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达成罕见共识,通话谈“合作”,俄方果断拒绝,佩斯科夫把话说透

兆视观察 2025-02-21 17:29:50

据央视新闻与新华社2月15日相继披露,特朗普与普京长达90分钟通话引发国际震动,俄方对美方提出的重返G7方案明确表态"兴趣不大"。

华盛顿时间2月12日发生的这场跨洋对话打破了持续三年的美俄高层沟通僵局。白宫新闻简报显示,两位领导人不仅就乌克兰局势达成"紧密合作"共识,更罕见确认将启动元首互访机制。值得玩味的是,通话结束后仅隔2小时,特朗普便与泽连斯基展开紧急磋商,这种外交节奏在拜登时代从未出现。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次日记者会上透露关键细节:普京在通话中特别强调要"消除乌克兰危机的根源"。这与此前俄方坚持的"特别军事行动目标"形成微妙呼应。中国社科院专家孙壮志指出,美方此次主动释放缓和信号,实质是为兑现竞选承诺的外交突围,而俄方始终保持着"听其言观其行"的审慎态度。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资料图)

关于特朗普力推的G7重返计划,莫斯科的反应堪称戏剧性转折。2月14日佩斯科夫明确表态,俄罗斯更看重G20框架下的多边合作。数据显示,G20经济体量占全球GDP的85%,远超G7的45%。这种表态背后,反映出俄罗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全新认知——十年前被踢出G8的经历,使其深刻意识到依附西方体系的局限性。欧洲多国在48小时内作出的连锁反应值得关注。法德等六国外长紧急发布联合声明,强调"乌克兰命运必须由欧洲决定"。这种集体焦虑源自美俄通话中暴露的潜在交易风险:华盛顿可能绕过欧洲直接与莫斯科达成协议。立陶宛前外长的"黑暗日"论调,恰是这种不安情绪的极端投射。

乌克兰战场态势与外交博弈形成鲜明对照。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布鲁塞尔会议上的发言引发哗然,他直言"恢复2014年边界不现实"的立场,与俄方主张形成意外重叠。这种军事现实主义的公开表达,预示着美国对乌政策正在发生根本转向。值得注意的数据是,俄军目前实际控制着乌克兰约18%的领土,较冲突初期扩大近三倍。沙特作为潜在元首会晤地的选择暗藏玄机。这个横跨亚非的能源大国,既能满足美俄对中立场地的需求,又折射出两国对中东战略布局的新考量。观察人士注意到,就在通话当日,国际油价应声下跌3.2%,显示出市场对地缘政治缓和的即时反应。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资料图)

佩斯科夫"兴趣不大"的表态绝非外交辞令。回溯历史数据,俄罗斯在G8时期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8%,远低于加入前的3.5%。这种经济实绩的落差,促使莫斯科转向更具代表性的多边平台。当前G20成员国包含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这种结构显然更符合俄罗斯的多极化战略诉求。欧洲的集体焦虑暴露出跨大西洋同盟的深层裂痕。法国外长巴罗"丛林法则"的激烈措辞,与德国防长"欧洲不可或缺"的强硬声明,反映出传统盟友对美俄走近的本能抗拒。值得玩味的是,欧盟对乌军援总额已突破880亿欧元,这个数字恰与美方近期削减援乌预算形成刺眼对比。

这场外交博弈正在重塑全球地缘格局。从特朗普重启"元首外交"到普京强调"根源性解决",从欧洲的慌乱应对到乌克兰的被动处境,各方力量在72小时内完成了新一轮战略校准。当白宫宣布副总统万斯将赴慕尼黑与泽连斯基会谈时,观察家们意识到:真正的角力才刚刚开始。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伊万诺夫指出,美俄此次接触最危险的信号在于"交易型外交"的复活——当两个核大国试图绕过既有国际机制直接协商,其产生的冲击波将动摇现有国际秩序根基。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联合国安理会近三个月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表决记录显示,美俄立场重合度已从2023年的12%跃升至28%。

普京(资料图)

能源版图的悄然变化为这场博弈增添新变量。俄罗斯能源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月对亚洲原油出口占比突破72%,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油产量在特朗普政府放宽环保限制后,单日增产达50万桶。这种双向流动正在改写传统的地缘政治剧本——当莫斯科不再依赖欧洲能源市场,华盛顿加速抢占全球份额,双方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发生根本性位移。这种结构性变化或许能解释,为何克里姆林宫在拒绝G7邀请时表现得如此从容。

战场与谈判桌的互动呈现诡异节奏。五角大楼情报显示,俄军在通话前48小时突然停止对哈尔科夫的炮击,这种战术停顿与外交动作的精准同步,暴露出莫斯科对"以战促谈"策略的娴熟运用。乌克兰总参谋部的每日战报则揭示另一面:过去两周俄军无人机出动架次下降37%,但精确制导武器使用量反而增加15%。这种军事手段的精细化调整,恰与普京强调"消除危机根源"的表态形成战术呼应。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印证着这场博弈的深远影响。卢布兑美元汇率在通话后两个交易日内剧烈震荡,最大振幅达到4.7%,创下2023年5月以来最高纪录。黄金价格同步上涨2.3%,显示出避险资金的流向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4%关键点位,这种反常的资本流动模式,暴露出国际社会对美俄关系走向的深层不安。

欧洲的困境在柏林得到集中体现。德国经济研究所最新报告显示,该国对俄制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980亿欧元,相当于其年度国防预算的2.3倍。这种经济代价与安全焦虑的双重压力,迫使朔尔茨政府在外交表态上陷入两难——既要维护跨大西洋团结,又不得不面对美俄可能达成协议的残酷现实。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突然访美行程,或许正是这种焦虑的具象化表现。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资料图)

亚洲国家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印度外交部在沉默36小时后发布声明,强调"所有和平倡议都应尊重领土完整"。这种看似中立的表态,实则暗含对新德里在俄美之间平衡外交的考验。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李明江指出,东南亚国家集体保持缄默的态度,反映出中小型国家对大国博弈可能引发地区动荡的深切忧虑。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