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卷疯了!79岁前首富跨界金融,这对知名夫妇也动手了

金融八卦女 2024-01-28 20:22:21

这两年,消费类企业入局私募成风,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的身影:娃哈哈、绝味、周黑鸭、养元饮品、地素时尚、完美日记、泡泡玛特……这些企业跨界金融都打的什么算盘?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小年

· ··

作为休闲零食第一股,来伊份又向金融圈挺进一步。

1月8日,上海永瑞天诚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基协完成登记,实控人为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

这不是来伊份首次出手,早在2022年7月就公告称,设立上海来伊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发掘和培育优质项目,为未来产业整合提供项目储备。

这两年,消费类企业入局私募成风,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的身影:娃哈哈、绝味、周黑鸭、养元饮品、地素时尚、完美日记、泡泡玛特……

创而优则投,实而优则金,是旁人给企业发展定下的规律,到底是不是真的优,我们还是得打开报表看看,这些企业跨界金融都打的什么算盘?

1.

/行业内卷加剧,

“零食第一股”跨界金融镇痛? /

别看来伊份现在有些落寞,想当年也是辉煌过的。

1999年,郁瑞芬和施永雷夫妇在上海创立来伊份,依靠丰富产品矩阵和直营连锁化,企业得以快速发展。2003年,来伊份的门店数量便已超过了88家。

2006年来伊份开始深耕江浙沪地区,彼时良品铺子刚成立,三只松鼠还未见雏形,来伊份称得上妥妥“行业一哥”。

2016年10月,来伊份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上市的休闲零食企业,全国有超2000家连锁门店。

在零食赛道向来敢为人先,进军私募亦是当排头兵。

近日,永瑞天诚私募在中基协正式登记,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其实控人为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人信息显示,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全湃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出资90%与10%。

机构类型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业务类型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类FOF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类FOF基金,目前管理规模区间为0-5亿元。

这是来伊份的最新动作,追溯过往,来伊份早在2021年就有操作。

2021年5月,来伊份曾发公告宣布,与其他合伙人共同投资消费产业基金。

公告上显示,该基金总规模为7000万元,“来伊份企业发展”拟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为3493万元,占基金49.9%份额。“汉心景红资管”拟作为普通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7万元,占基金0.10%份额;“茸丞企管”拟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3500万元,占基金50%份额。

好景不长,消息传出一年多,2022年8月来伊份宣布终止参与该基金。

来伊份给出的解释算是合情合理,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行业竞争态势发生变化,为维护公司及广大股东的利益,经审慎考虑,公司及基金合伙各方一致决定暂不设立该基金。

难道LP初体验就在来伊份身上这样告吹了?

其实在此前一个月,来伊份做LP的消息就传遍了。2022年7月12日,来伊份发布公告称,设立上海来伊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总规模为1亿元。巧合的是同一天,“速冻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也发布公告称,拟出资7500万联合河南中原金控投资有限公司、诸暨上德合利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对比设立先后两次基金总规模,来伊份不仅加了码,甚至还带进了松江创业这个国有资本。

从金额和合伙人来看,看出来伊份要玩大的,在先后两次投资布局上,来伊份也有些新感悟。

2021年,来伊份对外投资称,将布局于食品饮料、调味品及新零售等消费产业相关领域的境内外优质或高成长的企业,拓宽投融资渠道,整合产业资源,打造食品产业生态圈。

2022年,来伊份的格局更大了,称通过合作设立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利于借助外部专业团队对细分行业进行梳理和研究、发掘和培育优质项目,为公司未来进行产业整合提供项目储备。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各方所在领域优势,实现能力互补、资源整合,共同关注、布局健康食品等新消费领域,推动新消费行业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了来伊份加入之后,永鸿股权基金先后投资立兴集团和名瑞机械。前者是专注于罐头加工、真空冷冻干燥食物生产、速溶茶浓缩茶等;后者主要生产全自动给袋式包装机于全自动给袋式真空包装机。

这样操作,很难不联想,来伊份在为着自己的主业零食卷生产成本。

从2017年开始,休闲零食行业就陷入低增长阶段,每年增长率逐年下滑。而近两年,赛道里量贩零食品牌异军突起。据北京商报,2021年底国内量贩零食门店总数2500家左右,2022年达到1.3万家,据推算,2023年底门店量将达2.5万家左右。

其中,赵一鸣零食直接把卷价格写在自家牌匾上。

作为零食赛道的传统巨头,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和来伊份不得不卷入价格战。

2023年11月29日,良品铺子新任董事长、总经理杨银芬宣布,将实施17年来最大规模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

紧接着,三只松鼠创始人称,三只松鼠早在一年前就实施了“高端性价比”战略,通过优化供应链全链路实现利润溢出,同时将利润让渡给消费者,实现高质兼具性价比。

而来伊份也推出了“周周有爆款”的促销活动,每周更新一款爆款产品,称可以让消费者节省30%-60%。

三巨头开始急着卷价格、占市场,打开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表一对比,就能发现危机确实存在。

其中来伊份和良品铺子都是营利双降。全靠同行上亿净利衬托,来伊份前三季度净利润500万元显得十分扎眼。

这也可见,来伊份去年各渠道的营收成绩单不好看。

2023上半年为例,直营门店收入13.95亿元,同比减少5.87%;特渠团购1.23亿元,减少48.54%;电商1.87亿元,减少28.9%,只有加盟在增长3.31亿元,增长7.85%。

来伊份的主业还面临一些诟病,错失电商风口、门店区域集中依赖诸如此类的毛病。

在这场寒冬角逐赛,25岁的来伊份似乎提前了中年危机。跨界金融一举,更像是在寻找镇痛良方。

上一个这样做的,正是娃哈哈。

2.

