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暗算》,谍战剧中的无线电通信

知兵堂深度军事 2023-12-03 11:15:00

老周

摘要:前两期文章分别介绍了谍战剧中的反特片和卧底片,本期来聊聊另类的谍战片,无线电通信方面的谍战片,最典型的是1958年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和2006年的《暗算》,影视剧中的无线电通信和现实中的有什么不同?

图1:1958年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和2006年的《暗算》

前两期文章分别介绍了谍战剧中的反特片和卧底片,本期来聊聊另类的谍战片,无线电通信方面的谍战片,最典型的是1958年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和2006年的《暗算》,影视剧中的无线电通信和现实中的有什么不同?

首先说说《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1958年上映,由王苹执导,孙道临、袁霞主演。这部影片是以上海地下党秘密电台的报务员李白为原型,孙道临饰演的男一号剧中角色叫李侠(现实中李白曾化名李霞,算是谐音),基本上描述的就是李白的故事。

李白,1910年出生于湖南浏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这个资历绝对称得上是老革命了。加入红军后,分配到红四军通信连任指导员。1931年6月,李白调到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1937年10月,李白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李霞,前往上海担任地下党秘密电台的报务员——在影片中也有孙道临领受任务,并从延河边策马启程的桥段,这是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

图2:《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李侠的原型李白烈士

为了掩护李白的工作,地下党安排了女工出身的地下党员裘慧英和李白假扮夫妻,开展工作。两人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产生爱情最后成为真夫妻——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常见,共同的革命信仰,孤男寡女同处一室,只要彼此不是太嫌弃,基本上都会假戏真做,成为真夫妻。另一部谍战剧《潜伏》中男女主角余则成和翠萍也是这样。

图3:李白和裘慧英的合影

图4:《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孙道临饰演)和妻子兰芬(袁霞饰演)

1942年9月,日军侦测到了秘密电台的位置,李白夫妇被逮捕。但李白一口咬死是私人的商业电台,在日军的酷刑下始终没有暴露真实身份。当时国统区很多有势力的人物,如地方实力派、大商人,都有这样的私人电台来和沦陷区互通消息,赚取高额的商业利益。到1943年5月,李白经党组织营救获释,随后离开上海撤回苏中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李白又再次返回上海,继续从事地下党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被国民党保密局(前身就是著名的军统)利用美国提供的最先进的无线电侦测技术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1949年5月7日,李白在浦东戚家庙被秘密杀害——二十天之后的5月27日,上海解放。

李白两次被捕都是被无线电侦测发现了电台位置,在影片中也有分区停电来确定台电位置的桥段,这是完全真实的,因为电台工作需要电源,而干电池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基本上都要依赖交流电的供电。早期无线电侦测技术还不够精确,只能确定一个大致位置,例如只能确定在几幢楼的范围,接下来就用分区停电的办法,逐幢楼停电,看看哪幢楼停电后,电台停止工作,就可以确定电台是在哪幢楼了。

《20世纪密码战:隐蔽战场的殊死搏杀》全面介绍了密码的发展历史,以及二十世纪围绕密码展开的无形搏杀。全书音频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有兴趣的点击右下角二维码,就可以免费收听。

不过,无线电侦测只能是在电台工作时才能使用,电台不工作,自然也就侦测不出了。从道理上说,只要电台工作时间短,就能够避免被侦测。但实际操作中,这一招基本没用。因为电台联系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约定在哪天的哪个时间段。第一次确实难以侦测具体位置,就基本确定一个大范围,然后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联系时,就能逐渐缩小范围,最终还是能确定位置的。

图5:无线电侦测能够准确确定电台位置

严格来说,无线电通信并不是谍战,并不是直接刺探情报,而是将获取的情报利用无线电发送出去。虽然当时有地下交通线,可以人肉传递情报,但是有些重要情报,尤其是具有时效性的情报,人肉传递实在太慢了,收到情报很可能早就没有价值了,所以就必须用无线电及时发送出去。

很多谍战剧里都忽略了一点,在现实中无线电通信一定是分为报务员和译电员,其中报务员只负责收发电报,由于是密码,他根本不知道收发的内容,只是一串字母或数字。而译电员是负责将明码翻译成密码,知道电报内容,但他不负责发电报,也不接触电台。就好比财务制度中的会计和出纳,会计负责账目,但不接触现金。出纳接触现金,但不知道账目。报务员和译电员分开是通信制度中的铁律,绝不允许一个人同时身兼报务和译电。影片中的李侠和原型李白,都是报务员。所以,影片中李白在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发出的最后一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应该是明码,因为他不知道通信的密码,但作为报务员,明码(就是摩尔斯电码)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所以他只能用明码发出这句电文,既表达了他当时最真切的感情,同时也是报警,告诉收报方自己已经暴露了。

图6:《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孙道临饰演的李侠

无线电通信在谍战剧中是经常出现的桥段,但是很多都是违反基本常识的。例如有部谍战剧里,竟然出现了由于情况紧急,在行驶的汽车上,特工口述情报,报务员就直接在汽车上发报。这就是彻底的胡扯了,首先汽车上哪里来的电源供电台工作?其次,报务员怎么可能和译电员合二为一?而且能够直接将明码翻译成密码,要知道20世纪以后,密码都是采用多表替换编码,这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密码编码技术,一本密码差不多就是一本新华字典,要怎么的牛人才能背得出密码?这就相当于你说一个字,就能马上报出在字典上哪一页。如果直接用明码发报,那么对方也就知道情报泄密了,必然会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那么这个情报也就等于是没有用了。所以这样的桥段实在是太荒唐太扯淡了。

