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如何能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确实高明

此刻尽是空虚 2025-04-12 11:25:22

【前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每个朝代的变换都牵扯着众多权谋争斗以及腥风血雨。三国那个时候,各路豪杰竞相争雄,到处是战火硝烟,到最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然而曹魏就算曾经在北方称雄一时,它的江山也在这乱世的辗转中,渐渐被另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所夺取——此人便是司马懿。

司马懿这辈子那可真是“雄心暗藏待时机,力推魏室之锐器”。他能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默默隐忍了好些年,等到时机一到,立马发动政变,一下子就把曹魏给推翻了,从而建立了西晋王朝。这里面所包含的智谋和策略,着实让人佩服得不行。

【曹操梦见三马-司马懿隐忍多年】

三国那时候,天下动荡不安,各路豪杰争相争霸,老百姓苦不堪言。在这般混乱的局势下,曹操靠着自己出众的政治手段和军事本领,一点一点地把北方给统一了,在许昌创立了魏国,实现了北方的统一。魏国刚建立的时候,曹操就想着去争取更大的权势。他联合南边的孙权去攻打吴国,想要达成向北攻打南朝的战略安排。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然是一方霸主,地盘很大。可是,权力越大,招来的怀疑和猜忌也就越多。曹操的疑心也就这样变得越来越重了。

这天,曹操做了个梦,梦见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曹操就向身边人打听这梦啥意思,身边人都说:“这肯定是姓马的人会有不好的事。”曹操听后大惊失色,从那以后,对所有姓马的人都严加防备。在一场宴会上,曹操问在场宾客中有没有姓马的。马超站了出来,曹操脸色顿时变了,从此把马超当成了心头大患。之后,曹操攻打马超,把马超的家人全部杀了。马超又惊又痛,没办法,只好跑到蜀地,去投靠刘备。曹操的这一做法,显露出他残忍好杀的性子,也让大臣们都害怕得不行。

司马懿,字子元,是河内温县人士。他来自一个士族家庭,打小就聪明得很,各类书籍都广泛阅览,在兵法方面更是有着独特的见解。年轻时候的司马懿,没心思去追求当官,就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当一个躲开纷争的读书人。然而,在这乱糟糟的世道里,哪有能躲开世事的地方呢?曹操多次邀请他,司马懿最后没办法,只好接受召唤,进入曹营,当了曹军里的文学掾。

一开始,曹家和司马家在表面上还算和谐。曹操对司马懿挺客气,让他当文学掾,也是看重了他的学问。司马懿呢,工作上尽心尽力,尽量不去掺和政事,也不加入任何一派的争斗。然而,这种状况没持续多久。曹操那多疑的性子越来越厉害,猜忌的眼神也慢慢落到了司马懿身上。

某天,曹操把司马懿叫来,话语中透着股寒意,问道:“你跟马超走得挺近啊,难道不知他有反叛之心?”司马懿一听,惊得不行,赶忙摇头否认,说自己压根就没和马超有过来往。曹操冷冷一哼,说:“你何必骗自己呢?朕早就发现你跟马超勾结好久了,心里打着坏主意呢。你要是不知悔改,就想想马超的下场吧!”说完,曹操大步走了,把司马懿一个人丢在那儿,司马懿又害怕又失落。

曹操的这一警告,把司马懿吓得够呛。他明白,自己已经被曹操给盯上了,搞不好会落得跟马超一个下场。眼瞅着曹操的疑心病越来越厉害,司马懿又该咋去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呢?这种硬扣在人头上的罪名,着实让人没办法应对。

打那以后,司马懿变得愈发低调谨慎,谨小慎微地伺候着曹操。然而,他心底的不甘情绪却一天比一天强烈。想当年,自己放弃入朝为官,本就是为了躲开这种被猜忌的日子。现今无奈入朝为官,还得忍受曹操的猜疑,这着实让司马懿痛苦不堪。

身处绝望之境,司马懿悄悄展开部署,着手积攒力量……

【司马懿秘密养死士-正始十年发动政变】

到了曹操的晚年,司马懿实在是没法再忍受下去了,于是便悄悄地开始积攒力量。他心里很清楚,在曹操的眼里,自己早就成了一个大麻烦。要是不赶紧安排筹划,恐怕就会被曹操给弄死了。

司马懿凭借着自己在曹营里的人脉关系,悄悄收买士兵,还偷偷寻找那些在战乱里没了家人的弃婴,打算把他们培育成死士。这些死士打从一出生就没了亲人,在这世上无依无靠,所以对司马懿那是特别忠心。司马懿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武艺训练,还给他们充足的物质奖赏,以此让他们对自己死心塌地。