/退休后闲不住,

娃哈哈宗庆后变身GP圆梦创投圈 /

2013-2016年期间,宗庆后三次问鼎中国首富。

之后,新消费浪潮的冲击,让娃哈哈陷入到了中年危机之中。自从2013年达到营收巅峰近783亿元后,娃哈哈2017年-2020年分别实现营收464亿元、468亿元、464亿元、439亿元,难破500亿元大关。

直到2021年,娃哈哈营收才又突破500亿元,达到519亿元。

正是这一年,宗庆后从LP变身GP,从退休企业家变身投资人,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2021年7月,宗庆后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消息传出,又给社会各界打了一遍鸡血,花甲之年退休依然奋斗在公司业务第一线的励志精神,感动得全网刷屏,但不知道资本市场感不感动?

当然宗庆后的证,不可能是考出来的,而是通过资格认定。

基金业协会规定,对从业年限、退出项目数量、管理资本量等条件符合要求并有相关材料证明及推荐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高管,无须通过考试,即可申请基金从业资格认定。

同月9日,浙江娃哈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基协完成登记,注册资本3亿元,由娃哈哈宏振投资和施幼珍共同持股。其中,持股比例90%的娃哈哈宏振投资为宗庆后全资控股企业。而持10%的施幼珍是宗庆后妻子。

不少人笑称,这又是“夫妻店”。

早在10年前,浙江娃哈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就成立了,作为LP间接参与私募投资。

宗庆后的创投梦一直都有,十年间,娃哈哈创投先后投6个项目: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祺睿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占股5.29%;高瓴智成长江(湖北)人工智能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占股13.38%;大理宗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占股15.62%;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丰川弘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占股28.85%;杭州娃哈哈钜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占股51%;投资浙江德清娃哈哈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持股100%。

作为娃哈哈创投的股东,娃哈哈宏振还投了浙江红土创投基金。2010年,浙江红土创投基金设立之初,娃哈哈宏振认缴注册资本1350万元,持股比例达12.27%。

2023年11月,娃哈哈宏振退股浙江红土创投,宗庆后卸任浙江红土创投副董事长。浙江红土创投的注册资本由1.1亿人民币减至约5702.46万元。

这只基金陪伴了宗庆后13年,是赚是赔让人好奇。根据《创投日报》报道,浙江红土创投人士表示,这是内部信息,不方便透露。娃哈哈宏振工作人员则称,“现在市场行情不好,算是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宗庆后在拿证之后,2022年4月才设立丽水娃哈哈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本以为宗庆后会在私募圈大展身手,但目前对外只低调投资了高成行至,持股比例为23.5294%,再无动作。

3.

/狂欢已过,是向钱看还是向前看? /

不只是来伊份和娃哈哈,在过去三年,消费企业热衷入局私募,养元饮品、地素时尚、绝味食品、完美日记、泡泡玛特都先后投钱到资本市场。

凭着六个核桃在春节档卖座的养元饮品,在2021年5月20日,养元饮品发布公告称,以自有资金出资29.97亿元与北京闻名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私募基金,养元饮品作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金额占基金总规模的99.9%。

新设立基金的投资范围跨界也很大:除了食品饮料及上下游产业链中的优秀企业,还包括高科技领域的半导体芯片、存储、大数据等企业。

10天后,养元饮品收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对外投资事项的监管工作函。在养元饮品的回复公告中,能够注意到:此次设立私募基金是为了提升闲置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公司闲置自有资金主要的管理方式为委托理财,投资收益较低。

有意思的是,2020年养元饮品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降40%以上。

这摆明了说,主业不行了,想搞私募做副业。

根据《华夏时报》报道,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解释了实业钟爱私募的原因:

一方面是借助私募投资的力量来强化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圈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加宽加高“护城河”;

另一方面也是发掘自身生态圈和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为自身发掘新的业务领域和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向私募进军的消费企业在2021-2022年大都抱有这样的心态。

但在处处寒冬的2023年,消费企业再向私募出手的并不多,良品铺子、茅台和五粮液算是逆流而上。

不同于传统VC一切向钱看,看重收益不是消费企业跨界的唯一算盘。一切向前看,在一级市场上看到机会和发展,才是消费企业顶过寒冬的不二法门。

0 阅读:152

金融八卦女

简介: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给你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