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儿子今年14岁,正读初二。我之前怎么也想不到,厌学、躺平、摆烂这些词,竟然会跟我的儿子扯上边!一直以来,他都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成绩好,性格温和又懂事,还担任班委。但最近这段时间,儿子像变了一个人,总以各种理由请假,不是头疼就是胃不舒服,总之就是想请假,不想去上学。一开始我还挺紧张,赶紧带他去检查,结果啥事也没有,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是故意装病!我气不打一处来,冲着他大声嚷嚷:
你这孩子,咋就这么不懂事呢?眼看期末考试就要到了,你不好好复习,还给我来这套,想气死我啊!儿子见被我拆穿,只好耷拉着脑袋,乖乖回到学校。可还没安稳了几天,又被老师投诉,说他上课总是发呆走神,被老师提醒,还胆大包天地跟老师顶嘴。
我常常对儿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而他也非常理解这份苦心,从小学到初一,他学习一直很努力,成绩也不错。然而,自从升入初二后,随着科目的增加,学习难度的提升,儿子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常常向我抱怨:“老师讲得太快、作业太多、没时间复习……”但这些都被我一个个驳回:
重点中学就是这样啊,竞争激烈才会激发出潜力,你看看周围的同学,个个都在拼命往前冲,你不努力,怎么能跟得上呢?其实,孩子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父母待解读的情绪密码,如果只纠正孩子表面的行为,而看不到他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只是治标不治本。
03
第一、遇事一定先冷静,批评指责没有用,让孩子愿意静下心听我们讲,教育才会真正有效青春期的孩子大脑发育尚不成熟,表现出暴躁、冲动的行为是正常现象。面对这些情绪,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并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急于改变结果。以往,每当儿子说出或做出与学习无益的事情时,我总是急于反驳与否定,试图通过不断的说教,来改变他的想法,恨不得他立马改头换面。然而,这样的做法非但没有奏效,反而让儿子变得更加叛逆与抵触。现在我选择尊重、理解和接纳。
说着,我故意夸张地比划着,儿子一听,紧绷的小脸渐渐放松下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我趁热打铁,接着说:
妈妈知道最近你学习压力大,想通过玩手机、看小说来放松一下是不是?这都没问题,问题是,你在课堂上看,这确实违反了校规,老师提醒你是对的,同意吗?儿子点了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和思考。
以后啊,咱们每天可以设定1个小时的玩手机时间,你可以尽情享受你的小说世界,妈妈绝不干涉。但在学校,咱们还是要集中精力学习,好吗?没想到,儿子不仅接受了约定,还主动承担起了收拾碗筷的任务。我知道,他这是听进去了。
计划的核心就是不批评,只肯定!每天发掘他的闪光点,认可他,肯定他,让他心里美滋滋的,让他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一块被灰尘暂时掩盖了光芒的金子,只要稍加擦拭,就能重新焕发光彩。
“看你这道题,思路多清晰,简直是学霸附体嘛!”“今天这单词记得又快又准,效率提高了不少。”“儿子,今天开家长会,老师特地表扬你,说你潜力无穷,一看就是个聪明孩子,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定能大放异彩。”“最近,妈妈每次看到你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写作业,手机都乖乖地放在一旁,自控力很强嘛,继续保持!”“儿子,好消息!这次测试成绩出来了,你进步了10名。我早说过,你就是个学霸,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你克服不了的。”这样的话语成了家里的日常,慢慢地成了一种习惯。渐渐地,儿子的自信心一点点回来了,整个人也变得平和起来,学习状态也稳步提升。其实,给儿子立“学霸人设”,实则是在他心中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这颗种子,在积极的暗示与鼓励下,逐渐生根发芽,让孩子自己从心底相信——他能行。
现在想想,儿子才14岁,正是尽情探索世界的年纪。我要做的,就是为他营造一个松弛而温馨的家庭氛围,能让他内心保持平和与自信。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即使未来路途上遭遇风雨与挑战,他也能够从容不迫地去面对。想明白了这些,我也终于释然,晚上坐下来与儿子进行了一场心与心的对话:
“儿子,妈妈想对你说声抱歉。过去的日子里,我可能给了你过多的压力,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但请记得,你始终是你自己,独一无二,无需成为任何人眼中的模样。妈妈只希望你能快乐成长,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面对我的真诚告白,儿子显得有些羞涩,但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妈妈,你真的变了好多,我现在感觉轻松多了。对了,我们学校现在正在组建篮球队,我想加入。”我微笑着回应:
“当然可以,运动能让你在紧张的学习中释放压力,放松身心,妈妈全力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