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访美有名无实?敏感之际,日外相罕见改口,要与俄“相互理解”

兆视观察 2025-02-21 17:48:39

据中国网2月12日报道,2月8日,日本首相石破茂结束访美行程回国。对于此次美国之行,石破茂本人给予高度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在野党一反常态,对石破茂的外交表现予以肯定。

东京电视台拍摄的画面里,石破茂与特朗普在佛罗里达海湖庄园的会面看似热络,但仔细比对日美联合声明就能发现端倪。日本政府高调宣传的"安保承诺",与八年前安倍晋三访美时获得的表态几乎一字不差。更耐人寻味的是,日方承诺的"对美投资1万亿美元"中,九成资金需要丰田、索尼等企业承担。这种将企业利益与政治承诺捆绑的策略,在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钢材加征25%关税后陷入尴尬——日本企业既要承担投资风险,又要面对每进口1吨钢材多支付约300美元的贸易壁垒。日本钢铁联盟内部报告显示,新关税将导致日本车企每年增加成本约18亿美元,这个数字恰好与石破茂承诺的"汽车产业对美投资"首期金额相当。

石破茂与特朗普(资料图)

日本政坛对石破茂访美的集体赞誉,折射出战略焦虑的升级。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在国会质询时,表面上批评石破茂"坐姿有失国格",却在政策层面给予全面背书。这种矛盾态度在具体案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时,即便将控股比例精准控制在49.9%,仍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石破茂团队提出的"投资替代收购"方案,在实操中遭遇法律真空——美国14个州明令禁止外资参与关键基础设施投资,这与日本重点投资的半导体、新能源领域高度重合。

正当舆论聚焦日美关系时,日本外务省突然调整对俄策略。岩屋毅14日表态中删除了沿用两年的"俄罗斯侵略"定性,转而强调"邻国需要相互理解"。这种转变发生在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次日,时间点的巧合引发多方揣测。莫斯科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数据显示,日俄贸易额在2024年已跌至不足百亿美元,较2013年峰值缩水六成。日本水产协会统计显示,北方四岛周边海域年捕获量减少12万吨,直接导致北海道渔业损失超过600亿日元。经济现实的压力迫使东京调整策略,但俄方反应谨慎——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6日回应称"期待具体行动而非口头表态",暗示日方需在能源合作、技术转让等实质领域作出让步。

岩屋毅(资料图)

日本经济界的动向为政策转向提供了注脚。2月16日启程的访华代表团人数足以坐满三架中型客机,较去年扩大15%,涵盖汽车、电子等关键领域。三菱UFJ银行数据显示,日企在华直接投资额2024年逆势增长8.7%,与对美投资下降3.2%形成反差。这种"政冷经热"现象在精密制造领域尤为突出——东芝机械向中国出口的半导体设备数量,在2024年第四季度环比激增42%。日本机床工业会报告指出,中国市场的订单额已连续18个月超过北美,这种趋势在石破茂访美期间未见扭转迹象。

战略摇摆带来的风险正在显现。石破茂在美期间关于台海问题的争议言论,直接导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迟两周。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日本对华食品出口1月份环比下降9.3%,清酒、和牛等高端产品跌幅达15%。这种政治表态与经济利益的直接冲突,暴露出日本外交决策机制的深层矛盾。更值得关注的是,防卫省《东亚安全评估报告》泄露版显示,日本将2025年度防务预算的34%用于采购美制装备,这个比例较岸田时期提升7个百分点。但在冲绳嘉手纳基地,美军F-35中队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联合训练频率却下降20%,投入与回报的失衡引发防卫省内部争议。

岩屋毅(资料图)

当岩屋毅在记者会上调整对俄措辞时,其身后电子屏正滚动播放着日本海自舰艇与美军航母演习的画面。这种矛盾场景恰是日本外交现状的真实写照——既想维持传统同盟,又试图开拓新合作空间。但国际政治的现实法则从来不会给骑墙者留下舒适区,日本的选择困难症或将伴随整个"特朗普2.0时代"。在华盛顿宣布对日本精密机床实施出口管制后,东京不得不重新评估其技术外交路线。日本经济产业省内部文件显示,约有23%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依赖美国技术授权,这个数字在半导体领域更是高达41%。当"安全保障"与"经济自主"成为不可兼得的选项时,日本外交的每一次转向都将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