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自1949年9 月,新疆和平解放以来,乌斯满、尧乐博斯等人不甘心失败,纠集了惯匪和散兵游勇,与原伊吾县长艾拜都拉相互勾结,妄图以伊吾为据点,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伊吾县地处要冲,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却是通往蒙古、苏联的枢纽,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就匪患不断,如今更是成为了反动势力妄图复辟的温床。
1950 年3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奉命进驻伊吾县,着手建立新政权,恢复和发展当地农牧业生产,维护社会秩序。全连官兵仅108 人,他们满怀热忱,希望为伊吾县的建设贡献力量,却未曾料到,一场严峻的考验正悄然降临。
1950 年3 月29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二连战士们头上。连长赵富贵带领一个班在远离县城70公里的淖毛湖开荒种田,匪徒们乔装成当地老乡,以欺骗手段诱捕并杀害了赵连长等14 人。16岁的小战士刘银娃面对敌人的诱降,严词拒绝,最终被活埋。同一天,下马崖的驻军在农田劳动时,也遭匪徒袭击,14 名战士和5 名警士惨遭杀害。
匪徒的暴行并未就此停止,3 月30 日,在艾拜都拉的指挥下,他们趁着夜色占领了北山西侧碉堡和城南各山头碉堡,形成对县城的包围圈。另一股叛匪则占领了北山制高点北高山及其碉堡,并向仅有3 名战士驻守的北山东碉堡发起进攻。在北山主峰火力的掩护下,敌人对二连营房驻地展开包抄,伊吾县城危在旦夕。
危难之际,副营长胡青山挺身而出,指挥二连官兵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组织反击。胡青山作战经验丰富,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在山东菏泽地区荣获战斗模范荣誉称号,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还获得爱兵模范、模范党员称号。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压住了匪徒的嚣张气焰。
4 月5 日拂晓,200 多名匪徒在艾拜都拉的督战下,发起第二次进攻。一股匪徒冲进城内,攻击二连营房西侧仅20 米远的警察局。警察局指导员孙庆林带领工委和警士用手榴弹顽强阻击。胡青山带领9 名战士冲过密集的火力网,赶到警察局驻地,与敌人展开对峙。经过数小时激战,碉堡出口被解放军封锁,敌人伤亡惨重。进攻南山碉堡、北山东西两碉堡的匪徒也被击退,第二次攻城以叛匪的惨败告终。
4 月15 日,匪徒发起第三次攻城,他们用迫击炮轰炸伊吾县城。进城后,与解放军展开激烈交战。但战士们毫不畏惧,半小时后便取得胜利。此后,胡青山率兵坚守碉堡,一次次挫败敌人的骚扰。
在战斗中,匪徒为了困死解放军,截断了伊吾河水,使县城断水,唯一的水磨也无法转动,战士们只能靠嚼麦子充饥。北山主峰是控制县城的制高点,坚守在那里的官兵断了水,送水任务既困难又危险。战士们曾牵着骆驼送水,但骆驼目标大、行动迟缓,导致送水失败,还有战士牺牲。
关键时刻,战士吴小牛训练枣骝马承担起送水任务。这匹枣骝马十分机灵,当叛匪开火袭击时,它会随吴小牛就地卧倒;当我军火力压制敌人时,它便以最快速度冲上主峰。后来,枣骝马开始单独执行任务,它灵活地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将水和物资安全送到北山主峰阵地。在伊吾保卫战中,枣骝马完成了数十次送水、送粮、送弹药任务,为战斗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后,枣骝马被授予三等功,部队和政府负责为其养老。1967 年,这匹军功马老死,人们在伊吾县烈士陵园为它矗立雕像,以示纪念。
1950 年5 月,西线剿匪取得决定性胜利,十六师决定迅速解救伊吾之围。五军四十四团骑兵三营八连、九连,六军四十七团三营、四十六团(除一个连镇守巴里坤、口门子外)以及临时组织的骑兵连和师部的两个炮连,总计2000 余人向伊吾进发。5 月7 日,援军抵达伊吾城外的黑山头。次日拂晓,援军与守军内外合击,一举消灭攻城的顽匪,伊吾县城终于解围,历经40 天的伊吾保卫战取得全面胜利。
伊吾保卫战,是新疆剿匪作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场战斗,也是全国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参与战斗的二连被解放军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授予“钢铁英雄连”的光荣称号,彭德怀号召全军向二连学习。胡青山被六军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1950 年9 月,荣获“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伊吾县革命委员会于1979 年5 月在县城南山坡修建烈士陵园,纪念在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陵园于2001 年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2 年被民政部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