僻农村。三岁时,父亲溘然长逝;四岁时,母亲遭人贩卖。自幼便跟随姐姐以讨饭维持生计。十六岁投身军旅,二十一岁担任排长,二十二岁擢升连长,二十三岁晋升营长,二十六岁荣升团长,二十七岁跃升少将旅长,二十八岁兵败归乡......,今天让石尚山为您讲述民国时期豫北地区的传奇人物---牛万山。
少年时期在清朝光绪三十年的一个秋日,公元1904年9月,牛横岭村(那时属汤阴县,今已划入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迎来了一位新生命——牛万山(字俊峰)。他的家,不过是两间摇摇欲坠的破草房,外加一亩半坐落在山坡上的贫瘠坟地,全家生活依赖给村里的富户地主打工种地维持。
牛万山的父亲,行三,名叫牛德增,与母亲田氏及姐姐水荣,一家四口,虽不富裕,却也其乐融融。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这家人。万山三岁那年,家中唯一的一亩半地成了同村地主牛老秀眼中的肥肉。牛老秀心生歹意,诬告牛父,导致牛家三兄弟皆锒铛入狱。一年多的牢狱生活,如同噩梦,大伯、二伯相继惨死狱中,父亲虽侥幸出狱,却也因积劳成疾,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
四岁的万山,还未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又遭遇了母亲被牛老秀霸占,继而被转卖的惨剧。母亲被卖到了石林镇三家村,只留下万山和姐姐水荣相依为命。两个年幼的孩子,无依无靠,只能投靠回到鹿楼集娘家生活的大伯母牛王氏。从此,他们跟着大伯母,走街串巷,以乞讨为生。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17年,鹤壁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土地干裂,庄稼枯萎,百姓颗粒无收。十二岁的牛万山和姐姐,为了活下去,踏上了千里徒步乞讨之路,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湖北省应山县(今广水市)。寒冬腊月,姐弟俩衣衫褴褛,流落街头。为了生存,姐姐水荣插草自卖,万山也随姐姐进入了一个买主家,成了一名放牛娃。
然而,命运并未因此眷顾这对苦命的姐弟。不到一年,万山所放的一头牛突然病死。他害怕主人的责罚,更不愿拖累姐姐,于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没有和姐姐告别,独身一人悄悄地离开了应山,再次徒步踏上了回乡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万山终于回到了熟悉的鹿楼集,继续和大伯母一起,以乞讨为生。
参加西北军
民国十年,当冯玉祥的西北军在新乡竖起招兵的大旗时,牛万山闻讯赶到新乡,他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憧憬,踏上了从军之路。那年,他十六岁,身强体壮,眼神里闪烁着精明与果敢。报名参军,对他而言,仿佛是命运的一次召唤,而他,毫不犹豫地应答了。
随着队伍的北上,牛万山来到了北京南苑军营,那里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也磨砺了他的意志。经过严苛的训练,他被分配到了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五军第十一师第一团,成为了团长孙广乾身边的一名勤务兵。他所在部队的军长是石友三、师长是米文河。
然而,军阀混战的年代,忠诚与背叛似乎成了常态。1929年,随着第二阶段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地军阀的矛盾日益激化,蒋冯战争爆发。牛万山的上司石友三,在金钱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冯玉祥,投靠了蒋介石。这一变局,让牛万山的世界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29年第二阶段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因军队裁撤问题与各地实力较强的军阀冲突日益浮现,5月蒋冯战争爆发。原本为冯玉祥系统的石友三在部队开向许昌之际接受蒋介石代理人钱大钧以500万元买通,在5月22日与冯玉祥的另一位重要部属韩复榘通电支持蒋,反对冯玉祥,由于主要将领反水的结果冯玉祥战力大减,决定通电下野,路经山西省遭阎锡山软禁。做为报酬,石友三从师长晋升为讨逆军第13路总指挥,1929年10月石友三被任命为安徽省政府主席。
1930年,中原大战的烽火燃起,牛万山所在的部队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激战于考城县。在那场血与火的较量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战后,他晋升为二团上校团长,这是他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
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5月初至11月4日,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湖北等省发生的一场新军阀混战,又称蒋冯阎战争、蒋冯阎李战争。
军阀混战的岁月,上梁不正下梁歪,牛万山所在部队的长官石友三学习他的长官冯司令反复叛变。1931年(民国20年)5月,以汪精卫、陈济棠、李宗仁为首,反蒋派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石友三也参与了他们的号召,1931年7月18日出任广州国民政府第5集团军总司令,并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发兵,沿平汉铁路北上,试图掌握华北权力。
1931年7月底,牛万山所在部队北上,来到石家庄,此时他已晋升为第五旅少将旅长,时年28岁。7月28日,石友三部队与东北军交战,战斗三日后即不支,同时原本拉拢的地方军阀全被南京政府以更高金额稳住阵仗,无人呼应石友三的发兵,同时南京政府派遣商震从山西向东攻击、顾祝同从河南北上与东北军三面夹击。13路军受此压迫溃败,仅4,000人跟随石友三逃入山东省,依附韩复榘。石友三所部大部分军械皆被东北军与中央军缴获瓜分。韩复榘得到张学良同意将石友三残军改编为四个团,此后已经难以恢复过去的影响力。
经石家庄一战,石友三全军覆没,牛万山所在的第五旅也被张学良骑兵第四旅围歼,牛本人在这次战斗中成为了东北军的俘虏。
被俘后,他少将旅长的身份被东北军查明,经过教育,准备把他送入东北军举办的"讲武堂"受训,但他心中早已厌倦了军旅生涯的动荡与不安。于是,他趁机从关押地河北沧州逃到了天津,躲进了日租界,开始了隐居生活。一年后,他离开了天津,回到了久违的家乡汤阴县城,那年,他二十九岁,带着一身的伤痕与故事,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
(系列文章,未完待续,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