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聪明伶俐,尤其是孩子上学后,哪怕再佛系也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成绩垫底。
老人常言: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老一辈的说法是可以从孩子的额头、鼻子、下巴、耳朵等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这些呢都是经验之谈,最近一项研究非常有意思,可以从孩子的眼睛来判断孩子是否智商高。
有美国科学家做了相关的研究,对一定数量孩子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眼睛的颜色深浅对孩子的影响不同。
颜色比较深的宝宝更容易有特长、专长,而且将来更容易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闪闪发光,并且更受异性喜爱。
但是眼睛颜色浅的宝宝智商要更高一些,对自己学习事业规划更好,未来生活的满意度比较高。
这项调查其实也是采样调查,在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说法,某个孩子眼睛又明又亮,而且眼珠黑油油的通常会被夸赞很聪明。
“眼睛黑亮的孩子更聪明”这个观点,其实不管是美国做的专门的科学研究,还是我们民间的这种传统说法,都只是一个概率问题,孩子是否聪明,将来是否成功,将来会过怎样的日子,有怎样的成就,背后离不开父母的付出。
01丨
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是伴随孩子终生的好习惯,大脑其实就跟电脑的一样,有输入才能输出,比如同样看到落日,有些人脑海里立马会出现一些美好的诗词句子,而有些人脑子里则空空的。
两者的区别不在于谁更聪明,而在于是否有输入。
从孩子幼儿期开始,父母就应该做好这项准备了,为孩子提供各种适合其年龄的书籍,家长要陪伴孩子阅读,从色彩绚烂、有趣有料的故事绘本开始,一点点来引导孩子的兴趣。
可以在每天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比如睡前故事时间,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
阅读这件事是个长期有利的事情,短期或者看不出来,坚持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孩子突然会说出来很多成语,说出来很多精彩的句子,这就是“开卷有益”。
02丨
培养思维能力
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当你正在忙碌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可能大多数家长都会把孩子赶到一边,然后说着:去去去,没看到我正在忙吗?
陈美龄是这样做的,哪怕她正在厨房做饭,孩子跑过来问问题,她会立刻把火关掉,然后告诉孩子是怎么回事,如果自己不知道会跟孩子一起查资料。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不要轻易否定或敷衍,一定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这种对孩子好奇心的回应,会让孩子更愿意探索未知。
更深层次的培养方法,如果家里有条件,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修理桌椅,换灯泡等等,通过这些事情让孩子了解事物的运作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分析。
比如看新闻或者阅读故事时,问孩子“你觉得这件事情还有其他可能的发展方向吗?”
“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做法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等等。
鼓励孩子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当孩子做出一个决定时,让孩子思考这个决定的依据是什么,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一个有良好思维能力的孩子,将来才能自主思考,才能创新。
03丨
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放弃还是坚持,其实这跟家长脱不开关系,父母要多一些鼓励和引导,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人格。
如学习骑自行车或者解一道数学难题,父母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可以分享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让孩子明白困难是成长的一部分,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给孩子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但又可实现的目标,例如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或者每周学会一种新的运动技能。
当孩子达到目标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一次家庭旅行或者一份小礼物。
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进步和成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但要注意赞扬的方式,要具体到孩子的努力或者成果,例如“你这次考试进步很大,是因为你这段时间学习很努力,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而不是简单地说“你真聪明”。
有了孩子你就会发现,培养一个孩子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坚持,所以有时候我们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同时,不要总是打击自家孩子,而是要看到自己付出了多少。
很喜欢《阿甘正传》这部电影,阿甘不聪明,可以说有点智商低,但是他的母亲坚持正确引导阿甘,教育阿甘,最终阿甘有了自己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