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自作自受!没了中国大米或陷粮荒危机,中方这次绝不会留情!

兆视观察 2025-02-06 17:35:35

最近,菲律宾国内的民众人心惶惶,超市里,人们在大米货架前排起了长队,望着逐渐减少的大米库存,眼神中满是焦虑与不安。一些人甚至为了能多买几袋大米,早早地就在超市门口等待开门。在马尼拉的街头巷尾,时不时就能听到人们抱怨大米价格太贵,普通家庭已经快要负担不起。曾经习以为常的主食,如今却成了让无数人头疼的难题,而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又令人唏嘘。

菲律宾,这个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热带国家,按常理来说,地处热带,气候条件优越,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本应是农作物生长的天堂。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它是东南亚地区少有的缺粮国家。菲律宾多山地、少平原,适宜耕种的土地面积十分有限。据相关数据显示,其粮食自给率长期低于80%,而人口却在不断增长,目前已达1.14亿之多。这就意味着,菲律宾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才能满足国内民众的需求,其中,大米作为菲律宾人的主食,更是进口的重中之重。

菲律宾(资料图)

回顾过去,菲律宾的粮食问题就一直存在,但近年来,情况愈发严峻。据环球网报道,2023年,菲律宾进口大米356万吨,而到了2024年,前5个月就进口了208万吨。到了2024年底,菲律宾大米进口总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68.4万吨,比2023年高出近30% 。是什么让菲律宾的粮食需求如此疯狂增长?这背后,气候因素“功不可没”。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让菲律宾一半省份陷入干旱的困境,气温飙升至40度,土地干裂,水源枯竭,水稻种植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仅仅是干旱,强台风和洪水也时常侵袭这个国家,2024年,台风的肆虐使得大片稻田被淹没,无数农民辛苦劳作的成果毁于一旦。

粮食产量大幅下降,进口需求剧增,可大米的价格却一路飙升。2023年,菲律宾大米价格就飙升了31%,是10年前米价的3倍。到了2025年初,在首都马尼拉地区,进口的特级大米价格每公斤高达54比索至65比索不等,高级大米价格也在52比索至60比索之间 。面对如此高的米价,普通民众苦不堪言。为了稳定大米价格,菲律宾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2023年9月初,菲律宾实施大米限价令,规定普通大米价格上限为每公斤41比索(约合5.13元人民币),精米价格上限为每公斤45比索 。然而,这项措施仅仅实施不到一个月就被迫取消。原因很简单,市场的供需关系并没有因为限价令而改变,反而因为利润空间被压缩,一些商家减少了大米的供应,导致市场上大米更加紧俏,价格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在限价令取消后出现了报复性上涨。

大米(资料图)

在粮食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菲律宾政府的一系列操作更是让人难以理解。2024年,菲律宾对进口大米加税或调整配额,对东盟国家大米加税35%,对非东盟国家加税50% 。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原本就依赖进口大米的菲律宾,在加征关税后,进口大米的成本大幅增加,进一步推高了国内的米价。而且,这一举措也让菲律宾在国际市场上陷入了孤立。东盟国家作为菲律宾的近邻和重要贸易伙伴,对菲律宾的这一做法深感不满,纷纷减少对菲律宾的大米出口。

在菲律宾陷入困境时,人们不禁想起了曾经那个给予他们帮助的国家——中国。在杜特尔特时期,中菲两国关系良好。2021年,菲律宾遭遇台风灾害,中方秉持着人道主义精神,无偿赠予菲律宾4725吨大米,帮助菲律宾民众度过难关。即便在2023年小马科斯上台后不断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中方依旧展现出大国担当,向菲律宾提供了价值50万吨的大米 。然而,菲律宾似乎并没有珍惜这份情谊。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在外交政策上逐渐向美国靠拢,在南海问题上频繁制造事端,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挑衅。

南海(资料图)

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为不断升级。2024 - 2025年期间,菲律宾在南海的一些小动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菲律宾的船只在南海频繁出没,试图在一些争议海域进行非法活动。中国海警依法对其进行管控,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这一过程中,菲律宾的一些政客还大放厥词,将中国海警正常的执法行为歪曲抹黑。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助理总干事马拉亚宣称中国在南海的所作所为“日益咄咄逼人”,甚至扬言要动用“所有可以使用的选项”作出回应,包括提起新的国际诉讼 。但这些毫无根据的指责和威胁,并不能改变事实,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为,严重破坏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让中菲关系陷入了紧张的局面。

当菲律宾因粮食危机向美国求助时,美国的做法却让菲律宾大失所望。美国的三大粮商,ADM、邦吉、嘉吉,不仅控制了出口到菲律宾的粮食数量,还坐地起价,将大米价格调至800美金一吨 。在利益面前,所谓的盟友关系显得如此脆弱。菲律宾本以为能从美国那里得到帮助,没想到却被狠狠地“宰”了一刀。而此时,菲律宾才发现,自己因为在南海问题上的错误决策,不仅得罪了中国,还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许多支持。

如今的菲律宾,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大米价格居高不下,民众生活压力巨大。小马科斯上台前曾承诺要打压大米价格,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但如今这些承诺都成了泡影。面对国内的困境,小马科斯政府似乎有些束手无策。一方面,他们需要应对国内民众的不满和抗议,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解决粮食短缺和价格高昂的问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并没有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菲律宾首都(资料图)

在这场粮食危机中,中国的态度至关重要。曾经,中国凭借先进的杂交水稻技术,帮助菲律宾建立了中菲农业技术中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20多年来,这项技术让数百万菲律宾农民受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菲律宾的粮食自给率 。但如今,由于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行为,中菲关系陷入僵局,过去的农业合作也受到了影响。在菲律宾面临粮食危机时,中方并没有立刻伸出援手。毕竟,外交关系是相互的,菲律宾的一系列错误行为,让中方不得不重新审视双方的合作。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坚定不移的原则。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中方不可能不顾及国家主权和尊严,轻易地对菲律宾提供帮助。而且,菲律宾在接受中国帮助后,不仅没有感恩,反而继续在南海问题上制造麻烦,这也让中方对是否再次提供援助持谨慎态度。

对于菲律宾来说,这次的粮食危机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个反思的机会。菲律宾应该认识到,在国际社会中,和平与合作才是发展的正道。一味地追随他国,在敏感问题上挑衅他国,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菲律宾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回归到理性务实的轨道上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与中国的分歧,修复两国关系。只有这样,菲律宾才有可能在粮食问题上得到中国的帮助,缓解国内的危机。

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各国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粮食安全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菲律宾的经历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要谨慎行事,尊重他国主权,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同时,对于中国来说,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展现大国胸怀,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方要有诚意,愿意共同努力,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希望菲律宾能够早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走出这场粮食危机的困境,重新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