有一回,司马懿领着一帮死士在外头操练,被旁人发觉了,赶紧告知曹操。曹操一听,火冒三丈,立马把司马懿叫来质问。司马懿倒是沉着镇定,缓缓说道:“我瞧着近来边境不太安宁,为了加强国防力量,就吩咐手下训练些新兵,好应对突发状况。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着想,绝对没有别的心思。”曹操听了,勉强认可了他的这番说辞,这才没有继续追查下去。

打那以后,司马懿行事愈发低调隐秘,生怕再引起曹操的注意。经过多年的积累,等到曹叡当政时,司马懿悄悄训练的死士已然达到两千多人之多。然而在曹氏众人看来,司马懿就是个没权没势的文官,对他们构不成任何威胁。这可正合司马懿的心意,让他有了更多能够发挥的余地。

在曹芳当政之时,司马懿已然是古稀之年。他心里清楚,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正始十年的冬天,洛阳大雪纷飞,冷得让人受不了。七十多岁的司马懿看着窗外飘洒的雪花,心里那股气怎么也咽不下去,就这样在曹氏手下默默老去,那也太亏了!该是他报仇雪恨,把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力夺回来的时候了!

这年冬天,曹芳打算到郊外去祭祀。司马懿早早地安排好了死士,让他们分成几批混进了祭祀的队伍里,神不知鬼不觉地掌控了关键的地方。等到曹芳祭祀完回来,局面已然无法改变。曹芳想要组织力量进行反抗,结果很快就被司马懿的死士给制住了。最后,曹芳在司马懿的强大压力之下,没打就投降了,把皇位让给了司马懿,从此,曹魏政权覆灭了。

“好些回呢,我在这冷冰冰的宫殿里直打哆嗦。”曹芳靠在殿柱上喃喃说道,“我原本是能够稳稳当当享有权力的,可那个老家伙却在背地里耐着性子谋划,最后把我从王座上给拽了下来。唉,我到底还是太嫩了,太傻了!”

【司马懿建立西晋-三国曹魏的覆灭】

“要我说啊,天下英雄都在抢夺权力,可我叔父司马懿却跟他们不一样。”司马昭感慨道,“他明明有本事去争权夺利,却能忍耐好些年。一直等到时机恰当了,这才发起政变。他的这种超脱和沉稳劲儿,真让我打心眼里佩服。”

确实,司马懿创立了西晋王朝,终归是成功了。然而这一过程却充满艰辛,得有极强的心理承受力才行。有人问司马懿:“您在人之下隐忍这么多年,心里难道就没有一点愤恨与仇视吗?”司马懿答道:“我心里本来就没什么怨恨,我原本也不想入朝为官。既然来了,那就安守本分。一直到了最后时刻,我才为自己去争取该有的地位。”

不得不说,司马懿在三国时期称得上是为数不多明白何时进何时退的人。他颇具远见,善于忍耐,也清楚该在何时采取行动。在那个充满热血、众人激烈争夺的动荡乱世,不少人都让权欲迷了心窍,彼此杀戮。然而,司马懿却能够沉着地剖析局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正因如此,他在历史上赢得了“智囊”的赞誉。

西晋王朝成立后,北方的形势逐渐安稳下来。然而,权力的交替变换仍在持续。待到司马昭、司马炎之时,八王之乱爆发,西晋由此开始走向衰败。可见,权力的争斗从未停歇,乱世仍在延续。我们唯有期望,历史中的那些名人能够打造出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使百姓能够享受平静的生活。

【结语】

要是没有这乱世,司马懿怎会选择出仕呢?他原本是个醉心于学术钻研、性情清高之人。但这乱世局面迫使他必须投身于治国之事。尽管屡次遭受挫折,可他依然坚信自己的看法,默默忍耐了许多年,只为等待合适的时机。待到曹魏政权腐朽到极点之时,他当机立断采取行动,创立了西晋,着实称得上是成就了千古第一智囊的名号。

那到底怎样才不是乱世中的所谓贤能,而是能真正让天下实现太平的人呢?希望后世的君子们能够从细微之处洞察事物的本质,培养自己的大爱之心。不要只因自己一时的得与失,就大动干戈,给百姓带来战乱与灾祸。只有充满大爱和拥有宽容之心,才能够消除恩怨,重新建立秩序,从而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太平时代。

2 阅读:130
评论列表
  • 2025-04-17 11:04

    如果司马是真小人,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汉贼就是伪君子。