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学习上,毛主席对子女向来要求严格,对子女的婚事,却没有常人想象的那么高标准,高要求。
李敏曾说过:“对于我们兄妹,爸爸是很尊重我们的个人感情的,从来不会以父辈之权干涉我们的婚姻。”
图|毛主席的儿媳妇邵华
当然,毛主席也并非让孩子完全放任自由,在很多方面,比如对方的人品,以及理想等等,毛主席还是耐心地指导。对此,毛主席的儿媳妇邵华记忆深刻。
一个玩笑成真邵华原名张少华,1938年10月出生于延安,他的父亲是陈振亚,是1927年参加平江起义的老革命,母亲是张文秋,也是革命时期的巾帼英雄。
她和刘思齐是同母异父的亲姐妹,1937年张文秋带着刘思齐来到延安时,她的第一任丈夫刘谦初已经牺牲整整6年了。
当时很多同志都劝说张文秋,孩子还小,一直没有父亲怎么能行,“孩子也需要一个爸爸啊。”
张文秋多年来,一直沉浸在失去爱人的悲痛中难以走出来,毛主席见到她时也安慰说:“刘谦初是革命烈士,人民不会忘记他的。”毛主席还认了刘思齐当干女儿。
一直到这年冬天,张文秋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时,认识了陈振亚,两个人在战友的介绍下,走向了婚姻的殿堂,一年后,生下了邵华。
但张文秋没有想到,1939年,陈振业也被敌人杀害,当时邵华年仅一岁,年幼的邵华和母亲一起度过了好几年的监狱生活。
一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毛主席才见到张文秋,以及自己的干女儿刘思齐,当时刘思齐和毛岸英开始谈恋爱,毛主席十分支持两个孩子。
或许张文秋也没有想到,日后她的两个女儿都成为毛主席的女婿。
据说在1927年中共第五次党代表大会召开时,毛主席就给张文秋道喜,希望他们早生贵子,毛主席还幽默地说:“我有两个儿子,以后你们要生一对千金,我们就是亲家。”
没有想到,这句玩笑,日后真的成了喜事。
1949年7月,毛主席的二儿子毛岸青回到北京,在宣传部担任俄语翻译,当时他的哥哥毛岸英和刘思齐已经定亲,马上就要结婚。
邵华当时还小,一直跟着姐姐刘思齐的后面,毛主席笑着说:“这个小不点念书了没有?”说的就是邵华。
邵华说:“伯伯,我还没有念书,我想去读书。”毛主席这才知道,原来邵华到了读书的年龄了,还没有去上学,便说:“好,那就和妹妹李讷一起去吧。”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在中南海举行了婚礼,全家人十分热闹,邵华年纪小,一直叫毛岸青为哥哥。
一年后,毛岸英入朝参战,不久便壮烈牺牲,哥哥的牺牲,对于毛岸青来说打击是巨大的,他和哥哥从小在上海流浪,相依为命。
加上他本来就身体不好,一下子就住进了医院,毛主席担心毛岸青的身体,把他送到了苏联治疗,等到回国,已经是几年后。
邵华在毛主席的关心下,直接进入李讷所在的育英小学读书,还加入了共青团,1953年,邵华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师大女子附属中学,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邵华和李讷,小学是在一个学校,大学还是在一个学校,真是奇妙的缘分,当时李讷也考入了北京大学,只不过读的是历史系。
因为经常在一起,李讷对邵华的事情知道的比较多,毛主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李讷处得知毛岸青经常给邵华写情书,毛主席心里感到十分高兴,因为他知道,邵华是个好孩子。
关于毛岸青的婚姻,其实毛主席一直在关注,1957年,毛岸青已经30多岁,一直没对象,毛主席从照顾毛岸青的医生处得知,毛岸青和一个小护士处的不错。
毛主席那年去青岛时,专门和儿子进行了一场谈话,毛主席问他:“你和小护士处得怎么样?”毛岸青摇摇头说:“我们不合适。”
原来,毛岸青认为他和小护士学历和生活习惯各种方面都不合适,毛主席看到儿子忧伤的样子便说:“那就别谈了,对你们两个都好。”
后来毛主席曾试探性地问毛岸青:“你觉得你嫂子的妹妹怎样?”这一问,正合毛岸青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