再来说说《暗算》,这是有着“谍战剧教父”之称的柳云龙导演并出演主角的谍战剧,2006年上映。全剧分为《听风》、《看风》和《捕风》三个独自成章的子系列。

图7:电视剧《暗算》的海报

第一部《听风》讲述的是国安部门710所找到了听力惊人灵敏的盲人阿炳(王宝强饰演),让他来侦听敌方电台。当时敌方实施了代号“深海突围”的反侦听行动,上百部电台在同一时间静默。然后全部改变了通信频率和通讯时间,使得原来701所监控的敌台全部“失踪”,阿炳就犹如在茫茫大海中“大海捞针”一样,从全频率通信中找到原来的电台。这是因为报务员拍发电报的指法,就像是笔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有经验的报务员,一听拍发电报的指法,就能知道是谁在发报。阿炳就是利用他过人的听力,在之前这些电台来往电报的录音中,确定每个报务员的指法特征,然后在全频率数以千万计的通信中,一个一个将这些电台找出来。

阿炳的听力有多牛?他不但听力极其灵敏,能听到常人听不到的响动,以至于他每天睡觉都必须用棉花堵住耳朵,或者到远离人群的树林深处才能入睡,而且还能从狗叫声里,分出公母以及相互之间的血缘关系,甚至还能用人的话音里知道这个人的性格,简直是有些神乎其神了。

图8:《暗算》中王宝强饰演的阿炳有着神乎其神的听力

阿炳正是凭借他有些玄乎的听力很快就找出了一百多部敌台,使得710所重新恢复了对这些电台的监控,他也因此成了701所的大功臣。但后来因为听出妻子刚生下的孩子不是自己的,甚至都听出生父是谁!就自杀了。

这个情节非常离奇曲折,所以当时播出之后非常火爆。准确说,阿炳并不是报务员,他根本就不会收发电报,他是侦听员,负责侦听敌方电台,然后对电文进行抄收——当然抄收的电报都是密码,根本不知道内容是什么,再交给专业的密码破译人员来破译。

不过,《听风》有个最大的硬伤,710所作为国安部门,对一百多部敌台只进行监控是为了什么?难道不应该按图索骥,去侦测这些敌台的位置,将他们一一抓获?还留着他们下崽啊。或者直接捣毁这些电台,彻底以绝后患,这才是最安全的办法。剧中这样只是监听而没有进一步行动,实在是太奇怪了,完全说不通。

当然,有些抬杠的人会说,那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通过破译这些来往电报来掌握对方的动向。如果是这样考虑的,同样应该侦测这些电台的位置,抓获报务人员,然后策反他们成为双重间谍,为我所用。这不是更好吗?在二战中,英国情报机关就专门设立了“双十字委员会”,就是具体负责这么干的。如果像剧中那样,仅仅是监听,那就有些糊弄外行了。

再说掌握敌人的动向又是为什么?难道不把这些电台一举破获更直接?

何况破译密码又谈何容易,这就说到了《暗算》的第二部《看风》,这部剧就是讲密码破译的。在《看风》中密码破译专家是由陈数饰演的女数学家黄依依。按照剧中的人设,黄依依出身数学世家,并在美国著名大学留学,师从世界顶尖的数学家,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回国的。

图9:《暗算》中陈数饰演的黄依依是密码破译专家

她打得一手好算盘,象棋水平也是701所最高的,而且在美国留学时,导师也参加过二战时破译德国恩尼格码的破译工作。所以她在安在天(柳云龙饰演)到数学研究所招募密码破译人员,一看到出的考题就知道安在天想找什么人了。

所有这一切,都在暗示黄依依是破译密码的最佳人选,所以她最后能够破译敌方的密码,也就顺理成章了。但实际上,这个情节安排同样存在一个大大的硬伤:

那就是进入20世纪后,人类的密码就进入了机器编码时代,密码机逐渐代替了人工密码,在剧中提到的德国在二战期间使用的恩尼格码,就是最著名的密码机,所以盟国方面破译恩尼格码,也是用机器对机器,英国的密码破译单位绰号“布莱奇利庄园”的密码破译学校,就是通过研制出来的代号“炸弹”的破译机器——“炸弹”破译了恩尼格码,“炸弹”也是计算机最早的雏形,而“炸弹”研制团队的灵魂人物,就是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阿兰·图灵,今天所有IT行业人员都顶礼膜拜的大神。

图10:20世纪最著名的密码机恩尼格码

图11:破译恩尼格码的“炸弹”

图12:破译恩尼格码的灵魂人物阿兰·图灵

黄依依的导师参与了破译恩尼格码,也不太可能。在现实中,同盟国方面破译恩尼格码,主要是波兰的数学家和英国的数学家,美国主要是提供资金和设备制造,因为“炸弹”的研制费用极其高昂,在战争中已经被掏空了国库的大英帝国难以承受,才和美国合作,由美国提供资金,并由美国的IBM公司来制造“炸弹”。在整个破译恩尼格码的过程中,基本没有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参与。

所以,黄依依的人设完全就是编造出来的段子,只是看起来还挺像纳闷回事情,对于那段历史不太了解的人基本都被忽悠得一愣一愣。

至于《暗算》的第三部《捕风》,就是最传统的谍战剧故事,地下党员钱之江(安在天的父亲,也是由柳云龙饰演)打入国民党情报机关,最后为送出情报不惜牺牲自己。这部剧的水平就比较低劣了,无论是违反历史真实的破绽,还是违背基本逻辑和常识的硬伤,非常多,基本上可以算是一部烂剧。本号在多年前就写过影评,这就不再赘述了。

相比之下,同样是描述无线电通信的谍战剧,还是1958年的经典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要比五十多年后的《挺风》、《看风》更胜一筹。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

1 阅读:2

知兵堂深度军事

简介:以专业、独立和热情,解读军事历史,点评时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